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笑傲录·第九百八十九章 青城烟雨忆往昔 剑胆琴心续新篇
取经队伍离了恒山悬空寺,西行三月有余,脚下的路渐渐从崖壁栈道变成了青城的青石山道,风里少了梵音的空灵,多了几分烟雨的湿润与剑穗的轻响,远远能望见云雾缠绕的青城主峰,峰间的“青城派”山门隐现于苍松翠柏间,门前的石狮子被岁月磨得温润,阶前的青苔裹着雨珠,透着“青城派”特有的古朴与内敛。悟空踩着一块被雨水浸得发绿的石阶,金箍棒在掌心转了个圈,火眼金睛扫过山门内往来的弟子:“师父,这山上的气场又沉又韧,藏着武学的传承,也裹着点往事的怅然,像是有人在山门内以剑忆旧,气息里带着‘薪火相传’的执着,倒有几分‘以忆明志’的意味。”
唐僧勒住白龙马,龙马踏过沾着雨丝的山道,四蹄落下时轻缓无声,鼻息间呼出的白雾与山间的烟雨相融。他指尖佛珠转得缓了,目光落在山门上方“青城派”三字的匾额上——匾额旁还刻着“松风剑法,侠义千秋”八字,是昔年余沧海的师弟余清风晚年所刻,虽历经风雨侵蚀,木痕间却仍留着“痛改前非”的悔意。“青城乃笑傲江湖中传承与反思交织之地,余沧海曾因‘辟邪剑谱’一念之差,导致门派衰落;后来青城弟子痛定思痛,以‘反思过往,重振门风’为宗,每年举办‘忆剑会’,只为让世人明白,错不是永恒的烙印,是警醒的钟声;传承不是守旧的借口,是革新的根基。既是有缘至此,咱们便入山一访,一来感受这青城的烟雨,二来若能在剑影回忆中悟得‘传承’真义,也是取经路上的一桩修行。”
八戒抖了抖被雨打湿的衣袍,嘟囔道:“师父说得是,就是这青城的雨比恒山还密,淋得俺老猪浑身发痒。要是派里有热乎的豆花饭,再有点酥脆的芝麻糖,俺倒也乐意陪师父多待几日——当然,能有个烘干衣袍的火盆就更好了。”
沙僧已将降妖宝杖横在身后,伸手为唐僧挡了挡头顶的雨丝:“师父,山路湿滑,咱们慢些走,莫要滑倒。”
众人循着剑穗声前行,越靠近“松风堂”,空气中的桐油味与墨香越浓,伴着弟子们的练剑声与长老们的叹息声,在山间回荡。行至堂前的“忆剑坪”,只见一个身穿青色劲装的男子正带领弟子演练“松风剑法”,他眉目严肃,剑势沉稳,每一招挥出都似在弥补过往的缺憾,让周围的空气都跟着凝重几分,正是青城派现任掌门余墨尘,乃余清风的后人,自幼听着门派的兴衰往事长大,以“洗刷污名,重振青城”为志;而在他身旁,一个身穿灰色长衫的老者正为弟子们讲解“剑法与反思”的真义,他眉目沧桑,语气沉痛,正是当年亲历门派变故的青城长老玄松,他见证了余沧海的偏执,也目睹了门派的衰落,如今以“以史为鉴”教导弟子,将青城的“反思传承”延续至今。
“余掌门!玄松长老!”悟空一眼认出余墨尘手中的长剑——剑鞘上“松风”二字与当年在福州见的剑谱拓本同源,纵身跳到忆剑坪中央,金箍棒往地上一戳,“没想到会在青城遇到你们!这剑法练得有股子‘弥补过错’的味道,比当年听闻的青城纷争,可踏实多了!”
余墨尘收剑而立,对着唐僧拱手道:“唐长老远道而来,墨尘有失远迎。近来总在坪上传授剑法,一来是为了承袭门派的武学,二来也是想让弟子们明白,练剑先练心,心不正,则剑邪;先祖余沧海便是因心术不正,贪求剑谱,才让青城蒙羞。我们今日练剑,不是为了炫耀武功,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一念之差,万劫不复’,这便是咱们青城的初心。”
玄松长老也抚着胡须,叹息道:“孙仙长,唐长老,老衲活了近百年,最清楚‘犯错容易,改错难’的道理。当年余沧海为了剑谱,不惜与福威镖局为敌,最终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连累整个青城派被江湖耻笑。我们在此忆剑,也是想以过往的错,警示今日的人,让江湖多几分反思,少几分偏执。”
唐僧合十道:“余掌门与玄松长老所言极是。所谓‘传承’,从来不是靠武功标榜,而是在错误中寻正途,在反思中求革新。就像这坪上的老松,无论经历多少风雨,始终扎根土壤,只因它从未忘记自己的生长之道——人若能如此,便能在修行路上少走歧路,寻得真正的传承之基。”
正说着,一个青城弟子匆忙从山下跑来,神色慌张:“掌门!玄松长老!不好了!山下‘夺剑盟’的人来了,说要抢占松风堂,还说咱们青城派是‘邪派余孽’,要逼咱们交出‘松风剑法’的秘籍,否则就烧了咱们的剑谱楼!”
余墨尘脸色微沉,却依旧平静:“这些人真是不知好歹!‘松风剑法’记载的是‘以柔克刚’的武学真谛,不是作恶的工具,岂是他们能随意掠夺的?只是他们若在坪前闹事,恐会毁了青城的武学传承,断了这份‘以忆明志’的初心。”
玄松长老也蹙起眉头:“这夺剑盟近来在川西一带抢夺各派武学秘籍,上个月竟在山下的城镇里冒充青城弟子作恶,败坏咱们的名声,今日敢来挑衅,定是听说‘松风剑法’藏着‘以弱胜强’的秘法,以为能从中习得邪术,满足他们的称霸之心。”
哪吒脚踏风火轮,火尖枪上的红缨猎猎作响:“余掌门莫急!俺去会会他们!要是他们敢撒野,俺一枪就挑了他们的兵器,让他们再也不敢来捣乱!”
悟空也跟着纵身跃起:“俺与你一同去!俺的火眼金睛能辨他们的用心,还能看出他们的‘夺剑’不过是掩盖贪婪的幌子,定能帮着破了他们的阴谋,让这群宵小之辈知难而退!”
众人跟着余墨尘与玄松长老下山,行至青城山麓的“望松亭”时,果然见十几个身穿黑衣的汉子手持钢刀,气势汹汹地站在那里,为首的是一个面色贪婪的汉子,他手中握着一把“夺魂刀”,正是夺剑盟盟主周夺剑。
“余墨尘!别躲在山里装正经!你们青城派本就是邪派,今日我来,就是要你交出‘松风剑法’!要是你们输了,就归顺我夺剑盟,给我当剑奴!”周夺剑厉声喝道,夺魂刀在雨中泛着冷光,身后的帮众们也纷纷举起钢刀,对着亭旁的老松比划,刀风刮得松针簌簌落下。
余墨尘上前一步,语气坚定:“周盟主,青城派昔年有错,今日弟子们以反思赎罪,从未再作恶。你若真心想学剑法,墨尘愿为你讲解‘松风剑法’的真谛;但你若只为夺剑而来,便请回吧——这青城的传承,不是你能亵渎的,更不是你能用来称霸的工具。”
“回?”周夺剑眼中闪过一丝凶光,“你一个背负污名的门派,也敢跟我谈传承!兄弟们,给我上,先砸了这望松亭,逼他们交出秘籍!”
黑衣汉子们举着钢刀冲上来,悟空与哪吒立刻迎了上去。悟空金箍棒舞出一团金光,将冲在最前面的几个汉子打飞,同时火眼金睛扫过他们的神情,厉声喝道:“这伙人靠贪婪催动,招式杂乱,破绽在脚步!敖丙,用水劲打乱他们的步伐,莫伤其性命!”
敖丙立刻引动山间的溪水,水流凝聚成柔劲,朝着冲上来的汉子脚下轻轻一绊,汉子们顿时脚步踉跄,手中的钢刀纷纷脱手,有几个甚至摔在泥泞中——他们想起自己曾是普通武师,却因周夺剑许诺的“绝世武功”加入夺剑盟的过往。哪吒趁机火尖枪一挥,一道火焰绕着周夺剑的夺魂刀转了一圈,刀身上的“夺魂”二字瞬间被烧得模糊,周夺剑吓得连忙松手,夺魂刀“哐当”一声落在地上,溅起一片泥水。
余墨尘也取出腰间的长剑,剑法如松风般灵动,剑尖轻轻一点,便将一个汉子的手腕挑麻,让他手中的钢刀落地,却不伤及皮肉——他的剑招看似轻柔,却带着反思的坚定,让中剑者只觉心口一震,贪婪渐消;玄松长老则手持一根木杖,配合余墨尘,木杖轻轻一敲,便将汉子们的钢刀打偏,同时高声喊道:“忆剑可醒痴,反思能明路!你们若肯放下兵器,青城愿教你们基础剑法,以剑明心,以忆警世,莫再被贪婪蒙蔽!”
几个被点醒的汉子望着自己手中的钢刀,眼中泛起悔意,对着余墨尘磕头:“掌门,求您原谅我们,我们再也不跟着周夺剑作恶了!”
周夺剑见手下们纷纷倒戈,兵器也被夺了,心中大怒,从怀中掏出一把“毒针”,朝着余墨尘射去:“余墨尘,给我去死!”
悟空眼疾手快,金箍棒一挥,将毒针打落在地,毒针落在青石板上,泛起一层黑色的泡沫。悟空纵身跃到周夺剑面前,金箍棒一挑,将他掀翻在地,然后一棒子轻轻压在他的背上——这次他收了九成力道,只让周夺剑动弹不得,却不伤及他:“还不赶紧认错!不然俺就让你尝尝被青城的烟雨泡个够的滋味!”
周夺剑趴在地上,疼得龇牙咧嘴,却在玄松长老的叹息声中渐渐软化——那叹息里没有嘲讽,只有悲悯,让他想起自己小时候因武功低微被人欺负,便立志“夺取天下武功”,却渐渐在贪婪中迷失本心的模样。他声音沙哑道:“我……我不该抢夺秘籍,不该败坏青城名声……”
就在这时,一个苍老的声音从人群后传来:“周夺剑,知错能改,尚可回头。”
众人望去,只见一个身穿白色长衫的老者拄着剑走来,竟是当年福威镖局林平之的后人林清风,他早年云游川西,得知青城派弟子真心悔改,便放下过往恩怨,以“化解仇怨,共护江湖”为志,今日听闻夺剑盟闹事,特意赶来阻止。“墨尘与玄松以反思传正道,守青城传承之基,你若真心悔改,便随老朽回山,帮着澄清被你败坏的名声,归还抢来的武学秘籍,以行动赎清罪孽。”
周夺剑闻言,对着余墨尘磕了三个头:“掌门,是我糊涂,我愿悔改,求您给我一个赎罪的机会!”
余墨尘扶起周夺剑,轻声道:“过错本可改,只在愿不愿。你若真心悔改,青城便给你一个机会——日后便在山打理剑谱楼,跟着我们修习剑法与反思之道,以劳作弥补过错,以忆剑洗涤贪婪,或许能明白‘传承反思’的真义。”
周夺剑连连点头,带着手下们跟着林清风回青城,临走前还不忘回头对着余墨尘拱手:“多谢掌门慈悲,我周夺剑日后定弃恶从善,不再作恶!”
林清风对着取经队伍拱手道:“多谢各位仙长相助。若不是你们,今日‘忆剑会’怕是要被搅乱,青城与剑谱楼也难保。”
唐僧合十道:“林施主不必客气。传承之道,本就是彼此原谅,相互扶持。余掌门与玄松长老以反思传递悔改之诚,以剑法延续正道,这份心意,值得守护。”
当晚,余墨尘在松风堂摆下素宴,款待取经队伍与前来参加“忆剑会”的江湖人士。宴席间,余墨尘取出一把古朴的长剑,剑身上刻着“松风”二字,却被一道“反思”的铭文覆盖,他轻轻擦拭着剑身:“这把剑是先祖余沧海留下的,当年他用这把剑作恶,让青城蒙羞。我留下它,不是为了纪念,是为了警醒——剑是死物,人是活物,若人心不正,再厉害的剑法也只会沦为作恶的工具;若人心向善,哪怕是基础剑招,也能守护正义。真正的青城传承,从不是追求‘武功高强’,是追求‘心正剑正’。”
玄松长老也取出一本《青城反思剑谱》,轻轻翻开,书页上还留着林清风与他的批注:“这剑谱里记载的不只是剑招,更是门派的反思。每一招剑法旁,都写着当年先祖用这招犯下的错,与今日我们该如何改正——就像‘松风剑法’的‘回风式’,当年余沧海用它伤人,如今我们用它护人,这便是反思的意义。咱们练剑忆旧,也是在修炼本心,让每一次挥剑都能想起过往的错,让每一次反思都能坚定今日的善。”
唐僧拿起反思剑谱,指尖拂过书页上的批注,轻声道:“余掌门与玄松长老所言极是。所谓‘传承’,从来不是靠剑谱彰显,是靠日常的反思与对过错的弥补。就像这堂前的老松,无论经历多少雷击风雨,始终会抽出新芽,只因它从未忘记自己的生长之道——人若能如此,便能在修行路上走得更远,寻得真正的传承之本。”
次日清晨,“忆剑会”如期举行,余墨尘邀请悟空与唐僧作为“传承见证者”。松风堂前的忆剑坪上,余墨尘与林清风一同演练“松风剑法”,剑势灵动,却少了当年的戾气,多了今日的平和;玄松长老则在一旁讲述青城的兴衰往事,从余沧海的偏执,到余清风的悔悟,再到今日弟子们的反思,让众人明白,传承的真谛不在武功,而在人心。悟空一时兴起,也拿起一把木剑,跟着余墨尘学了几招“松风剑法”的基础式,他收起往日的刚猛,动作渐渐变得灵动,剑风掠过忆剑坪时竟引得周围的雨丝渐渐柔和,引得众人连连叫好;八戒则坐在一旁,一边吃着芝麻糖,一边听着往事,脸上满是感慨——那芝麻糖酥脆香甜,带着芝麻的香气,让他暂时忘了青城的潮湿。
忆剑会结束后,众人准备告别青城,继续西行。余墨尘将一本《青城反思浅释》手抄本送给唐僧:“长老,这手抄本记载了门派的反思心得与传承之理,取经路上若是遇到执迷不悟之人,或许能让你想起‘以忆明志,以反思求正’的道理,多几分对众生的悲悯。”
玄松长老则给悟空送了一块松木制的剑穗:“孙仙长神通广大,却也易被急躁左右,这剑穗送给你。闲暇时可拿在手中摩挲,感受松木的沉稳,或许能在你日后降妖时帮上忙,让你更懂以柔克刚,莫被戾气冲昏头脑。”
青城派的弟子与前来参加忆剑会的江湖人士也纷纷拿出自己做的青城小吃与清茶,塞到八戒手中:“猪施主,这些你带着路上吃,有你爱吃的豆花饭干料和芝麻糖,还有几罐青城雪芽,要是下次再来青城,我们请你吃最地道的青城腊肉!”
众人谢过余墨尘、玄松长老、林清风与青城弟子们,继续西行。余墨尘与玄松长老站在青城山门,以剑穗声为众人送行,声音里满是期许;林清风与弟子们也挥手告别,眼中满是不舍。朝阳从东方升起,将青城的烟雨染成金色,桐油味与茶香在山间回荡,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关于反思、传承与救赎的故事,在这座古朴的青城圣地久久流传。
唐僧牵着白龙马,走在青城脚下的古道上,指尖捻着那本《青城反思浅释》手抄本:“悟空,你看余掌门与玄松长老,以反思传递悔改之诚,以剑法延续江湖正道,这份‘知错能改’的心境,才是修行的真义。这世间的‘执迷’,大多源于不肯反思,不愿认错,若能像青城的弟子般,以忆明志,以反思求正,便能在歧路中寻得归途——就像咱们取经,也是在‘反思’中践行‘普渡众生’的使命,让这份善意传遍天下,让每一个人都能在悔改的指引下,寻得本心。”
悟空握紧手中的松木剑穗,点头道:“师父说得是!俺以前觉得,犯错就是丢人,输了就是没用,现在才明白,像余掌门这样,敢认错、肯反思,才是真正的‘强大’!俺老孙以后再也不硬撑着不认账了,要是犯了错,就赶紧改,能弥补就弥补,莫被偏执迷了眼!”
敖丙轻声道:“长老说得对。就像这山间的老松,无论犯过多少‘长歪’的错,只要肯修正,始终能挺拔生长,只因它坚守反思之念;咱们取经路上的每一次磨难,每一次认错悔改,也都是在‘传承’中传递善意。这世间的‘强大’,从来不是靠从不犯错,而是靠敢于认错,勇于改正,在歧路中守护众生的正道。”
哪吒摸了摸头,笑道:“俺虽然不懂什么‘反思传承’的大道理,但俺知道,只要跟着师父和孙兄,多帮好人,多认错改错,不偏执作恶,就能遇到更多像咱们这样敢悔改的人,就是对的!”
八戒一边嚼着青城弟子送的芝麻糖,一边含糊不清地说道:“俺老猪觉得,这芝麻糖真甜!要是前面的地方都像青城这样,能让人敢认错,能遇到好人,还有好吃的,俺就满足了!”
沙僧则默默地守在行囊旁,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师父,各位师兄,咱们离西天越来越近了。只要咱们心怀悔改、坚守反思,就一定能顺利取回真经,普渡众生,让天下人都能在正道与反思中,寻得本心。”
阳光洒在取经队伍的身上,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西行之路依旧漫长,前方或许还有更凶险的妖魔鬼怪,或许还有更复杂的江湖纷争,但他们心中的信念,却如青城的烟雨般愈发沉稳坚定。因为他们知道,取经之路,不仅是为了取回真经,更是为了在“反思”中传递悔改,在“传承”中守护正道——这便是他们此行的意义,也是他们永远的追求。
白龙马似乎也感受到这份沉稳,轻轻甩了甩马尾,蹄声踏在古道上,与远处青城的剑穗声隐隐相合。悟空将松木剑穗系在金箍棒上,金箍棒斜扛在肩上,目光望向西方天际——那里云层流转,仿佛藏着西天的佛光,也藏着他们即将抵达的终点。他忽然想起余墨尘说的“过错本可改,只在愿不愿”,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青城的方向,心中暗道:“俺老孙定不会忘了这份反思,定要护着师父,取到真经,帮更多人认错悔改,守护正道!”
敖丙指尖拂过袖中从青城带的雪芽茶,茶香里还留着烟雨的清润。他想起玄松长老说的“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忽然明白,取经路上的每一次相遇、每一次犯错,何尝不是一种“反思修行”?师徒几人目标一致,坚守悔改,哪怕前路艰险,也能彼此扶持,这便是最珍贵的“传承之约”。
哪吒把玩着火尖枪上的红缨,想起周夺剑悔改时的模样,又想起余墨尘以剑忆旧的场景,摸了摸头笑道:“俺现在算懂了,不是所有‘夺剑’的人都是坏人,像周夺剑这样,肯认错敢悔改,比什么都重要!”
八戒终于吃完了最后一块芝麻糖,舔了舔手指,嘟囔道:“要是以后每到一处,都有这么好吃的,还有这么多敢反思的人,取经路上也不觉得累了。”话虽如此,他却悄悄将装着豆花饭干料的布包系得更紧了——那是他特意留着,想等遇到饥饿的路人时,分给他们吃,也算尽一份反思之心。
沙僧依旧默默守在行囊旁,行囊里装着青城弟子送的小吃与雪芽茶,他仔细清点着,将易碎的茶罐小心裹好。他望着唐僧的背影,看着师父指尖始终捻着的《青城反思浅释》,心中愈发坚定:只要跟着师父,跟着师兄们,守住这份悔改与反思,定能顺利取回真经,不负这一路的相遇与守护。
唐僧停下脚步,回头望着身后的弟子们,眼中满是温和。他将《青城反思浅释》轻轻揣入怀中,指尖再次捻动佛珠,轻声道:“悟空,敖丙,哪吒,八戒,沙僧,前路虽远,却有反思相伴;道阻且长,却有悔改为灯。咱们继续西行吧,让这份从青城悟得的‘知错守正’之暖,传遍更多地方。”
“好!”众人齐声应和,声音在古道上回荡,引得林间的鸟儿振翅飞起,朝着西方飞去。
取经队伍的身影渐渐远去,融入夕阳的余晖中。青城的剑穗声仍在山间缭绕,老松的枝桠依旧苍劲,仿佛在目送他们,也在守护着那份“反思传承”的真谛。而他们的身后,古道上留下的脚印,深深浅浅,每一步都印着悔改与坚定,每一步都朝着西天的方向,朝着“普渡众生”的初心,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