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清禾站在靠窗的工作台前,专注地打磨着一块色泽温润的枫木,木屑随着她的动作轻轻飘落,在午后的阳光中闪烁着细小的光点。
这是她第一次尝试木工,连日来的高强度训练让她有些疲惫,原本只是想找个安静的地方转换心情,却在这里遇见了同样前来体验的王楚钦。他正站在对面的工作台前,手里拿着一把刻刀,神情专注得像是在研究什么精妙的球路。
"需要帮忙吗?"察觉到她的目光,王楚钦放下手中的工具,走到她身边,目光落在她手中那块刚开始成形的木料上。
徐清禾抬起头,露出一个有些无奈的笑容:"比想象中难多了。我想做个小盒子,但是总觉得不太对劲。"
王楚钦接过木料,指尖轻轻抚过表面的纹路,仔细端详着:"这里的弧度可以再修整一下。"他指向盒盖与盒身的接合处,"用细砂纸再打磨试试?这个角度需要更圆润些。"
工作台上散落着各式工具,从刻刀到砂纸,从锉刀到量尺,每一样都摆放得井井有条。阳光透过窗户斜照进来,为漂浮在空中的细小木屑镀上一层金辉。手工坊里安安静静,除了他们之外,只有零星几个其他项目的运动员在专心制作着自己的作品。远处偶尔传来工具与木料接触的细微声响,反而让这里显得更加宁静。
"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你。"徐清禾一边重新开始打磨,一边好奇地问。她小心地控制着砂纸的力度,感受着木料在指尖渐渐变得光滑的过程。
王楚钦拿起另一块纹理细腻的木料,开始仔细雕刻:"听说做手工能让人静下心来,正好最近想找点不一样的放松方式。而且..."他顿了顿,手中的刻刀稳稳地划过木面,"一直想尝试些新鲜事物,总不能除了打球什么都不会。"
他们各自忙活着手中的活计,偶尔轻声交流几句。徐清禾发现王楚钦的手很稳,雕刻时的每个动作都精准从容,刻刀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在木料上游走出流畅的线条。这让她想起他在球场上挥拍时的样子,同样的专注,同样的游刃有余,只是此刻的"赛场"换成了这方小小的工作台。
"你的手真巧。"她忍不住赞叹,看着他手下渐渐成形的轮廓,"一点都不像是第一次做木工。"
"多练习就会了。"他谦虚地说,手中的刻刀依然稳稳地移动着,"就像你在冰上那些优美的动作,对别人来说难如登天,对你却是日复一日练习的结果。任何事情,只要用心,总能找到门道。"
徐清禾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继续打磨着手中的木盒。木料在她手中慢慢变得光滑温润,原本略显生硬的边角也渐渐圆润起来。她开始享受这个过程,每一次打磨,每一次修整,都让这个小盒子离她想象中的样子更近一步。
手工坊的老师偶尔会走过来看看他们的进展,给出一些贴心的建议。这位老师是个温和的中年人,说话总是轻声细语,指导时也格外耐心。当看到王楚钦正在雕刻的物件时,老师眼中闪过惊喜:"这个构思很特别,是两个人在运动的样子?"
那是一个小巧的木雕,隐约能看出是两个相依的身影,动态感十足。王楚钦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浅浅一笑,继续专注地雕琢着细节。他的指尖因为长时间握刀微微发红,但动作依然稳定。
随着时间推移,两人的作品渐渐显露出完整的模样。徐清禾的木盒已经基本成型,盒盖上还精心刻了几片雪花的纹样,每一片雪花的形状都各不相同,显得格外别致。王楚钦的木雕也完成了大半,能清晰地看出是两个运动员的轮廓,一个握着球拍做出击球的动作,一个做着优美的滑冰姿势,两人的身影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这是...我们?"徐清禾望着那个栩栩如生的木雕,眼中漾开惊喜的涟漪。她没想到他会把两个人的形象雕刻得如此传神,连运动时的神态都捕捉得恰到好处。
王楚钦耳根微微泛红,手中的刻刀不自觉地慢了下来:"随手刻着玩的,希望没有刻得不像。"
手工坊里渐渐有了些许动静,又来了几个其他运动员。有人在做皮具,针线在皮革间穿梭;有人在编手绳,五彩的丝线在指尖飞舞;还有人在做陶艺,转盘上的泥土渐渐成型。大家都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偶尔抬起头相视一笑,又继续专注于手中的创作。有相识的人过来寒暄,看到他们在一起做手工,都报以会心的微笑,却都很体贴地没有过多打扰。
"要不要试试这个?"王楚钦递给她一小块纹理细腻的樱桃木,"这个木料比较软,做个小饰品应该不错。"
徐清禾接过木料,在指尖轻轻摩挲,感受着木料温润的质感。她拿起刻刀,小心翼翼地开始雕刻。起初还有些生涩,刀尖总是不听使唤,但在王楚钦的耐心指点下,她很快就掌握了要领。他教她如何顺着木纹下刀,如何控制力度,如何修整边缘。
"对,手腕放轻松,顺着木头的纹理走。"他轻声指导,偶尔会伸手帮她调整一下握刀的姿势,"不要太用力,让刀具自己完成工作。"
他们靠得很近,她能闻到他身上清爽的气息,混合着木料的天然芬芳。这种感觉很奇妙,就像两个来自不同世界的人,在这一刻找到了共同的节奏。手工坊里安安静静,只有工具与木料接触的细微声响,像是为他们的独处奏着轻柔的背景音乐。
当时近黄昏,夕阳开始西斜时,两人的作品都完成了。徐清禾的木盒做工精巧,盒盖上的雪花图案灵动别致,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打磨。王楚钦的木雕更是栩栩如生,连运动衣的纹理都刻画得细致入微,两个运动员的身影相互呼应,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梦想与陪伴的故事。
"送给你。"他把木雕递到她面前,眼神中带着些许期待,"希望你会喜欢。"
徐清禾小心翼翼地接过木雕,指尖轻轻抚过上面的每一道刻痕,感受着那些细腻的纹理:"这是我收到过最用心的礼物。"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掩饰不住的感动。
她把木雕轻轻放进刚做好的木盒里,尺寸竟是刚刚好,仿佛这个盒子就是为这个木雕量身定做的。盒盖合上的瞬间,她抬头对他展露一个明媚的笑容:"这样就能好好珍藏了。"
收拾工具的时候,王楚钦注意到她的手指上多了几道细小的刮痕。"手怎么了?"他关切地问,眉头微微蹙起。
"没什么,就是刚开始不熟练,被刻刀碰了几下。"她不在意地笑笑,想要把手藏到身后,却被他轻轻拉住。
他从口袋里取出创可贴,仔细地帮她贴上,动作轻柔得像是怕弄疼她。"下次要当心些,刻刀很锋利。"
这个细微的举动让徐清禾心头一暖。她望着他专注的神情,忽然觉得这一刻格外珍贵。在这个充满竞争与压力的运动员生涯中,能遇到一个愿意陪她慢下来、体验生活细微美好的人,是何其幸运。
离开手工坊时,外面的天色已经染上暮色。训练中心的灯光渐次亮起,为黄昏中的楼宇披上一层温暖的光衣。他们并肩走在回宿舍的小径上,手中各自捧着刚刚完成的作品。路旁的梧桐树在晚风中轻轻摇曳,投下斑驳婆娑的影子。
"今天很开心。"徐清禾说,声音里带着轻松的笑意,"从来没想过做手工这么有趣。看着一块普通的木料在自己手中慢慢变成想要的样子,这种感觉很奇妙。"
"以后可以常来。"王楚钦望着她,眼神温和,"听说每个月都会推出新的手工课程,下次可以试试做陶艺或者皮具。"
路过训练馆时,他们遇见了一群刚结束训练的乒乓球队员。队员们个个满头大汗,运动服都湿透了,但精神都很饱满。看到王楚钦手中的木雕,都好奇地围了上来。
"头哥,这是你做的?"一个年轻队员惊讶地问,眼睛瞪得圆圆的,"没想到你还有这手艺!这也太像了吧!"
王楚钦难得地露出些许腼腆,把木雕往身后藏了藏:"随便做做的,比不上你们训练认真。"
队员们说说笑笑地走远了,临走前还不忘朝徐清禾友善地致意。她注意到,王楚钦在队友面前虽然话不多,但大家都对他很是敬重,那种尊敬是发自内心的,不仅仅因为他是队里的主力。
"你的队友们都很信赖你。"她说,看着他被队员们簇拥着离开的背影。
"相处久了就像一家人。"他简短地说,眼神却格外温和,"在队里就是这样,一起流汗,一起拼搏,感情自然就深了。"
走到宿舍楼下,徐清禾小心地捧着那个装着木雕的木盒,像是捧着什么稀世珍宝。"今天谢谢你教我这么多,让我体验了一个不一样的下午。"
"该我谢你才对。"王楚钦说,夜色中他的眼睛格外明亮,"是你让我有机会做一直想尝试的事。有时候,一个人总会找各种理由推迟那些'想做的事',但有人陪伴就不一样了。"
他们道别后,徐清禾回到宿舍,把木盒放在书桌最显眼的位置。打开盒盖,那个精致的木雕在台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她轻轻抚摸着木雕上的纹路,想起今天在手工坊的点点滴滴,从最初生疏地拿起刻刀,到他耐心指导的身影,再到完成作品时的欣喜,每一个画面都让她唇角不自觉地扬起柔和的弧度。
而此时,王楚钦也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他从口袋里取出一个小物件——那是他在徐清禾不注意时悄悄雕刻的另一个小木雕,形状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每一个花瓣都雕刻得极为精细。他仔细端详着这个未完成的作品,眼神中带着深思,指尖轻轻摩挲着花瓣的轮廓,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就在徐清禾准备洗漱时,她无意中发现木盒的角落里,不知何时多了一颗雕刻精致的小小星星。这颗星星不过指甲盖大小,但每一个角都打磨得光滑圆润,上面还刻着细密的纹路。她拿起这颗意外发现的小星星,在灯下端详,忽然想起王楚钦今天确实有一段时间独自在雕刻着什么,当时她还以为他是在修改木雕的细节。这颗突然出现的星星,是他什么时候悄悄放进去的?又代表着什么特别的含义呢?
窗外的月光洒进房间,在那颗小小的木星星上投下柔和的光晕。徐清禾将它放在掌心,感受着木料温润的触感,心中涌起一阵暖意,却也带着些许疑惑。这个意外的发现,就像是一个温柔的谜题,等待着她去慢慢解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