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大学校园的林荫道上,学生们抱着书本穿梭其中,欢声笑语在空气中回荡。这一天,苏亦可和林怀瑾带着满心热忱,踏入了这座充满青春活力的校园,他们即将在这里开展一场意义非凡的公益讲座。
讲座现场,宽敞的阶梯教室座无虚席,就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人。苏亦可身着一袭淡雅的连衣裙,发丝整齐地束在脑后,她的眼神中透着温柔与坚定。林怀瑾则穿着简洁的衬衫和长裤,身姿挺拔,散发着成熟稳重的气息。
讲座伊始,苏亦可轻轻走上讲台,清了清嗓子,用她那清脆悦耳的声音开启了这场公益之旅。“同学们,今天想和大家分享我们一路走来投身公益的点点滴滴,这其中有欢笑,有泪水,但更多的是收获和成长。”她缓缓说道,声音在教室里回荡。
随后,苏亦可和林怀瑾娓娓道来他们从最初的爱情与生活分享会,到成立工作室的历程。那些为个体排忧解难的日子,每一个求助者的故事,都仿佛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学生们眼前展开。他们讲述着在帮助他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以及如何凭借着对公益事业的热爱和坚持一一克服。
“还记得有一次,我们帮助一位因为家庭矛盾而陷入困境的年轻人。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觉得自己被世界抛弃。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他深入交流,倾听他的心声,帮助他解开内心的枷锁。”林怀瑾回忆道,眼神中流露出感慨,“看到他重新找回生活的希望,那一刻,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公益的力量。”
台下的学生们听得聚精会神,目光紧紧地跟随着台上的两人,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这些真实而又温暖的故事,就像一把把火炬,点燃了学生们心中公益的火种。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光芒,那是对公益事业的好奇与向往,也是对未来参与公益的期待。
进入提问环节,教室里瞬间沸腾起来。一双双高举的手如林立的小树林,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疑惑。一个戴着眼镜的男生率先站起来,声音中带着一丝激动:“苏老师,林老师,我特别佩服你们。我想问一下,如果我们想要参与公益活动,应该从哪里开始呢?”
苏亦可微笑着回答:“其实,公益就在我们身边。可以从关心身边的人做起,比如帮助孤寡老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等等。只要有一颗善良的心,随时随地都能为他人带去温暖。”
接着,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生站起来问道:“在公益的道路上,你们有没有想过放弃呢?是什么支撑着你们一直走下去?”
林怀瑾沉思片刻,认真地说:“当然有过疲惫和迷茫的时候,但每当看到那些因为我们的帮助而改变生活的人,他们的笑容和感激,就是我们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问题一个接一个,学生们的热情丝毫未减。苏亦可和林怀瑾耐心地解答着每一个问题,与学生们积极互动。整个教室充满了热烈的氛围,那是思想的碰撞,也是爱心的传递。
讲座结束后,学生们久久不愿离去,他们围在苏亦可和林怀瑾身边,继续交流着。有的学生表示,这场讲座让他们对公益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加入公益的队伍;有的学生则向他们请教如何平衡学业和公益活动。苏亦可和林怀瑾一一给予鼓励和建议,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
离开校园时,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将他们的身影拉得长长的。苏亦可轻轻挽着林怀瑾的胳膊,感慨地说:“看到这些学生们的热情,我相信公益的火种已经在他们心中种下,未来一定会生根发芽。”
林怀瑾点点头,温柔地说:“是啊,这就是我们坚持的意义。让爱传递下去,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他们相视一笑,手牵着手,迎着夕阳走去,而他们播下的公益种子,也将在这片充满希望的校园里茁壮成长,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