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李玉所料,弘历确实是不打算把舜华留在宫里了,虽然可惜了一点点,但弘历也没到非她不可的地步。
但人家好不容易来一趟,总不好“空手而归”,除了物质上的封赏之外,女子所求,无非就是一个好的终身归宿嘛,弘历也不是不能给她。
尽管弘历无比自信的认为,天底下不会有比他更优秀的男子了,可要是想找一个比他稍微“差”一点的,似乎也没有那么难。
弘历的目光不经意的落在容音身上,他身边这不就是有一个现成的吗?
傅恒好像还没有定亲,岁数和舜华差不多,两个人身世也相配,各方面都挺合适的,那就这么定了。
毕竟只要事情没落到自己头上,岁数大的人都是喜欢做媒的。
反正这种事情弘历也不是没干过,做起来轻车熟路,毫无心理负担,更不会觉得自己是在“乱点鸳鸯谱”。
至于当事人富察傅恒,他此时还是个十六岁的少年,并没有成为弘历的御前侍卫,和弘历接触也没那么多,自然不知道他现在已经被弘历这个“姐夫”惦记上了。
傅恒和宫外的大多数人一样,在圣旨下来之前,都完全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哪怕舜华就在现场,她也猜不到弘历心里在想什么啊。
所以当舜华跪在地上,听着弘历对她的安排时,她的大脑是完全空白的,只是跟随身体的本能,机械的磕头谢恩,脸上勉强挤出一抹笑容,看起来真是“开心”极了。
富察傅恒?谁啊?不认识啊,为什么要把我赐婚给他?
哦,想起来了,他是皇后娘娘的亲弟弟,绝对的青年才俊,日后肯定是前途无量的。
可就是因为这样,舜华才不愿意嫁给他啊,这恰恰是舜华不想要的。
这种世家大族的高门子弟,只要打算干一番事业,就会给自己的身上疯狂加担子,不仅要操心一大堆事情,还恨不得生上三四五六个孩子继承他们的家业,疯狂卷自己还不算,连自己的妻儿老小都不放过,对他们要求都特别高。
富察氏家族显赫,不但是皇后的母家,家族的子弟也十分争气,这样的家庭,各种规矩肯定不会少了,关系的复杂程度堪比皇家,上上下下多少双眼睛盯着,做了这种人家的主母,舜华还怎么开展她的“摆烂”大业?
这和关思柏过了几十年的生活有什么区别?表面上看着风光,实际上内里的心酸与苦楚,只有自己知道。
舜华心里那个悔恨啊,早知道事情会发展成这样,她还不如一开始就去求父母,为她寻一个家庭简单的亲事,折腾了这么久,最后还是兜兜转转的回到了原地。
她今天出门是不是没看黄历啊?怎么净遇上这种不顺心的事情?
还是说,舜华的眼睛无意识的瞥了一眼这座巍峨的宫殿,紫禁城“克”她?
那舜华这次没有进宫,是不是也算是一件“好事”?
舜华也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