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宣自小好学,年少时读过的书籍逾越万卷,这才是真真正正,名副其实的儒雅读书人。
如果没有李长生四次三番的来信打扰,谢宣是不会这么快回到天启城的,而且还是作为一份借花献佛的“礼物”回来。
李长生曾经在百里东君面前夸下海口,会送给他一份天下间绝无仅有的宝物,那时雷梦杀还好意提醒这个小师弟,他们师父一向是张口就来,说了就算,可千万别指望他会兑现承诺。
结果现在,喝得正起劲的李长生笑着望向百里东君:“为师说要送你礼物,不是骗你的。宣儿。”
被点到名的谢宣,先将手上看着的书递给易文君保管,才慢条斯理地从书箱里找出了一本书,递给了百里东君。
书封上写着两个字——《酒经》。
“小白连浮三十杯,指尖浩气响春雷。这可不是一般的书,也不是酿普通的酒。你之前的师父也看过此书,今日我便送给你。”李长生当即大气道。
“是借!”谢宣沉声道。
学堂李先生自然是不心疼,因为他是在慷他人之慨给徒弟解囊,连给带来大礼的谢宣接风洗尘,也是来徒弟们这打秋风蹭饭。
唉,这就是学堂李先生啊!
谢宣突然很庆幸自己道心坚定,没有拜入“吸血鬼”门下,不然他的那些个珍藏迟早都得遭劫。
不过,能在此地重遇故人,的确是意外之喜。
易文君跟百里东君出身名门,又各有所好,性情也更霸道执拗一些,对于自己选择认定的道路,从不轻易转改。
谢宣则不然,他只爱读书,喜欢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生活。多年来他一直跟从师父周游天地,这让他的心胸前所未有地广阔,能包容世上一切难容之事。
就像拜师李长生这事,他们三人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不同的看法也会反映出各自的个性。
谢宣有自己的一套处世之道,但他却尊重、欣赏两个君的意见。
就是因为他们的追求不同,才能够阴差阳错地聚在一块。
世上的知交,本来就不需要性格爱好一致,只要意气相投,只要有缘,那便是相知的一切理由了。
谢宣望着一下抛开他回到百里东君身边的少女,不由微笑道:“相交才知相知深。姑娘笑我爱书一如当年,殊不知你也一点没变。”
他忍不住仔细地打量起人美如玉的少女,衷心赞道:“你真是越看越可爱!你那么纯洁可爱,看久了我也好像纯真无邪了些。”
话音尚未完全消散,他又继续侧身去看百里东君,正色道:“公子这般自由恣意,我注视久了,也不由洒脱轻快起来。”
易文君和百里东君都是吃软不吃硬的刁蛮性子,何时听过这样直白的夸赞,顿时羞怯得一个红了脸,一个红了脖子和耳朵,都不知道说什么话才好。
谢宣见此,更加真情地说:“你们两位实是天作之合,养眼得很。”
莫名被晾在一旁的李长生翻了翻白眼,年轻人就是不经夸呀。
下一秒,他立刻插嘴:“小谢宣,你怎么不看看我呀,我还老少皆宜,风靡天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