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我喜欢的人很优秀
本书标签: 校园  青春校园 

第五章 活动

我喜欢的人很优秀

朝阳微露,天际泛起鱼肚白,校园里一片寂静,只听见轻风拂过树梢的沙沙声。旗杆矗立在操场中央,犹如一位威严的战士守望着我们。当国歌第一个音符响起,时间仿佛凝固,整个世界都沉浸在这庄严的氛围中。

我们站在队伍中,挺直脊梁,如同一排排整齐的小松树。眼神专注而坚定,目送着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每个人的脸上都没有丝毫懈怠,有的只是肃穆与崇敬。有的同学嘴唇微微颤动,小声跟随着国歌哼唱;有的双手紧贴裤缝,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还有的少年目光炯炯,眼中似乎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此刻,我们的表情是如此一致——眉头微蹙,流露出一种责任感;嘴角抿平,带着不容置疑的认真。这不仅仅是一次升旗仪式,更像是一种无声的承诺,是我们对祖国最深沉的爱意,在这一刻化作行动,融入血液。

...

清晨的微风拂过校园,国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缓缓升起。仪式结束后,我们一行人沿着青石小巷,走向那座承载着岁月痕迹的老宅。那里住着两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英雄爷爷奶奶,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属于那个时代的传奇。

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院子里洒满斑驳的阳光。一张陈旧的藤椅上坐着满脸皱纹却精神矍铄的爷爷,而奶奶则在厨房忙碌,为我们准备茶水。我们围坐在爷爷身边,屏息凝神,仿佛怕打扰到这段历史的宁静。

“那时候啊,”爷爷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日本鬼子进了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那时才二十岁出头,看到乡亲们受苦,心里憋着一股火。于是,我就加入了游击队。”他的目光深邃,似乎穿越了时间,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

他讲起了第一次执行任务时的紧张与兴奋,也回忆起战友牺牲时的悲痛与无助。“记得有一次,我们在山林里埋伏敌人,天上下着大雨,每个人都冻得直打哆嗦。但没有人退缩,因为我们知道,只有坚持下去,才能换来更多人的平安。”

奶奶端着热腾腾的茶水走出来,轻轻拍了拍爷爷的肩膀,笑着说:“你这老头子,又开始吹牛了。”她的话语带着调侃,却掩饰不住眼中的温柔。接着,她也加入讲述,说起了自己当年如何在后方为战士们缝制衣物、送粮草的经历。

“别看我是个女人,可我也能为国家尽一份力。”奶奶的声音不高,却充满力量。她告诉我们,有一次为了把情报送到前线,她冒着生命危险穿过敌军封锁线,整整走了两天两夜才完成任务。

听着他们的故事,我们的心被深深触动。这些看似平凡的老人,曾经用自己的勇敢和坚韧改变了命运。他们不是遥不可及的英雄,而是活生生站在我们面前的长辈,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家国情怀。

临走前,爷爷拿出一本泛黄的相册递给我们看。每一张照片都记录着一段珍贵的记忆:有年轻时的合影,有战场上的瞬间,还有胜利后的欢笑。那些黑白的画面虽然模糊,却依然闪耀着希望的光芒。

一千字的故事,不过是他们人生长河中的一朵浪花。但正是这一朵朵浪花,汇聚成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伟大洪流。离开老宅时,夕阳正好洒在屋顶上,映衬出金色的光辉。我们回头望了一眼,心中默默许下诺言:铭记历史,珍惜当下,让先辈们的牺牲不再白费。

...

大巴缓缓启动,车内的气氛如同被厚重的铅云笼罩,沉闷而凝重。窗外的景色飞速倒退,可谁也无心欣赏,所有人的思绪都被那场战争深深牵绊。

战争,这个遥远又残酷的字眼,在今天变得如此具体。它不再只是历史书上冰冷的文字,而是刻在爷爷奶奶们身上的伤痕,是他们眼神中偶尔闪现的痛苦与挣扎。那些岁月似乎通过他们的讲述重新鲜活起来,却又带着无法言说的沉重。

有人低头看着自己紧握的双手,仿佛能感受到当年炮火震颤大地的力量;有人望向窗外,目光迷离,好像看见了废墟之中倔强站立的身影;还有人闭上眼睛,试图将那些令人鼻酸的画面从脑海中驱散,却发现自己早已被回忆淹没。

一千字可以记录很多东西,但永远无法完全描绘出战争留给这些老人的烙印。那是时间无法抚平的伤痛,是他们用一生去承受的重量。而此刻,这份重量也悄然压在了每一个人的心头。

大巴继续前行,没有人说话,只有发动机低沉的轰鸣声填满寂静。或许,这样的沉默是对那段历史最深沉的敬畏,也是对爷爷奶奶们最好的回应——他们的故事,会一直被人铭记。

...

到家里云舒瑶掏出信签纸,写着老师布置的作业:读后感,一千字,同学们记得写。

来到学校门口诗雅婷不断叮嘱着同学们。

...

云舒瑶端坐在书桌前,手中握着笔,神情专注而庄重。她正在认真书写一篇读后感,回忆起那些在抗日战争中英勇奋战的英雄们的事迹,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她的思绪穿越时空,回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她仿佛看见了赵一曼坚贞不屈地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看见了杨靖宇在冰天雪地中与敌人周旋,直至最后一刻仍战斗不止。还有那无数个无名英雄,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存亡,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谱写出了一曲曲壮丽的篇章。

云舒瑶的心被这些英雄的事迹深深震撼着,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倾注了她内心最真挚的情感。一千个字的读后感渐渐填满了纸张,而她对英雄们的崇敬之情却如滔滔江水般连绵不绝。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写作,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让她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和平的来之不易。

...

这次活动对同学们的触动极为深刻。从那之后,他们仿佛焕然一新,每天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教室里,只听见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的声音,每个人都眉头微皱,眼神却坚定而专注。课余时间,他们也不再像往日那般嬉笑打闹,而是捧着书本细细研读,遇到难题时互相探讨,彼此鼓励。

即便如此,他们也并未忘记那些在活动中结识的爷爷奶奶。偶尔的午后或者周末,他们会三五成群地去看望老人们,为他们带去亲手制作的小礼物,或是将最近学到的知识讲给老人们听。这样的举动,既温暖了老人的心,也让同学们在这份回馈中更加懂得了责任与关爱的意义。

去看英雄们时---

老人们坐在院子里,阳光从树叶间洒下斑驳的光影。他们看着眼前新的一代年轻人,眼中满是骄傲与欣慰。这一代人朝气蓬勃,身上散发着青春的气息,让老人们仿佛看到了几十年前的自己。他们的目光停留在那些年轻人身上时,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了一抹微笑。

忽然,一位老人缓缓站起身来,步履有些蹒跚,但每一步都显得格外坚定。他走到墙边,那里挂着一幅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上的每一个人看起来都那么年轻,脸上带着坚毅和无畏的笑容。这是抗战时期留下的珍贵记忆,也是他们生命中最刻骨铭心的一段岁月。

老人伸出手,轻轻抚摸着照片中的一张张面孔,他的指尖似乎在诉说着无数个故事。“小李子……”他低声呼唤着一个名字,声音里充满了怀念与痛惜。那是他曾经并肩作战的队友,在一次战斗中为了掩护战友而牺牲。每当想起这些往事,老人的心都会被深深刺痛,可他却依然选择用一种自豪的语气喃喃道:“你们没有白死!看看现在的孩子们,看看我们的国家!”

周围的其他老人也纷纷围了过来,有人接过话头说道:“当年我们拼了命,为的就是让后代能过上好日子。如今看来,咱们真的做到了!”另一位老人点头附和:“是啊,那时候谁能想到新中国会发展得这么快?高楼大厦、高铁飞机,还有那么多厉害的技术……这些都是咱们流血流汗换来的成果。”

同学们听到这些话,不禁肃然起敬。他们围拢到老人们身边,认真倾听这些尘封已久的故事。有个小伙子忍不住问道:“爷爷,您当时害怕吗?”老人愣了一下,随后哈哈大笑起来:“当然怕啊!谁不怕死呢?可那时候我们知道,如果退缩了,后面的老百姓就完了。所以哪怕再害怕,也要咬紧牙关往前冲!”

随着回忆的深入,老人们的神情愈发激动。他们讲述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如何在敌人的炮火下穿梭,如何忍饥挨饿坚持到最后胜利。每一个细节都被娓娓道来,而听众们则屏息凝神,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片段。

最后,一位老人总结般地说:“今天的好生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千千万万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在战场上拼出来的。希望你们记住这一点,珍惜现在的一切。”年轻人齐声应答:“我们会的!谢谢爷爷们为我们打下了这片江山!”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笼罩着整个院子,也映衬出老人们脸上的光辉。他们虽然已经年迈,但那份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从未因时间流逝而褪色。这一刻,新旧两代人之间形成了一种无声的连接,它跨越了时间与空间,将共同的记忆延续下去。

老人们再次望向新一代的年轻人,眼中多了一份安心与期待。他们相信,未来属于这些充满活力的生命,而他们所守护的一切,也将在后代手中继续传承发扬。

上一章 第四章 换车 我喜欢的人很优秀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六章 期末考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