西游笑傲录·第八七零章 真经传世泽天下 侠骨佛心照千秋
长安的暮春带着温润的风,雁塔广场上早已挤满了来自四方的百姓。今日是真经正式向天下传阅的日子,译经阁的门扉敞开,数十卷誊抄工整的真经陈列在案上,用青色绸缎覆盖,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唐僧身着僧袍,手持经卷,站在高台上,目光扫过台下熙攘的人群,眼中满是庄重与欣慰。
悟空扛着金箍棒站在高台一侧,往日的顽劣收敛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份守护的坚定。他看着台下百姓虔诚的模样,忽然想起初遇师父时的场景——那时他刚从五行山下脱困,满心都是自由的狂喜,却不知“责任”二字的重量。如今,他终于明白,比大闹天宫更值得骄傲的,是用这金箍棒守护一方安宁。
“今日,真经正式传世,”唐僧的声音温和却有力,穿透了广场的喧闹,“此经非独为佛法之载体,更是世间道义之凝结。西行路上,我们曾遇妖魔鬼怪,也曾见人间疾苦,更幸得无数江湖侠士援手——是令狐冲兄的侠义、程灵素姑娘的仁心、哪吒兄的炽烈、敖丙兄的温润,还有千千万万百姓的期盼,才让真经得以归乡。”
话音刚落,令狐冲与任盈盈并肩走上高台。令狐冲手中握着一卷《江湖侠义录》,那是他与任盈盈历时三月,将西行路上的故事整理而成的册子。“唐大师所言极是,”令狐冲的目光扫过台下的江湖同道,“真经的智慧在于‘慈悲’,江湖的精神在于‘正义’,二者同源,皆为守护百姓。今日,我代表华山派,愿将《江湖侠义录》与真经一同传阅,让侠义之心与慈悲之念,共泽天下。”
任盈盈补充道:“江南武林世家已承诺,在各州府开设‘义学’,既讲授真经中的智慧,也传授防身之术,让百姓既能明事理,也能护自身。”
台下响起阵阵掌声,这时,程灵素提着药箱,带着几名药王谷弟子走上高台。她手中捧着一本《千金方》,书页上满是密密麻麻的批注。“我已将药王谷的医术典籍与真经中的养生之道结合,编写成这本《千金方》,免费赠予各州府医馆。日后,药王谷弟子会走遍天下,为百姓义诊,让‘医者仁心’与‘佛法慈悲’,一同守护百姓的安康。”
哪吒扛着火尖枪,与敖丙一同上前。哪吒的脸上少了几分往日的桀骜,多了几分沉稳:“俺已与军营达成约定,将真经中的‘和为贵’理念融入军纪,让将士们不仅为守护家国而战,更为守护百姓的和平生活而战。敖丙兄也已让东海龙族立下誓言,守护沿海百姓,不让海怪再扰人间。”
敖丙周身水汽萦绕,温和地说:“东海将定期向沿海州县运送淡水与渔获,助力百姓生计。我们虽为仙族,却也明白,真正的仙途,不在云端之上,而在守护人间烟火之中。”
悟空挠了挠头,大步走到高台中央,大声道:“俺老孙没啥特别的东西,就一句话——日后无论哪里有妖怪作乱,哪里有恶势力欺压百姓,俺老孙定第一时间赶到,一棒打跑他们!让百姓能安安稳稳过日子,就是俺老孙对真经最好的传承!”
台下百姓闻言,纷纷欢呼起来。唐僧看着身边的众人,又望向台下的百姓,眼中泛起泪光:“各位,真经传世,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它传承的不是文字,而是‘初心’——是守护百姓的初心,是追求和平的初心,是坚守正义的初心。只要这份初心不灭,无论未来遇到多少风雨,我们都能携手同行,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让世间永远和平安宁。”
说着,唐僧将手中的真经轻轻展开,阳光透过经卷,将字迹映照在广场的地面上,宛如一道道金色的光芒。令狐冲、任盈盈、程灵素、哪吒、敖丙、悟空等人,也纷纷将手中的典籍展开,与真经的光芒交相辉映。百姓们纷纷跪地,双手合十,眼中满是虔诚与希望。
仪式结束后,众人站在雁塔下,望着百姓们捧着典籍离去的背影,心中满是感慨。程灵素轻声道:“以前总觉得,医术能救的人有限,如今才明白,当医术与道义、慈悲结合,能救的,是整个天下的百姓。”
令狐冲点头道:“江湖之路,曾以为是独善其身,如今才知,是兼济天下。这份感悟,比任何武功招式都珍贵。”
唐僧望着雁塔顶端,轻声道:“真经的智慧,不在于让人逃避苦难,而在于让人在苦难中坚守初心,在困境中寻找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是真经的传承者,也是和平的守护者。”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雁塔上,也洒在众人的身上。他们的身影被拉得很长,映在广场的青石板上,宛如一幅“侠骨佛心照千秋”的画卷。风从长安城内吹来,带着百姓的欢声笑语,也带着真经的墨香与江湖的侠义之气,拂过每个人的脸颊。
他们知道,这场跨越仙、人、侠、僧的取经传奇,终将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而他们守护百姓、坚守初心的故事,也将永远延续下去——在每一卷传阅的真经里,在每一次义诊的药箱中,在每一场守护正义的战斗中,更在天下百姓的欢声笑语中。
雁塔的钟声再次响起,悠扬的钟声传遍长安,也传遍天下。这钟声,是对过往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期许——愿真经传世,泽被四方;愿侠骨佛心,光照千秋;愿天下太平,百姓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