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太医面色一凛,连忙叩首:"微臣定当竭尽全力!"他转向医女,"快煎催产药!再取老山参来给娘娘含服!"
与此同时,宝华殿内檀香缭绕,太后领着众嫔妃长跪诵经。木鱼声与诵经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诡异的宁静氛围。
如懿跪在第二排,目光不经意间瞥见前排的纯妃悄悄揉着膝盖。纯妃产后身子一直尚未恢复,此刻已是面色发白。
"南无阿弥陀佛……"太后闭目诵经,手中佛珠一颗颗捻过,似乎全然不觉殿内的暗流涌动。
突然,殿门"砰"地被推开,一个太监浑身湿透地扑了进来,声音因激动而颤抖:"太后娘娘!皇后娘娘诞下七阿哥了!"
几乎同时,一道惊雷劈开苍穹,憋了数月的暴雨倾盆而下,豆大的雨点砸在琉璃瓦上,声如擂鼓。
"四月初八……"如懿仰头望着金身佛像,唇角微扬,"竟是浴佛节。"声音轻得只有身旁的海兰能听见。
嘉嫔捏紧帕子强笑道:"皇后果真福泽深厚,七阿哥与佛祖同辰呢。"她指甲深深掐进掌心,贱人!这般好的命格……心中嫉恨如毒蛇般啃噬,面上却不得不维持恭贺的笑容。
太后已起身更衣,准备前往长春宫。她忽然回头,意味深长地看了如懿一眼:"娴妃既看出这层佛缘,便代哀家去宝华殿外接些无根水,给七阿哥洗三用。"
如懿恭敬福身:"臣妾遵旨。"垂下的眼睫掩去了眸中一闪而过的思绪。
长春宫外,暴雨如注,冲刷着汉白玉阶,仿佛要洗净世间一切污浊。太后踏进水雾弥漫的庭院时,素练抱着明黄襁褓迎出来,脸上泪痕未干:"回太后,娘娘力竭昏睡,七阿哥虽不足月,哭声却响亮得很。"
太后接过襁褓,小心翼翼地揭开一角。里面的婴儿确实瘦小,正哇哇大哭,眼中闪过失望。
"好孩子。"太后面上不显,露出慈爱笑容,"一出生就为天下带来甘霖,是个有福气的。"
养心殿内,烛火通明。弘历执朱笔在明黄绢帛上郑重写下"永琮"二字,笔锋遒劲有力,朱砂鲜红如血。窗外暴雨初歇,檐角滴水声清晰可闻,为这静谧的夜增添几分生机。
"琮,祭地之玉器也。"弘历抬头望向窗外被雨水洗过的夜空,眼底映着跃动的烛火,声音低沉而庄重,"愿此子如天降甘霖,福泽大清。"这句话既是对新生儿的期许,也是对连日旱情终得缓解的感慨。
李玉捧着圣旨正欲退下传谕,忽听帝王又道:"去库房取那对和田玉麒麟,赐给七阿哥。"
"奴才这就去办。"李玉躬身应道。
长春宫内,烛光柔和。皇后富察琅嬅倚在缠枝牡丹迎枕上,面色仍带着产后的苍白,却掩不住眼中的满足与骄傲。她指尖轻抚永琮粉嫩的脸颊,感受着那温软的触感。
素练正将皇上刚赐的和田玉麒麟悬在摇篮上方,碧色流光在烛火映照下流转,映得满室生辉。那玉麒麟雕工精细,连鬃毛都纤毫毕现,随着丝线的晃动轻轻摇摆,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娘娘您瞧,皇上多看重咱们七阿哥。"素练压低声音,难掩兴奋,"这'琮'字可不是寻常阿哥能用的......"祭地玉器之名,寓意国之重宝,分明是将七阿哥视为储君之选。
皇后没有立即回应,只是凝视着儿子熟睡的小脸。富察氏百年荣光,终有依托了......她想起族中长辈的嘱托,还有那些暗地里议论她多年无子的声音。如今,一切都有了答案。
"去把本宫的金镶玉长命锁取来。"皇后突然开口,声音虽轻却不容置疑。那是她入宫时母亲给的嫁妆,据说请高僧开过光,能保孩童平安康泰。她忽然想起什么,状似无意地问道:"咸福宫那边......"
素练会意,边斟茶边道:"皇贵妃临盆在即,太医说约莫下月生产。"她偷觑主子神色,又补充道,"纯妃娘娘送来对虎头鞋去......针脚细密得很,听说连夜赶制的。"
"她倒会做人。"皇后轻摇摇篮,玉麒麟叮咚相撞,发出悦耳声响。她唇角勾起一抹冷笑,"皇贵妃福厚,这胎无论男女,都是锦上添花。"横竖......越不过本宫的琮儿去。后半句话她没有说出口,但眼中闪过的锋芒已说明一切。
素练会意地点头,将金镶玉长命锁小心地戴在七阿哥颈间。黄金与美玉在烛光下交相辉映,衬得婴儿肌肤越发娇嫩。
"娘娘,要传膳吗?您一天没用什么东西了。"素练轻声问道。
皇后摇摇头,目光仍停留在儿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