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穿透温室的玻璃穹顶,在颜子衿的办公桌投下细碎的光斑。她摩挲着聚会时带来的耐寒玫瑰标本,花瓣上的露水早已干涸,却在她心中浇灌出更蓬勃的希望。手机屏幕亮起,是团队成员发来的各国气候数据汇总,她深吸一口气,在工作群里敲下一行字:“今天起,我们要让花卉的芬芳飘向世界每个角落。”
组建团队的过程宛如精心培育一株幼苗。颜子衿从公司选拔出最富创意的园艺师、最擅长沟通的市场专员,又破格录用了刚从农业大学毕业的跨文化研究硕士。会议室里,投影仪将世界地图投在白墙上,二十多双眼睛紧紧盯着屏幕上闪烁的光点 —— 那些都是待开发的公益合作区域。“东南亚气候湿热,适合种植蝴蝶兰和香草,既能美化环境,又能制作香料增加收入。” 颜子衿用激光笔划过湄公河流域,“但每个国家的宗教习俗不同,比如在泰国,白色花卉常用于祭祀,我们的选种方案必须避开这些禁忌。”
网络那端的世界在视频会议中徐徐展开。当颜子衿向 “国际绿色希望组织” 展示云南山区的花卉扶贫案例时,屏幕里的金发总监扶了扶眼镜:“用花卉产业带动经济,同时传递美学价值,这正是我们一直寻找的公益新模式。” 她立刻调出精心准备的 PPT,从育苗技术到销售渠道,从文化融合到生态保护,每个环节都像她培育的花卉般脉络清晰。会议结束时,总监笑着说:“颜小姐,下周我们团队想实地考察你的花房。”
筹备工作进入白热化阶段。翻译组的成员每天抱着词典和语言学习 APP,模拟着与不同国家合作伙伴的对话场景;策划部的年轻人熬夜制作文化差异手册,将握手礼仪、餐桌禁忌等细节编成生动的漫画;而颜子衿的日程表上,密密麻麻排满了与各国使馆商务参赞的会面。某个深夜,她在办公室批改文件时,手机突然弹出林景珩的消息:“需要商业渠道对接,随时告诉我。” 配图是一张世界商业版图的截图,东南亚区域被标上了温暖的红心。
为了让团队成员更好地适应跨国工作,颜子衿特意安排了 “文化体验周”。周一的会议室飘着咖喱香,来自印度的志愿者教大家制作传统香料;周三的午后,法国花艺师通过视频直播,展示如何将东方插花艺术与法式浪漫结合;周五的傍晚,整个团队围坐在一起,用刚学的简单外语玩花卉知识问答游戏。看着年轻同事们因文化碰撞而发亮的眼睛,颜子衿想起童年时和伙伴们在田野里分享糖果的场景 —— 原来跨越国界的善意,同样能带来这般纯粹的快乐。
当第一份跨国合作协议草案摆在颜子衿面前时,窗外的夜来香正开得热烈。她逐字逐句审阅条款,在 “技术共享”“收益反哺” 等关键部分反复标注。月光爬上窗台时,她终于放下笔,给六人微信群发了张照片:办公桌上,各国国旗模型围绕着一盆新培育的 “希望之花”,花瓣呈现出彩虹般的渐变色。很快,消息提示音接连响起,叶文茵发来烘焙的国旗饼干表情包,许言熙分享了东南亚体育教育合作资源,顾言卿则弹奏了一段即兴创作的欢快旋律。
合上电脑,颜子衿站在温室里,看着自动灌溉系统喷洒出细密的水雾,在月光下折射出微型彩虹。她知道,筹备国际公益的道路才刚刚开始,文化差异的鸿沟、政策变动的风险、资金周转的压力,都可能成为前行的阻碍。但掌心残留的玫瑰香气,手机里伙伴们的鼓励,还有远方等待改变的土地,都让她坚信:只要心中有梦,手中有花,就没有抵达不了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