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笑傲录·第九百九十六章 西湖梅庄藏雅韵 醉里乾坤忘俗尘
取经队伍离了恒山的梵音,西行两月有余,脚下的路渐渐从云雾石阶变成了西湖的烟雨长堤,风里少了檀木的清寂,多了几分湖水的湿润与酒香的醇厚,远远能望见孤山脚下的梅庄,白墙黛瓦隐在疏影横斜的梅林间,门旁的石臼里还留着捣药的残痕,墙头上爬着的老藤开着淡紫色的花,透着“笑傲江湖”里独有的雅逸与疏狂。悟空踩着一片被细雨打湿的梅瓣,金箍棒在掌心转了个圈,火眼金睛扫过庄前对弈的老者:“师父,这地方的气场又雅又散,藏着琴棋书画的闲趣,也裹着点醉里忘尘的疏放,像是有人在庄中以雅避世,气息里带着‘不为俗事扰’的自在,倒有几分‘醉里乾坤大’的意味。”
唐僧勒住白龙马,龙马踏过沾着青苔的石板路,四蹄落下时轻缓无声,鼻息间呼出的白雾与湖上的烟雨相融。他指尖佛珠转得缓了,目光落在庄门一块褪色的木匾上——匾上“梅庄”二字是昔年黄钟公手书,虽漆皮剥落,却在边缘刻着“雅韵长存”,是后来令狐冲重游时补刻,木纹间仍留着“以雅修身,以醉忘忧”的旷达。“西湖梅庄乃笑傲江湖中雅趣与疏狂交织之地,黄钟公四兄弟曾因《广陵散》困于囚室,让这庄院染上过隐忍;后来令狐冲以酒化怨,让此处从禁锢之所变为雅集之地。如今梅庄由黄钟公的后人打理,以‘琴棋书画为友,诗酒花茶为伴’为宗,每年举办‘雅醉会’,只为让世人明白,雅不是故作清高,是心的安顿;醉不是借酒消愁,是俗尘的暂忘。既是有缘至此,咱们便入庄一访,一来感受这梅庄的雅韵,二来若能在醉醒之间悟得‘忘俗’真义,也是取经路上的一桩修行。”
八戒嗅着庄内飘来的酒香,咽了咽口水:“师父说得是,就是这西湖的雨比恒山还黏,沾得俺老猪鬃毛都打绺了。要是庄里有热乎的东坡肉,再有点醇厚的女儿红,俺倒也乐意陪师父多待几日——当然,能有个避雨的酒肆就更好了。”
沙僧已将降妖宝杖横在身后,伸手帮唐僧拢了拢袈裟:“师父,雨丝渐密,咱们快些入庄,莫要淋了雨。”
众人循着酒香与棋声前行,越靠近梅庄正厅“雅集堂”,空气中的墨香与酒香越浓,伴着棋子落盘的脆响与古琴的泛音,在雨雾中回荡。行至堂前的“疏影轩”,只见一个身穿青布长衫的男子正坐在窗前抚琴,他眉目清癯,指尖流转间,琴音时而如西湖涟漪,时而如梅林松风,每一个音符都似在诠释“雅逸”二字,正是黄钟公的孙子黄雅生;而在他身旁,一个身穿素色短打的汉子正与人对弈,他落子从容,眉宇间带着几分疏狂,正是秃笔翁的后人吴墨狂,他自幼在梅庄长大,承袭了先祖的书画技艺,更以“雅不避俗,醉不忘真”为志,将梅庄的“雅醉传承”延续至今。
“黄兄!吴兄!”悟空一眼认出黄雅生手中的古琴——琴底的款识与当年在黑木崖见的《广陵散》残谱同源,纵身跳到疏影轩中央,金箍棒往地上一戳,“没想到会在梅庄遇到你们!这琴音里带着‘不管俗事只寻乐’的味道,比当年听闻的梅庄囚室故事,可自在多了!”
黄雅生收琴起身,对着唐僧拱手道:“唐长老远道而来,雅生有失远迎。近来总在轩中抚琴,一来是为了承袭祖父的遗志,二来也是想让来访的友人明白,‘雅是心的安放,不是形的束缚’,黄钟公祖父曾说,‘纵然身陷囹圄,琴音亦可通天’,这便是咱们梅庄的初心。”
吴墨狂也推枰而起,对着悟空笑道:“孙仙长,唐长老,我常听雅生说梅庄旧事——当年黄钟公四兄弟困于地牢,却仍以琴棋书画自遣,从未被世俗的权势所困。他们让我明白,‘俗尘再多纷扰,心若自在,便是乾坤’。我们在此雅集,也是想以雅趣涤荡俗念,以醉意暂忘烦忧,让江湖多几分旷达,少几分执念。”
唐僧合十道:“黄施主与吴施主所言极是。所谓‘忘俗’,从来不是靠避世标榜,而是在俗尘中守本心,在纷扰里寻安顿。就像这轩前的老梅,无论风雨如何侵袭,始终年年开花,只因它从未被外在的困顿困住——人若能如此,便能在修行路上少走歧路,寻得真正的安身之基。”
正说着,一个梅庄的仆役匆忙从庄外跑来,神色慌张:“黄公子!吴先生!不好了!庄外来了几个‘逐雅盟’的人,说咱们‘不务正业,沉迷酒色’,要砸了梅庄的琴棋书画,还逼咱们交出《广陵散》的琴谱,否则就烧了这疏影轩!”
黄雅生脸色微沉,却依旧平静:“这些人真是不解雅趣!《广陵散》记载的是旷达的心境,不是附庸风雅的工具,岂是他们能随意毁坏的?只是他们若在庄中闹事,恐会毁了梅庄的雅韵,断了这份‘以雅忘俗’的初心。”
吴墨狂也蹙起眉头:“这逐雅盟近来在江南一带诋毁雅事,说琴棋书画是‘无用之物’,上个月竟在临安城砸了一家书画铺,今日敢来挑衅,定是听说《广陵散》藏着‘静心秘法’,以为我们靠雅事逃避现实,想借此彰显他们的‘务实’,满足他们的功利之心。”
哪吒脚踏风火轮,火尖枪上的红缨猎猎作响:“黄兄莫急!俺去会会他们!要是他们敢撒野,俺一枪就挑了他们的家伙什,让他们再也不敢来捣乱!”
悟空也跟着纵身跃起:“俺与你一同去!俺的火眼金睛能辨他们的本心,还能看出他们的‘逐雅’不过是掩盖功利的幌子,定能帮着破了他们的阴谋,让这群俗人知难而退!”
众人跟着黄雅生与吴墨狂往庄外走,行至梅庄大门外的“问梅桥”时,果然见十几个身穿灰衣的汉子手持棍棒,气势汹汹地站在那里,为首的是一个面色刻板的汉子,他手中握着一把“务实刀”,正是逐雅盟盟主李功利。
“黄雅生!吴墨狂!你们这些不务正业的家伙!今日我来,就是要让你们明白,江湖人当以武功立业,不是整天弹琴下棋!赶紧交出《广陵散》,否则别怪老子砸了你们的梅庄!”李功利厉声喝道,务实刀在雨雾中泛着冷光,身后的帮众们也纷纷举起棍棒,对着庄门旁的石碑比划,棍风刮得碑上的青苔簌簌落下。
黄雅生上前一步,语气坚定:“李盟主,雅俗本无界,初心自分明。你若真心想了解雅趣,雅生愿为你弹奏《广陵散》,讲解‘以雅修身’的真义;但你若只为破坏而来,便请回吧——这梅庄的雅韵,不是你能亵渎的,更不是你能用来彰显功利的工具。”
“回?”李功利眼中闪过一丝不屑,“你一个只会弹琴的书生,也敢跟我谈初心!兄弟们,给我上,先砸了这问梅桥,毁了他们的琴谱!”
灰衣汉子们举着棍棒冲上来,悟空与哪吒立刻迎了上去。悟空金箍棒舞出一团金光,将冲在最前面的几个汉子打飞,同时火眼金睛扫过他们的神情,厉声喝道:“这伙人靠功利催动,招式僵硬,破绽在肩头!敖丙,用水劲柔化他们的棍势,莫伤其性命!”
敖丙立刻引动西湖的湖水,水流凝聚成柔劲,朝着冲上来的汉子棍招间轻轻一绕,汉子们顿时棍势滞涩,手中的棍棒纷纷脱手,有几个甚至被水流带得失去平衡,摔在桥边的泥地里——他们想起自己曾是街边的小贩,却因李功利的“功利至上”说教加入逐雅盟的过往。哪吒趁机火尖枪一挥,一道火焰绕着李功利的务实刀转了一圈,刀身上的“务实”二字瞬间被烧得模糊,李功利吓得连忙松手,务实刀“哐当”一声落在地上,溅起一片泥水。
吴墨狂也取出腰间的毛笔,笔尖蘸了些湖水,挥笔如剑,一道墨痕如长蛇般掠过汉子们的眼前,汉子们顿时眼前一花,手中的棍棒纷纷落地——他的笔法看似随意,却带着雅趣的灵动,让中墨者只觉心口一震,功利渐消;黄雅生则再次抚琴,指尖拨动琴弦,一道悠远的琴音如清风般穿过雨雾,汉子们听到琴音,纷纷停下动作,眼中泛起迷茫,想起自己小时候追逐蝴蝶、涂鸦作画的纯粹时光。
“雅音可涤功利,醉意能忘俗尘!”黄雅生一边抚琴,一边高声喊道,“你们若肯放下棍棒,梅庄愿教你们弹琴下棋,以雅养心,以醉忘忧,莫再被功利蒙蔽!”
几个被琴音点醒的汉子望着地上的棍棒,眼中泛起悔意,对着黄雅生磕头:“黄公子,求您原谅我们,我们再也不跟着李功利作恶了!”
李功利见手下们纷纷倒戈,兵器也被夺了,心中大怒,从怀中掏出一把“毒粉”,朝着黄雅生撒去:“黄雅生,给我去死!”
悟空眼疾手快,金箍棒一挥,将毒粉打落在地,毒粉落在梅瓣上,泛起一层黑色的痕迹。悟空纵身跃到李功利面前,金箍棒一挑,将他掀翻在地,然后一棒子轻轻压在他的背上——这次他收了九成力道,只让李功利动弹不得,却不伤及他:“还不赶紧认错!不然俺就让你尝尝被西湖的雨水泡个够的滋味!”
李功利趴在地上,疼得龇牙咧嘴,却在黄雅生的琴音中渐渐软化——那琴音里没有敌意,只有旷达,让他想起自己小时候喜欢画画,却被父亲骂“不务正业”,渐渐在功利中迷失本心,甚至忘了自己曾想成为画师的初心。他声音沙哑道:“我……我不该破坏雅事,不该被功利蒙蔽……”
就在这时,一个苍老的声音从人群后传来:“李功利,知错能改,雅心可寻。”
众人望去,只见一个身穿锦缎长袍的老者拄着拐杖走来,竟是当年“江南四友”中丹青生的弟子周丹青,他如今在西湖边开设“雅俗轩”,以“雅俗共赏,忘尘归真”为志,今日听闻逐雅盟闹事,特意赶来阻止。“雅生与墨狂以雅趣传旷达,守梅庄忘俗之基,你若真心悔改,便随老朽回轩,帮着修复被你砸毁的书画铺,教授孩子琴棋书画,以行动赎清罪孽。”
李功利闻言,对着黄雅生与吴墨狂磕了三个头:“黄公子,吴先生,是我糊涂,我愿悔改,求你们给我一个赎罪的机会!”
黄雅生扶起李功利,轻声道:“功利本无错,只在度不度。你若真心悔改,梅庄便给你一个机会——日后便在庄中打理花圃,跟着我们修习雅艺,以劳作弥补过错,以雅趣洗涤功利,或许能明白‘雅醉忘俗’的真义。”
李功利连连点头,带着手下们跟着周丹青回“雅俗轩”,临走前还不忘回头对着黄雅生拱手:“多谢黄公子慈悲,我李功利日后定弃恶从善,不再被功利左右!”
周丹青对着取经队伍拱手道:“多谢各位仙长相助。若不是你们,今日‘雅醉会’怕是要被搅乱,梅庄与疏影轩也难保。”
唐僧合十道:“周施主不必客气。雅俗之道,本就是彼此包容,相互成就。黄施主与吴施主以雅趣传递旷达之暖,以醉意化解功利,这份心意,值得守护。”
当晚,黄雅生与吴墨狂在梅庄的“雅集堂”摆下宴席,款待取经队伍与前来参加“雅醉会”的文人雅士。宴席间,黄雅生取出那架刻着黄钟公款识的古琴,轻轻拨动琴弦,一道悠远的琴音在堂内回荡:“这架琴是祖父黄钟公留下的,当年他在囚室中用这架琴弹奏《广陵散》,虽身陷囹圄,心却自在旷达。我留下它,不是为了传承琴艺,是为了警醒——雅不是逃避,是心的坚守;醉不是沉沦,是俗尘的暂歇。真正的梅庄传承,从不是追求‘雅俗对立’,而是追求‘雅俗共赏,心无挂碍’。”
吴墨狂也取出一幅《梅庄雅集图》,轻轻展开,画卷上还留着秃笔翁的题跋:“这幅图是先祖秃笔翁的遗作,画的是当年四友在梅庄对弈抚琴的场景。图上题的‘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便是梅庄的真谛。咱们雅集饮酒,也是在修炼本心,让每一次抚琴都能放下俗念,让每一次对弈都能寻得自在。”
唐僧拿起画卷,指尖拂过画上的题跋,轻声道:“黄施主与吴施主所言极是。所谓‘忘俗’,从来不是靠雅事彰显,是靠日常的旷达与对功利的淡然。就像这堂外的西湖,无论船只如何往来,始终水波潋滟,只因它从未被外在的纷扰困住——人若能如此,便能在修行路上走得更远,寻得真正的安身之本。”
次日清晨,“雅醉会”如期举行,黄雅生邀请悟空与唐僧作为“雅醉见证者”。疏影轩前的空地上,黄雅生与周丹青一同弹奏《广陵散》,琴音悠远,引得众人阵阵喝彩;吴墨狂则带领众人作画,他挥笔泼墨,笔下的梅花栩栩如生,让众人明白,雅趣的真谛不在技艺,而在心境。悟空一时兴起,也拿起一支毛笔,跟着吴墨狂学画梅花,他收起往日的刚猛,笔触渐渐变得灵动,纸上的梅花虽算不上工整,却透着几分疏狂之气,引得众人连连叫好;八戒则坐在一旁,一边吃着梅庄的桂花糕,一边看着众人饮酒赋诗,脸上满是惬意——那桂花糕甜而不腻,带着桂花的香气,让他暂时忘了西湖的阴雨。
雅醉会结束后,众人准备告别梅庄,继续西行。黄雅生将一本《梅庄雅醉浅释》手抄本送给唐僧:“长老,这手抄本记载了先祖们的雅趣感悟与忘俗之理,取经路上若是遇到被功利蒙蔽之人,或许能让你想起‘以雅修身,以醉忘忧’的道理,多几分对众生的悲悯。”
吴墨狂则给悟空送了一块墨玉制成的棋子:“孙仙长神通广大,却也易被急躁左右,这棋子送给你。闲暇时可拿在手中摩挲,感受玉石的温润,或许能在你日后降妖时帮上忙,让你更懂从容自在,莫被功利冲昏头脑。”
梅庄的仆役与前来参加雅醉会的文人雅士也纷纷拿出自己做的江南小吃与美酒,塞到八戒手中:“猪施主,这些你带着路上吃,有你爱吃的东坡肉干和女儿红,还有几盒桂花糕,要是下次再来梅庄,我们请你吃最地道的西湖醋鱼!”
众人谢过黄雅生、吴墨狂、周丹青与梅庄的仆役们,继续西行。黄雅生与吴墨狂站在梅庄门口,以琴音为众人送行,声音里满是祝福;周丹青与文人雅士们也挥手告别,眼中满是不舍。朝阳从东方升起,将西湖的雨雾染成金色,墨香与酒香在湖边回荡,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关于雅趣、醉意与忘俗归真的故事,在这座雅逸的梅庄久久流传。
唐僧牵着白龙马,走在西湖边的古道上,指尖捻着那本《梅庄雅醉浅释》手抄本:“悟空,你看黄施主与吴施主,以雅趣传递旷达之道,以醉意守护本心之真,这份‘雅俗共赏’的心境,才是修行的真义。这世间的‘烦忧’,大多源于功利与执念,若能像梅庄的友人般,以雅涤尘,以醉忘忧,便能在纷扰中守住自在——就像咱们取经,也是在‘忘俗’中践行‘普渡众生’的使命,让这份善意传遍天下,让每一个人都能在旷达的指引下,寻得本心。”
悟空握紧手中的墨玉棋子,点头道:“师父说得是!俺以前觉得,只有降妖除魔才是正事,现在才明白,像黄兄这样,弹琴下棋也能修心,才是真正的‘自在’!俺老孙以后再也不总想着干‘大事’了,路上遇到雅趣的事,也学着停下来看看,莫被功利迷了眼!”
敖丙轻声道:“长老说得对。就像这西湖的水,无论世人如何评价它的清浊,始终自在流淌,只因它坚守忘俗之念;咱们取经路上的每一次磨难,每一次放下俗念,也都是在‘雅醉’中传递善意。这世间的‘强大’,从来不是靠追逐功利,而是靠本心的旷达与对雅趣的坚守,在纷扰中守护众生的自在。”
哪吒摸了摸头,笑道:“俺虽然不懂什么‘雅俗共赏’的大道理,但俺知道,只要跟着师父和孙兄,多寻点乐子,多放下俗事,不被功利左右,就能遇到更多像梅庄这样自在的人,就是对的!”
八戒一边嚼着梅庄的桂花糕,一边含糊不清地说道:“俺老猪觉得,这桂花糕真甜!要是前面的地方都像梅庄这样,能让人自在忘俗,能遇到好人,还有好吃的,俺就满足了!”
沙僧则默默地守在行囊旁,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师父,各位师兄,咱们离西天越来越近了。只要咱们心怀雅趣、坚守旷达,就一定能顺利取回真经,普渡众生,让天下人都能在自在与忘俗中,寻得本心。”
阳光洒在取经队伍的身上,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西行之路依旧漫长,前方或许还有更凶险的妖魔鬼怪,或许还有更复杂的江湖纷争,但他们心中的信念,却如梅庄的雅韵般愈发旷达坚定。因为他们知道,取经之路,不仅是为了取回真经,更是为了在“雅趣”中传递旷达,在“醉意”中守护自在——这便是他们此行的意义,也是他们永远的追求。
白龙马似乎也感受到这份旷达,轻轻甩了甩马尾,蹄声踏在古道上,与远处西湖的涛声隐隐相合。悟空将墨玉棋子揣入怀中,金箍棒斜扛在肩上,目光望向西方天际——那里云层流转,仿佛藏着西天的佛光,也藏着他们即将抵达的终点。他忽然想起黄雅生说的“功利本无错,只在度不度”,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梅庄的方向,心中暗道:“俺老孙定不会忘了这份雅醉忘俗的自在,定要护着师父,取到真经,帮更多人放下功利,寻得本心的安顿!”
敖丙指尖拂过袖中从梅庄带的女儿红,酒香里还留着西湖的湿润。他想起吴墨狂说的“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忽然明白,取经路上的每一次停留、每一次雅集,何尝不是一种“忘俗修行”?师徒几人目标一致,坚守自在,哪怕前路艰险,也能彼此扶持,这便是最珍贵的“旷达之约”。
哪吒把玩着火尖枪上的红缨,想起李功利悔改时的模样,又想起黄雅生以琴音渡人的场景,摸了摸头笑道:“俺现在算懂了,不是所有‘逐雅盟’的人都是坏人,像李功利这样,肯放下功利,比什么都重要!”
八戒终于吃完了最后一块桂花糕,舔了舔手指,嘟囔道:“要是以后每到一处,都有这么好吃的,还有这么多懂雅趣的人,取经路上也不觉得累了。”话虽如此,他却悄悄将装着女儿红的酒坛系得更紧了——那是他特意留着,想等遇到疲惫的路人时,分给他们喝,也算尽一份旷达的忘俗之心。
沙僧依旧默默守在行囊旁,行囊里装着梅庄的小吃与美酒,他仔细清点着,将易碎的酒坛小心裹好。他望着唐僧的背影,看着师父指尖始终捻着的《梅庄雅醉浅释》,心中愈发坚定:只要跟着师父,跟着师兄们,守住这份雅趣与旷达,定能顺利取回真经,不负这一路的相遇与守护。
唐僧停下脚步,回头望着身后的弟子们,眼中满是温和。他将《梅庄雅醉浅释》轻轻揣入怀中,指尖再次捻动佛珠,轻声道:“悟空,敖丙,哪吒,八戒,沙僧,前路虽远,却有雅趣相伴;道阻且长,却有旷达为灯。咱们继续西行吧,让这份从梅庄悟得的‘自在守心’之暖,传遍更多地方。”
“好!”众人齐声应和,声音在古道上回荡,引得林间的鸟儿振翅飞起,朝着西方飞去。
取经队伍的身影渐渐远去,融入夕阳的余晖中。梅庄的琴音仍在梅林间缭绕,西湖的水波依旧潋滟,仿佛在目送他们,也在守护着那份“雅醉忘俗”的传承。而他们的身后,古道上留下的脚印,深深浅浅,每一步都印着自在与坚定,每一步都朝着西天的方向,朝着“普渡众生”的初心,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