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笑傲录·第九百六十七章 青城山麓闻剑雨 松风古观悟刚柔
取经队伍离了峨眉山,西行四月有余,脚下的路渐渐从苍劲峰峦变成了青城山脉的清幽山道,风里少了檀香的醇厚,多了几分松涛的清冽与剑风的凌厉,远远能望见云雾间错落的古观飞檐,观前的练剑坪上剑光闪烁如流萤,透着“青城派”特有的刚柔并济之风。悟空踩着一块被剑痕刻满的青石板,金箍棒在掌心转了个圈,火眼金睛扫过观内练剑的弟子:“师父,这山里的气场又劲又韧,藏着剑者的风骨,也裹着点传承的温润,像是有人在观后的松林里参悟剑理,剑意里带着‘刚柔相济’的通透,倒有几分‘以剑养心’的意味。”
唐僧勒住白龙马,龙马踏过覆着松针的山道,鼻息间呼出的气息与山间薄雾相融。他指尖佛珠转得缓了,目光落在山门前“青城山”的苍劲石刻上——石刻旁还留着“松风剑法”的题字,是昔年青城派掌门余沧海的后人余清玄为修正门派偏差所刻,意在回归“剑随心动,刚柔相济”的初心。“青城派乃笑傲江湖中以剑法闻名的门派,昔年虽因余沧海的执念有过纷争,却在后人的修正下,重拾‘松风剑法’的真谛,以‘刚不折,柔不弱’为剑理核心。如今青城派每岁举办‘松风剑会’,只为传承这份刚柔并济的剑道。既是有缘至此,咱们便入观一访,一来感受这古观的清幽剑韵,二来若能在剑理中悟得‘平衡’真义,也是取经路上的一桩修行。”
八戒揉着被山风刮得发麻的耳朵,嘟囔道:“师父说得是,就是这青城的山道比峨眉山还绕,走得俺老猪头晕。要是观里有热乎的豆花面,再有点甜脆的芝麻糖,俺倒也乐意陪师父多待几日——当然,能少看些剑光晃眼就更好了。”
沙僧已将降妖宝杖横在身后,伸手扶着唐僧的胳膊:“师父,这山道多青苔,有些地方需扶着栏杆走,咱们慢些挪,莫要滑倒。”
众人循着剑风前行,越靠近“松风观”,空气中的剑息越浓,伴着弟子们的呼喝声与剑刃碰撞的脆响,在山间回荡。行至练剑坪前,只见一个身穿青灰剑袍的男子正带领弟子演练“松风剑法”,他身形挺拔,剑法凌厉却不失柔韧,每一剑落下都似松涛拂过,剑风卷起的松针在他周身盘旋却不近身,正是青城派现任掌门——余清玄;而在他身旁,一个身穿素白长衫的女子手持剑谱,正为弟子们讲解“刚柔相济”的奥义,她眉目清澈,语气沉稳,竟是笑傲江湖中“青城派”长老侯人英的后人侯清瑶,她自幼在青城修行,精通“松风剑法”的变体,更从《笑傲江湖》中令狐冲的“无招胜有招”中悟得灵感,协助余清玄完善剑理,化解门派过往戾气。
“余掌门!侯姑娘!”悟空一眼认出侯清瑶手中的剑谱——封面上的“松风剑理”四字与当年在华山见的武学典籍隐隐相通,纵身跳到练剑坪上,金箍棒往地上一戳,“没想到会在青城遇到你们!这松风剑法练得有股子‘刚柔相济’的味道,比当年在黑木崖见的邪派剑法,可通透多了!”
余清玄收剑而立,对着唐僧拱手道:“唐长老远道而来,余某有失远迎。近来总在坪上传授剑法,一来是为了承袭先祖修正后的道统,二来也是想让弟子们明白,武学不是争强好胜的工具,是平衡本心、守护安宁的法门。先祖余沧海曾因执念偏离剑理,我等后人,便是要以剑为戒,重拾‘刚柔相济’的真谛。”
侯清瑶也收起剑谱,浅笑颔首:“孙兄,唐长老,这青城的妙处,正在于‘平衡’二字。先祖侯人英曾说,‘剑有刚柔,如人有心性,刚过则折,柔过则弱’。我与余掌门在此修行,也是想以剑理引导弟子,莫被极端裹挟,莫让戾气遮了本心的平衡。”
唐僧合十道:“余施主与侯姑娘所言极是。所谓‘平衡’,从来不是折中妥协,而是在刚与柔间寻得本心,在强与弱间守住善意。就像这松风,既有穿林的劲势,也有拂叶的温柔——人若能如此,便能在修行路上少走歧路。”
正说着,一个青城弟子匆忙从山下跑来,神色慌张:“师父!不好了!山下‘赤血帮’的人来了,说要搅乱咱们的‘松风剑会’,还说要是咱们不肯交出‘松风剑谱’,就烧了观里的藏经阁,毁了练剑坪的剑碑!”
余清玄脸色微沉,却依旧平静:“这些人真是执迷不悟!‘松风剑谱’记载的是刚柔平衡的剑理,不是称霸江湖的秘籍,岂是他们能随意掠夺的?只是他们若在观前闹事,恐会惊扰香客,毁了青城的清幽。”
侯清瑶也蹙起眉头:“这赤血帮近来在山下劫掠商队,还强占百姓的茶园,今日敢来挑衅,定是仗着新练的‘赤血刀法’,以为咱们青城剑法柔弱,可随意欺凌。”
哪吒脚踏风火轮,火尖枪上的红缨猎猎作响:“余掌门莫急!俺去会会他们!要是他们敢撒野,俺一枪就挑了他们的刀,让他们再也不敢来捣乱!”
悟空也跟着纵身跃起:“俺与你一同去!俺的火眼金睛能辨刀法破绽,定能帮着破了他们的赤血刀,让这群宵小之辈知难而退!”
众人跟着余清玄下山,行至青城山麓的“迎客松”旁,果然见十几个身穿血红服饰的汉子手持弯刀,气势汹汹地站在那里,为首的是一个满脸刀疤的汉子,他腰间佩着一把锯齿刀,正是赤血帮帮主厉千魂。
“余清玄!别躲在观里装清高!今日我来,就是要你交出‘松风剑谱’!要是你们输了,就归顺我赤血帮,再给我磕三个头!”厉千魂厉声喝道,锯齿刀在日光下泛着诡异红光,身后的帮众们也纷纷举起弯刀,对着迎客松方向的剑碑比划,刀光映得剑碑上的刻痕愈发清晰。
余清玄上前一步,语气坚定:“厉帮主,‘松风剑谱’乃平衡之学,你若真心想修剑,余某愿为你讲解基础剑理;但你若只为掠夺而来,便请回吧——这青城的剑理,不是你能亵渎的,更不是你能用来威胁他人的工具。”
“回?”厉千魂眼中闪过一丝戾气,“你一个酸儒掌门,也敢跟我谈剑理!兄弟们,给我上,先烧了藏经阁,逼他们交出剑谱!”
血红汉子们举着弯刀冲上来,悟空与哪吒立刻迎了上去。悟空金箍棒舞出一团金光,将冲在最前面的几个汉子打飞,同时火眼金睛扫过他们的“赤血刀法”,厉声喝道:“这刀法刚猛有余却柔韧不足,肋下是破绽!敖丙,用水劲攻他们肋下!”
敖丙立刻引动山间的溪流,水流凝聚成柔劲,朝着冲上来的汉子肋下推去,汉子们顿时重心不稳,纷纷摔倒在地,手中的弯刀脱手飞出。哪吒趁机火尖枪一挥,一道火焰射向厉千魂的锯齿刀,刀身瞬间被烧得通红,厉千魂吓得连忙松手,锯齿刀“哐当”一声落在地上,溅起几片松针。
余清玄也取出青城长剑,剑法如松风般灵动,剑尖轻轻一点,便将一个汉子的弯刀挑飞,却不伤及要害——他的剑招看似轻柔,却带着松枝的韧劲,让中剑者只觉手腕一麻,再无握刀之力;侯清瑶则手持短刃,配合余清玄,短刃划过汉子的手腕,让他们手中的弯刀纷纷落地,同时高声喊道:“剑理在平衡,不在刚猛!你们若肯放下刀,青城愿教你们基础剑式,以剑养心,莫再作恶!”
厉千魂见手下们纷纷被俘,刀也被夺了,心中大怒,从怀中掏出一把毒砂,朝着余清玄撒去:“余清玄,给我去死!”
悟空眼疾手快,金箍棒一挥,将毒砂打落在地,毒砂落在松针上,瞬间让松针枯萎。悟空纵身跃到厉千魂面前,金箍棒一挑,将他掀翻在地,然后一棒子压在他的背上:“还不赶紧认错!不然俺一棒子砸扁你!”
厉千魂趴在地上,疼得龇牙咧嘴,却依旧嘴硬:“我乃赤血帮帮主,凭什么向你们这些伪君子认错!”
就在这时,一个苍老的声音从人群后传来:“厉千魂,你还不认错!”
众人望去,只见一个身穿灰袍的老者拄着拐杖走来,竟是青城派的退隐长老——长青子的后人常松云,他早年因不满余沧海的执念,隐居青城后山,潜心参悟“松风剑法”的平衡之道,今日听闻赤血帮闹事,特意赶来阻止。“余掌门以平衡剑理传派,守青城清幽,你竟敢在此撒毒砂、毁剑碑,简直是江湖败类!快给余掌门和青城弟子道歉,不然我便以‘松风剑法’废了你的武功,将你逐出青城山!”
厉千魂见常松云出面,又听闻“松风剑法”的威名,终于服软,对着余清玄拱手道:“余掌门,是我不对,我不该冒犯青城,还请你原谅我。”
余清玄叹了口气:“罢了,只要你日后不再劫掠百姓,废除‘赤血刀法’,懂得‘刚柔平衡’的道理,今日之事我便不追究了。这江湖的强弱,从来不是靠刚猛取胜,而是靠本心的平衡——你若能改过,青城愿为你引荐正道门派,重新修习剑理。”
厉千魂连忙点头,带着手下们狼狈离去,临走前还不忘回头对着余清玄拱手:“多谢余掌门宽宏大量,我厉千魂日后定改邪归正,不再作恶!”
常松云对着取经队伍拱手道:“多谢各位仙长相助。若不是你们,今日‘松风剑会’怕是要被搅乱,藏经阁与剑碑也难保。”
唐僧合十道:“常长老不必客气。平衡之道,本就该互相守护。余施主与侯姑娘以剑理传递平衡之学,以刚柔守护青城清幽,这份心意,值得守护。”
当晚,余清玄在青城派的“松风堂”摆下宴席,款待取经队伍与前来参加“松风剑会”的武林同道。宴席间,余清玄取出长青子当年用过的长剑,剑身虽有磨损,却依旧透着刚柔并济的气息:“这把剑是先祖长青子传下来的,他当年用这把剑演练‘松风剑法’,以‘刚不欺弱,柔不避强’为宗旨,从未以剑争胜。他常说,‘剑是心的延伸,心若平衡,剑便无偏;心若极端,剑便成魔’。我与侯姑娘也想像他一样,以平衡剑理传递正道,让江湖多几分平和,少几分极端。”
侯清瑶也取出一本《松风剑理要义》,轻轻翻开,书页上还留着长青子与余清玄的批注:“这剑理里记载的不只是招式,更是平衡的道理。就像‘松风剑法’的‘回风式’,看似柔弱,却能以柔克刚;‘穿云式’看似刚猛,却能留三分余地——咱们做人也是如此,刚柔并济,才能在纷扰中守住本心,寻得平衡。”
唐僧拿起剑理,指尖拂过书页上的批注,轻声道:“余施主与侯姑娘所言极是。所谓‘平衡’,从来不是简单的折中,而是在刚与柔间守住善意,在强与弱间传递温暖。就像这青城的松树,无论风雨如何肆虐,始终挺拔却不折,柔韧却不弯,只因它懂得平衡之道——人若能如此,便能在修行路上走得更远。”
次日清晨,“松风剑会”如期举行,余清玄邀请悟空与唐僧作为“平衡见证者”。练剑坪上,余清玄带领弟子演练“松风剑法”,剑光与松风相融,刚柔并济间满是平衡之美;台下,侯清瑶与常松云为同道们讲解“刚柔相济”的真义,让众人明白,武学的最高境界不是征服,而是平衡本心。悟空一时兴起,也拿起一把木剑,跟着余清玄学了几招“松风剑法”,他收起往日的刚猛,渐渐在招式中融入柔韧,剑风掠过松枝时竟也能带起一片松涛声,引得众人连连叫好;八戒则坐在一旁,一边吃着芝麻糖,一边看着众人练剑,脸上满是惬意。
剑会结束后,众人准备告别青城山,继续西行。余清玄将一本《松风剑理浅释》手抄本送给敖丙:“敖仙长精通水术,水之柔韧与剑之刚劲相通,这本浅释送给你。‘松风剑法’讲究‘刚柔相济’,或许能在你日后御敌时帮上忙,让你更懂如何平衡力量,化解危机。”
侯清瑶则给唐僧送了一块刻着“平衡”二字的玉佩:“长老,这玉佩是用青城的暖玉制成,能安神定气,也能提醒你我,无论何时何地,都莫被极端裹挟,莫忘平衡初心。”
青城派的弟子与武林同道们也纷纷拿出自己做的青城小吃与清茶,塞到八戒手中:“猪施主,这些你带着路上吃,有你爱吃的豆花面干料和芝麻糖,要是下次再来青城,我们请你吃最地道的青城宴席!”
众人谢过余清玄、侯清瑶、常松云与青城弟子们,继续西行。余清玄与侯清瑶站在练剑坪前,以长剑敲击剑碑为众人送行,剑声里满是祝福;常松云与同道们也挥手告别,眼中满是不舍。朝阳从东方升起,将青城山的古观染成金色,松风与剑声在山间回荡,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关于平衡、刚柔与守护初心的故事,在这座剑韵清幽的门派圣地久久流传。
唐僧牵着白龙马,走在青城山下的古道上,指尖捻着刻有“平衡”二字的玉佩:“悟空,你看余掌门与侯姑娘,以剑理传递平衡之道,以刚柔守护江湖平和,这份‘刚柔相济’的心境,才是修行的真义。这世间的‘极端’,大多源于执念与贪婪,若能像青城的松风剑法般,以刚护弱,以柔化强,便能在纷扰中守住平衡——就像咱们取经,也是在‘平衡’中践行‘普渡众生’的初心,让这份善意传遍天下,让人与人之间多几分平和,少几分争斗。”
悟空握紧手中的金箍棒,点头道:“师父说得是!俺以前觉得,能打跑妖怪、赢了对手就是厉害,现在才明白,像余掌门这样,用平衡剑理化解纷争,用刚柔相济守护安宁,才是真正的‘剑道’!俺老孙以后再也不随便跟人硬拼了,能以柔化刚就以柔化刚,能平衡矛盾就平衡矛盾,莫让极端迷了眼!”
敖丙轻抚手中的《松风剑理浅释》手抄本,轻声道:“长老说得对。就像这青城的松树,无论风雨如何肆虐,始终刚柔并济,只因它懂得平衡;咱们取经路上的每一次磨难,每一次化解纷争,也都是在‘平衡’中传递善意。这世间的‘强大’,从来不是靠刚猛征服,而是靠本心的平衡与对平和的坚守,在纷扰中守护众生。”
哪吒摸了摸头,笑道:“俺虽然不懂什么‘平衡’大道理,但俺知道,只要跟着师父和孙兄,多帮好人,多护弱小,不随便用强,就是对的!”
八戒一边嚼着青城弟子送的芝麻糖,一边含糊不清地说道:“俺老猪觉得,这芝麻糖真甜!要是前面的地方都像青城山这样,能让人想明白事儿,还有好吃的,俺就满足了!”
沙僧则默默地守在行囊旁,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师父,各位师兄,咱们离西天越来越近了。只要咱们心怀平衡、坚守初心,就一定能顺利取回真经,普渡众生。”
阳光洒在取经队伍的身上,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西行之路依旧漫长,前方或许还有更凶险的妖魔鬼怪,或许还有更复杂的江湖纷争,但他们心中的信念,却如青城的松风剑韵般愈发平衡坚定。因为他们知道,取经之路,不仅是为了取回真经,更是为了在“平衡”中守护平和,在“刚柔”中传递温暖——这便是他们此行的意义,也是他们永远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