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深处藏着一家不起眼的陶艺小馆,徐清禾是被门口那架古朴的水车声吸引过去的。木制水车悠悠转动,清澈的溪水从竹管中缓缓流淌,带动着下方的小石臼发出清脆而有节奏的敲击声,像是在吟唱一首古老的歌谣。她驻足片刻,感受着这远离尘嚣的宁静,才轻轻推开虚掩的木门。门楣上的铜铃随即发出悦耳的声响,仿佛在欢迎她的到来。
店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陶器,从质朴的茶具到造型别致的花瓶,每一件都透着独特的手工痕迹。阳光从木格窗斜射进来,为这些陶器镀上一层温暖的光泽,也照亮了空气中漂浮的细小尘埃。一位年轻的陶艺师正在工作台前专注地拉坯,灵巧的手指在湿润的陶土间游走,仿佛在跳一支优雅的舞蹈。他的动作娴熟而轻柔,转盘上的陶土随着他的指尖渐渐成型。
"欢迎。"陶艺师抬起头,露出温和的笑容,手上的动作却未停,"想试试吗?看着容易,做起来可需要不少耐心。"
徐清禾犹豫片刻,点了点头。在陶艺师的指导下,她系上素色的围裙,坐在了拉坯机前。湿润的陶土在指尖滑动,带着一种奇特的凉意和柔软。她小心翼翼地控制着力度,但陶土总是不听使唤,形状时而歪斜,时而塌陷,就像个顽皮的孩子。水车的声音从窗外隐隐传来,伴着转盘的嗡嗡声,让这个午后显得格外宁静。
"别着急,"陶艺师轻声指导,"放松手腕,让泥土跟着你的节奏走。"
这时手机适时响起,是王楚钦发来的视频邀请。她擦擦沾满泥浆的手,接通了视频。
"在忙什么?"画面里的他正在休息,背景是训练馆熟悉的墙壁,额头上还挂着晶莹的汗珠。
徐清禾把镜头转向手中不成形的陶土,无奈地笑了:"在学做陶艺,不过看起来不太顺利。这泥土比冰刀还难驯服。"
王楚钦轻笑出声,眼角的纹路都舒展开来:"慢慢来,记得我第一次拿球拍时,连基本的握法都要学好久。每个技能都需要时间。"
在陶艺师耐心的指导下,她渐渐找到了感觉。陶土在转盘上缓缓成型,变成一个略显稚拙的小碗。虽然边缘不够平整,弧度也不够流畅,但已经能看出器物的雏形。她专注地修整着碗沿,连额前垂落的一缕发丝都无暇顾及。
"要不要做点特别的?"陶艺师建议道,指了指架子上的一对成品茶杯,"可以做一对有意义的物件,留作纪念。"
徐清禾思索片刻,决定做一对茶杯。她专注地塑形,仔细修整每个细节,还在杯壁上轻轻刻下雪花的纹样。王楚钦通过视频注视着她认真的侧脸,偶尔给出建议。视频那端偶尔传来训练馆里熟悉的声响,击球声、脚步声、队友的呼喊声,与这边陶艺馆的宁静形成了奇妙的对比。
"左边再修整一下,"他提醒道,"看起来有点不对称。就像我们调整发球动作一样,要找到最合适的角度。"
她调整着手中的工具,小心地打磨杯壁。陶艺师在一旁指导她控制力道,避免陶土变形。渐渐地,一对造型朴拙却别具韵味的茶杯在她手中诞生了。其中一个杯壁刻着细密的雪花,每一片都形态各异;另一个则刻着小小的球拍图案,连拍面的纹理都依稀可辨。
"烧制后会更加坚固,"陶艺师仔细端详着她的作品,"釉色也会变得温润如玉。明天这个时间来取,刚好能赶上你的行程。"
徐清禾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的作品,将它们交给陶艺师进行后续处理。约好取件的时间,她这才惊觉已经过去了一整个上午。窗外的阳光已经爬上了屋檐,在水车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该吃午饭了。"王楚钦在视频那头提醒,声音里带着关切,"你那边都过正午了,别饿着肚子。"
她这才感到饥饿,收拾好东西走出陶艺馆。阳光正好,温柔地洒在古城的青石板路上,将她的影子拉得修长。她选了一家清净的小店,木质的招牌上刻着当地特色的花纹。点了几个当地特色的小菜后,她选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等待上菜的间隙,他们继续通过视频闲聊。王楚钦说起训练中的趣事,有个年轻队员在练习新技巧时闹出了笑话,把球打到了天花板的风扇上,引得全场哄笑。徐清禾含笑听着,偶尔插上几句话,描述着陶艺馆里见到的各式作品。
"等你回来,我们可以一起用那对茶杯喝茶。"她说,想象着那个画面。
饭菜上桌,是简单的三菜一汤,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清炒的野菜碧绿如玉,炖汤冒着腾腾热气,还有一碟当地特制的豆腐。她把手机靠在茶杯旁,一边用餐一边和王楚钦交谈。这种隔着屏幕共进午餐的感觉很奇妙,虽然相隔两地,却仿佛近在咫尺。他时不时提醒她多吃些,就像平时在训练中心的食堂里一样。
"明天就要回去了。"徐清禾轻声说,筷子在碗里轻轻划着。
"嗯,"王楚钦点头,眼神温柔,"我去接你。队里的训练刚好告一段落,有时间。"
饭后,她在古城里信步闲逛。路过一家书店,她信步走入,想找本书在回程的路上阅读。书店不大,但布置得很有格调,原木的书架上整齐地排列着各类书籍,空气中弥漫着纸墨特有的香气。她细细挑选,指尖掠过一本本书脊,最终选了一本讲述当地风土人情的散文集。书封是淡雅的青色,上面绘着远山的轮廓。
在柜台结账时,她注意到旁边陈列着手工制作的书签。这些书签用当地的特殊纸张制成,边缘留着自然的毛边。其中一枚书签上精细地雕刻着雪花的图案,让她想起之前买的耳钉。她买下这枚书签,打算送给王楚钦。
走出书店,午后的阳光正好洒在书页上,将纸张映得微微透明。她在路边的长椅坐下,翻阅着新买的书。文字优美动人,描绘着这片土地的四季更迭,让她对这里愈发不舍。书中写到当地人在这个季节采摘新茶,制作特色糕点,每一个习俗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
手机轻轻震动,是王楚钦发来的照片。照片里的他刚结束训练,汗水浸湿了运动服,笑容却格外明亮。背景里可以看到几个队友正在收拾器材,熟悉的场景让她忽然有些想念训练中心的生活。
"想你。"附言很简单,却让她心头一暖。
她回复了一张在陶艺馆的照片,画面里是那对还未烧制的茶杯:"给你准备了礼物,希望你会喜欢。"
午后的阳光渐渐柔和,她在古城里继续漫步。路过一家甜品店,橱窗里陈列着各式精致的点心,她走进去点了份当地特色的甜品。甜品盛在精致的瓷碗里,白色的奶冻上洒着金色的蜜糖,散发着淡淡的奶香和蜜香。
她拍下甜品的照片发给王楚钦:"看起来很好吃,可惜你尝不到。听说用的是当地的野花蜜,味道很特别。"
他很快回复:"下次我们一起去,你可以带我去尝遍所有好吃的。"
坐在窗边慢慢品尝甜品,她望着窗外来往的行人。有牵手漫步的老夫妻,有嬉笑玩耍的孩童,每个人都享受着这份悠闲自在。她忽然觉得,这样慢节奏的生活也别有一番韵味。甜品入口即化,花蜜的甜香在唇齿间蔓延,让她不自觉地眯起了眼睛。
用完甜品,她继续在古城里散步。经过先前的陶艺馆,她忍不住又走了进去。陶艺师正在给烧制好的陶器上釉,见到她来,微笑着打招呼。工作台上摆放着各式釉料,从淡雅的天青色到深沉的褐色,每一瓶都散发着独特的光泽。
"你的作品已经入窑烧制了,"陶艺师指着后院的窑炉说,"明天早上就能取件。我特意选了一种淡青色的釉,应该会很配你刻的雪花图案。"
她望着架子上琳琅满目的成品,每一件都独一无二。陶艺师告诉她,即便是同样的造型,因为泥土的细微差异和烧制时的偶然因素,最终成品都会各具特色。他拿起一个茶杯,指着上面自然的流釉痕迹说:"看,这里的色彩变化就是窑变的魔力,每次开窑都像在打开一份礼物。"
"就像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陶艺师温和地说,眼神中透着对这门手艺的热爱。
离开陶艺馆时,夕阳已经开始西沉,将天边的云彩染成了橘红色。她缓步走回客栈,途中在一家老字号店铺买了些当地特产,准备带回去送给队友。店主热情地给她介绍每种特产的来历,还多包了一小份试吃的点心给她。
回到房间,她开始整理行装。把准备好的礼物一件件仔细收进行李箱,每一件都承载着这段旅程的珍贵回忆。那枚雪花书签被她小心地夹在书页间,准备明天送给王楚钦。她抚摸着书签上凹凸的纹路,想象着他收到时的表情。
晚饭后,她坐在客栈的小院里,仰望着满天星斗。古城的夜晚格外宁静,只能偶尔听到远处传来的几声犬吠。院子里的夜来香静静绽放,暗香浮动。她给王楚钦发了条消息,告知明天抵达的时间。
"有件事想当面告诉你。"他回复道,语气似乎与往常有些不同。
她凝视着这条消息,心中泛起一丝好奇,却没有追问。夜空中的星子分外明亮,她想起年少时在训练基地,夜晚也会这样仰望星空。那时的她,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在异乡的夜空下,如此思念一个人。晚风轻抚着她的发丝,带来远处淡淡的桂花香。
回到房间,她最后检查了一遍行李。明天就要离开这个令她留恋的地方,回到熟悉的训练生活中。但这段独自旅行的经历,将会成为她记忆长河中一颗璀璨的珍珠。她把今天买的书放在随身背包里,准备在回程的车上阅读。
临睡前,她收到王楚钦发来的一条语音消息。点开收听,是他轻声哼唱的一段旋律,简单却动人,像是某个地方的民谣。她反复聆听了几遍,这才带着浅浅的笑意进入梦乡。在梦里,她仿佛又回到了陶艺馆,看着转盘上的陶土慢慢变成美丽的形状。
窗外,古城的灯火渐次熄灭,唯有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流淌在青瓦白墙之间。明天,又将开启新的篇章。而她不知道的是,在遥远的训练中心,王楚钦正对着一张新收到的通知单出神,那上面写着即将开始的海外集训计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