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四年九月的墨溪村,油茶果缀满枝头,风一吹就晃出细碎的油光。
吴伟东扛着木料走在田埂上,身后跟着刘三,两人要给新房打地基。
“东伢子,你这地基得往高了垫,梅雨季容易积水。”刘三放下木料,用脚踩了踩地面。
吴伟东擦了擦汗:“我听我爹的,他说老辈人盖房都这么干,错不了。”
正说着,就看见秀秀抱着念国走过来,手里还提着个布包:“歇会儿吧,我煮了红薯粥,还有腌菜。”
念国看见吴伟东,从秀秀怀里挣出来,迈着小步子跑过来,抱住他的腿:“叔!抱!”
吴伟东弯腰把孩子举起来,脸上满是笑:“念国今天乖不乖?有没有听秀秀姐的话?”
“乖!”念国搂着他的脖子,小手抓着他的头发,“我还帮着晒豆子了!”
刘三在旁边笑:“这娃真机灵,比我小时候强多了,我那时候还在掏鸟窝呢!”
秀秀把粥碗递过来:“快吃吧,一会儿太阳更晒了。对了,老周队长刚才派人来说,县里要办识字班,让村里选两个人去学。”
“识字班?”吴伟东眼睛一亮,“我去!还有谁去合适?”
刘三挠了挠头:“我就算了,我认那几个字够记账就行,让桂兰去吧,她本来就识点字。”
正说着,周桂兰背着竹篓路过,听见这话,停下脚步:“我去?真的能去县里学识字?”
“真的!”秀秀点头,“老周队长说,学会了回来教村里的娃,以后大家都能读书写字。”
周桂兰高兴得直拍手:“太好了!我早就想识更多字了,以后能给娃们讲故事,还能记油茶的收成!”
当天下午,吴明远召集村里的人在晒谷场开会,宣布了去识字班的事,还说要修村里的路。
“路得修宽点,以后油茶运出去方便,娃们上学也安全。”吴明远站在石碾上,声音洪亮。
老杨举着手:“我捐十斤茶油!修路得用工具,我去镇上借!”
周老汉也跟着说:“我去砍竹子,编竹筐装石头,让后生们抬!”
乡亲们都积极得很,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着,晒谷场上满是热闹的声音。
吴伟东看着这场景,心里满是踏实——这就是他想要的日子,安稳,热闹,有奔头。
第二天一早,吴伟东和周桂兰就往县里赶,临走前,秀秀给他们塞了红薯干:“路上饿了吃,到了县里记得给家里捎信。”
吴明远也叮嘱:“东伢子,你在县里多学多看,回来教村里的人,别辜负大家的指望。”
两人走了大半日,终于到了县里,识字班设在以前的书院里,已经来了不少各村选来的人。
教识字的是个姓赵的先生,戴着眼镜,说话很温和:“大家别拘束,我们先从最简单的字学起,比如‘家’‘国’‘田’。”
吴伟东坐在课桌前,看着黑板上的字,心里很激动——他小时候没机会上学,现在终于能识字了。
周桂兰也很认真,手里的铅笔握得紧紧的,一笔一划地在纸上写,写错了就用橡皮擦掉,重新写。
课间休息时,旁边一个叫王小妹的姑娘凑过来:“你们是墨溪村的吧?我听老周队长说过你们村打鬼子的事!”
“是啊!”周桂兰笑着说,“我们村的东伢子可厉害了,还抓过鬼子小队长呢!”
吴伟东有点不好意思:“都是大家一起干的,光靠我一个人不行。”
王小妹佩服地说:“你们真勇敢!我要是在你们村,肯定也跟你们一起打鬼子!”
识字班的日子过得很快,吴伟东和周桂兰每天都学得很认真,晚上还互相抽查,生怕忘了学过的字。
半个月后,他们要回村了,赵先生给他们每人发了一本识字课本:“回去好好教乡亲们,以后有不懂的,随时来县里问我。”
两人背着课本往回走,路上,周桂兰说:“东伢子,回去我就教妇女们识字,你教男人们,咱们把村里的识字班办起来!”
“好!”吴伟东点头,“还要教娃们,让他们从小就识字,以后有出息。”
回到墨溪村,乡亲们都来村口接他们,吴明远赶紧问:“学得怎么样?会写多少字了?”
吴伟东笑着拿出课本,在地上写了“墨溪村”“胜利”几个字:“爹,你看,我会写咱们村的名字了!”
“好!好!”吴明远高兴得直拍手,“明天就把晒谷场收拾出来,办识字班!”
第二天一早,村里的识字班就办起来了,吴伟东教男人们,周桂兰教妇女们,娃们也凑在旁边听,学得有模有样。
念国也跟着学,虽然还不会写,却能跟着念:“家!国!田!”
秀秀坐在旁边,给大家缝补衣服,看着这场景,眼里满是笑——这就是她盼了好久的日子。
过了几天,刘三跑来告诉吴伟东:“东伢子,路修得差不多了,老杨说要请大家吃油茶,庆祝一下!”
大家都聚在老杨的油茶坊,老杨给每个人倒了一碗热油茶,还端上了刚炸的油饼。
“来!大家喝一杯!”老杨举着碗,“感谢东伢子、桂兰去学识字,感谢大家一起修路,咱们墨溪村会越来越好!”
“越来越好!”大家都举着碗,油茶的香味飘满了整个油茶坊。
吴伟东喝着油茶,看着身边的人——父亲、秀秀、念国、刘三、周桂兰、老杨……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
他想起以前打鬼子的日子,想起那些牺牲的同志,心里默念:“你们看,现在的墨溪村,安稳了,热闹了,大家都能好好过日子了,你们的心愿实现了。”
夕阳西下,把油茶林染成了金色,吴伟东抱着念国,牵着秀秀的手,和父亲一起往家走。
念国趴在吴伟东的肩膀上,小声问:“叔,以后我们还会种好多油茶吗?”
吴伟东点头,摸了摸他的头:“会的,我们会种好多好多油茶,还会盖好多新房子,让墨溪村越来越热闹。”
秀秀靠在他身边,轻声说:“等新房盖好,我们就办婚礼,让念国当花童,好不好?”
“好!”吴伟东笑着点头,心里满是希望——黑暗已经过去,光明就在眼前,以后的日子,会像这墨溪村的油茶林一样,越来越茂盛,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