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食用:魔性&女A
---
在这个被信息洪流冲刷的时代,奥尔菲斯选择了一种近乎守旧的生活方式。他的世界由纸张的沙沙声、咖啡的醇香以及键盘敲击出的、如雨点般规律的节奏构成。他是一名小说家,凭借笔下那些剖析人性幽微处的故事赢得了声誉,也筑起了一座孤独的堡垒。他的棕发总是有些凌乱,像是刚被思绪的风暴席卷过,那双棕黑色的眼睛,平日里沉静如秋日的潭水,只有在凝视某个特定对象时,才会泛起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深藏的波澜。
那个特定的对象,就是爱丽丝。
金发的爱丽丝,琥珀色眼眸的爱丽丝,那位让整个城市都在侧耳倾听其声音的记者。如果说奥尔菲斯的世界是静谧的、向内探索的深夜,那么爱丽丝就是一场盛大、辉煌、不容置疑的白昼。
奥尔菲斯第一次深切地意识到她的“魔性”,并非在某个正式的场合,而是在一家他们常去的、藏匿于街角的旧书店。那是一个慵懒的午后,阳光透过布满灰尘的玻璃窗,化作一道道光柱,空气中的微尘在其中翩然起舞。爱丽丝就站在一排文学书架前,指尖轻轻滑过书脊,仰头寻找着什么。
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
光线恰到好处地勾勒着她的侧脸,那线条让奥尔菲斯的心脏骤然停止——那是一种超越了世俗美丽的、近乎神性的轮廓。饱满的额头,挺直而优雅的鼻梁,丰润而线条分明的唇,以及下颌那抹柔和却坚定的弧度。那不是时尚杂志上常见的、带有攻击性的美,而是一种沉静、慈悲、带着淡淡哀愁的圣洁。宛如文艺复兴时期大师笔下精心描绘的圣母玛利亚,庄严、温柔,蕴含着一种足以抚慰一切苦难的、母性的光辉。然而,当她似乎察觉到视线,微微转眸,琥珀色的眼瞳在光线下呈现出蜂蜜般的质感,嘴角牵起一丝若有若无的、洞察一切的浅笑时,那种圣洁中又骤然迸发出一种致命的、活色生香的诱惑力。
一个念头如闪电般击中奥尔菲斯:这是连那位让罗马帝国倾覆的克利奥帕特拉也会为之着迷的女人。那位女王凭借的是智慧与权势,而爱丽丝,她本身就是一种自然之力,一种魔性的光辉,无需任何雕琢,便让全世界心甘情愿地为之倾倒。
从此,奥尔菲斯的暗恋,成了一场盛大而寂静的独角戏。
他们的交集始于一次采访。身为炙手可热的新锐记者,爱丽丝所在的知名媒体为他做了一期人物专访。第一次面对面交谈时,奥尔菲斯引以为傲的、构筑精密叙事的能力消失殆尽。他变成了一个笨拙的、词不达意的男人。爱丽丝的专业、敏锐和那种迫人的光彩,让他几乎无法直视。她提问时,琥珀色的眸子会紧紧锁住他,仿佛能穿透他所有精心构筑的文字防线,直接阅读他灵魂深处最原始的手稿。
那篇专访出人意料地成功。爱丽丝用她的笔,将小说家奥尔菲斯塑造成了一个不仅是故事讲述者,更是一个时代观察家的深刻形象。她说他的文字“在冷静的叙事下,涌动着对人类情感最温存的悲悯”。
她读懂了,读懂了他藏在冰冷字句下的所有温度。
这份知遇之恩,混合着那种无法抗拒的吸引力,让奥尔菲斯深陷其中。他们开始了断断续续的联系,多半是关于文学、关于社会事件的讨论。爱丽丝会传来她写的报道,那些文字犀利、充满力量,一如她本人。奥尔菲斯则会小心翼翼地将自己的新书寄给她,附上一张措辞谨慎的卡片,内心却翻江倒海地期待着她的评价。
他成了她最忠实的读者,也是最隐秘的观察者。
他会在签售会的角落里,默默看着她在人群中穿梭,采访、拍照,金发像一道流动的阳光。他会记住她评论电影时微微蹙起的眉头,品尝到他推荐的咖啡时眼角眉梢绽开的、孩子气的满足。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成了他私密的收藏,是比任何小说情节都更鲜活的素材。
他写过无数种爱情,炽热的、绝望的、缠绵悱恻的。但他自己的爱情,却是一种近乎虔诚的沉默。他不敢靠近,怕那光会灼伤自己习惯了幽暗的眼睛,更怕自己的平凡会玷污了那份完美。他将这份感情,悉数倾注于正在创作的一本新书中。书里的女主角,拥有圣母般圣洁的轮廓和魔女般诱人的灵魂,她让所有遇见她的人迷失,却始终如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书中的男主角,那个沉默的、永远在阴影中注视着她的男人,承载了奥尔菲斯所有的爱恋、卑微与幻想。
一次,在一个文学奖的庆功宴上,爱丽丝成为了绝对的焦点。她穿着一条简单的黑色长裙,却仿佛汇聚了全场所有的光芒。名流、评论家、出版商,男男女女,都像行星环绕恒星般围在她身边。她游刃有余,谈笑风生,眼眸中的光彩比会场的水晶吊灯更璀璨。奥尔菲斯端着酒杯,站在最远的窗边,看着玻璃上自己模糊的倒影,再看向远处那个光芒四射的存在。他们是两个世界的人,这一点,在这样喧闹的场合,变得无比清晰。
宴会中途,爱丽丝摆脱人群,走到露台透气。奥尔菲斯鬼使神差地跟了过去。夜风微凉,吹散了她的金发,也柔和了她脸上那种职业性的、锐利的光彩。她靠在栏杆上,望着楼下的车水马龙,侧影在夜色中显得有些孤单。
“有时候,喧嚣散去,反而觉得格外安静。”她忽然开口,没有回头,却知道是他。
奥尔菲斯的心跳漏了一拍。他走过去,与她并肩站着,笨拙地应了一声:“嗯。”
沉默了片刻,爱丽丝转过头,琥珀色的眸子在夜色中像温暖的琥珀,包裹着某种易碎的情绪。“奥尔菲斯,你书里写的那些孤独……都是真的吗?”
“小说总是半真半假。”他谨慎地回答。
“可我总觉得,”她微微一笑,那笑容里有看透一切的了然,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你笔下那个永远在远处观望的男人,他才是最懂爱的人。因为懂得,所以沉默。”
奥尔菲斯感到一阵心悸,几乎要怀疑她是否窥见了他心底最深的秘密。他张了张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所有精心排练过的、可能用于某个浪漫时刻的台词,此刻都溃不成军。
就在这时,有人出来寻找爱丽丝,新一轮的寒暄与恭维再次将她包围。她对他投来一个略带歉意的眼神,旋即又恢复了那个光彩照人的记者形象。奥尔菲斯站在原地,看着她的背影,心中充满了巨大的、失落的甜蜜。她或许懂,或许不懂,但这都不重要了。能拥有这一刻共同的、短暂的沉默,对他而言,已是恩赐。
那晚之后,他们的关系似乎有了一丝微妙的变化。爱丽丝会偶尔在深夜,给他发来一段零碎的文字,关于某个突然的感悟,或是一首冷门诗歌的片段。奥尔菲斯则会反复斟酌每一个字的回复,让那些简单的句子,也带上他全部的心意,却又小心翼翼地不越雷池半步。
他的新书完成了,编辑和第一批读者都盛赞书中那个“魔性的女人”塑造得无比成功,充满了令人心折的魅力。只有奥尔菲斯知道,那不是塑造,那是临摹,是用他全部的沉默和爱恋,从现实中拓印下的、最完美的幻影。
新书发布会那天,人潮涌动。爱丽丝也来了,她站在人群后方,对他遥遥举杯,嘴角是了然的、鼓励的微笑。在回答关于创作灵感的问题时,奥尔菲斯的目光穿过人群,与那双琥珀色的眼眸相遇。
他缓缓说道:“这本书,源于一种光。你见过一种光吗?它如此明亮,如此完美,让你不敢靠近,生怕自己的阴影会玷污了它。你只能选择沉默,选择在远处仰望,然后用尽你所有的文字,去描绘那光的亿万分之一。或许这很徒劳,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我所理解的,最极致的浪漫。”
人群报以掌声,以为这是小说家充满诗意的比喻。只有爱丽丝,静静地站在那里,琥珀色的眼眸中,光芒流转,仿佛有千言万语,最终却只是化为了一个更深、更复杂的微笑。
奥尔菲斯也笑了,带着一丝苦涩的释然。他的爱情,是一场无人知晓的、盛大的叙事。他永远是她光辉事迹的记录者,是她璀璨人生一个静默的注脚。他是小说家奥尔菲斯,而他最伟大、最漫长、最诗意的一部作品,从未署名,永不出版,只为他心中那个金发琥珀眸、让克利奥帕特拉也会嫉妒的、魔性的女人——爱丽丝而书写。
而这部长篇巨著的名字,就叫做《暗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