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初晴的西安,空气中还带着湿润的凉意。徐清禾沿着青石板铺成的小巷慢慢走着,路边的屋檐还在滴水,在石板上溅起细小的水花。她在一座古朴的建筑前停下脚步,门楣上悬挂着"墨香书院"的木质匾额,字迹苍劲有力。
推开虚掩的木门,院子里种着几株翠竹,竹叶上的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一位穿着深色长衫的老者正在廊下沏茶,茶香随着水汽袅袅升起。见到她进来,老者微笑着点头示意。
"可以进来看看吗?"她轻声问道。
"请进。"老者声音温和,"今早刚下了雨,院子里有些湿滑,小心脚下。"
她在廊下的木椅上坐下,看着院子里的景致。竹影婆娑,偶尔有鸟鸣从竹叶间传来。手机在口袋里震动,她掏出来一看,是王楚钦发来的训练视频。视频里他正在练习步法,球鞋与地面摩擦发出规律的声响。
"今天要调整发球姿势。"他写道,声音里带着运动时的专注,"你那里看起来很安静。"
她拍下书院庭院的景色:青翠的竹子、湿润的石板路、廊下飘散的茶香。"在一家老书院,这里让人心静。刚刚下过雨,空气特别清新。"
"真好。"他很快回复,"我们训练馆里都是球拍击球的声音,还有教练的指导声。偶尔能听到这样的安静,感觉整个人都放松了。"
老者递过来一杯刚沏好的茶,茶汤清亮,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尝尝这茶,是今年的新茶。"
她小心地接过茶杯,温热透过瓷壁传到掌心。"谢谢。"她抿了一口,茶香在唇齿间流转。
"想试试写字吗?"老者指着廊下摆放的文房四宝,"今早正好研了墨。"
她在老者的指导下拿起毛笔,笔杆握在手中有些陌生。蘸墨时不小心多沾了些,墨汁差点滴落。第一个字写得歪歪扭扭,笔画粗细不均。她不好意思地笑了,拍下这个略显稚嫩的字发给王楚钦:"在学写字,比想象中难多了。连笔都拿不稳。"
"已经很好了。"他鼓励道,"我第一次拿球拍时连球都碰不到,练了整整一个下午才能接到几个球。慢慢来,你会越写越好的。"
练习了一会儿,她的字渐渐有了模样。老者在一旁指点:"手腕要放松,让笔尖自然地在纸上行走。写字如做人,要稳,要静,但也不能太过拘谨。"她专注地听着,试着调整握笔的姿势,笔尖在宣纸上轻轻划过,留下一道道墨痕。
中午时分,她在书院附近找了家小店。店面不大,但收拾得干干净净。木质的桌椅被擦拭得发亮,墙上挂着几幅当地艺术家的水墨画。老板娘推荐了当地特色的甄糕,软糯的米糕冒着热气,上面撒着细细的糖粉和花生碎。
她小心地拍下照片,特意展示了甄糕细腻的质地:"在吃甄糕,甜甜的,口感很特别,你会喜欢的。要是你在,我们可以分着吃。"
"看着就甜。"他回复,"我们刚结束训练,食堂今天有红烧肉,不过肯定没有你那里的点心好吃。慢慢吃,别噎着。"
饭后她回到书院,继续练习写字。阳光透过雕花木窗洒在书案上,在宣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墨香与书香在空气中交织,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她试着写了他的名字,笔画有些复杂,但当她一笔一画认真写完,看着墨迹在纸上渐渐干透,心里泛起一丝甜意。
手机响起视频邀请的提示音,她走到院中接起。王楚钦正在休息,额前的头发湿漉漉地贴在皮肤上,运动服领口微微敞开着,露出线条分明的锁骨。"在写字?"他好奇地问,眼睛因为刚结束训练显得格外明亮,像是含着星光。
"嗯,在学写你的名字。"她把镜头转向刚写好的字,墨迹还未全干,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虽然写得不好看,笔画都有些歪斜。"
他凑近屏幕仔细端详,鼻尖几乎要碰到镜头:"很好看。比我写得工整多了,我写字总是被教练说像在画符。"说着自己先笑了起来,眼角泛起细小的笑纹。
他们就这样隔着屏幕聊着天,她继续在纸上练习。笔尖与纸张摩擦的沙沙声透过话筒传过去,他说这声音让他心情平静,就像听着雨声一样舒服。她偶尔会举起写好的字给他看,他会认真地评价每一笔的走势,虽然对书法一窍不通,但总能说出些让人会心一笑的见解。直到教练在远处喊他继续训练,才依依不舍地结束通话,约好晚上再细聊。
下午,书院里陆续来了几个年轻人,都在安静地练字。有的在临摹碑帖,有的在抄写诗词,笔墨的清香在空气中静静流淌。她坐在靠窗的角落,慢慢地写着喜欢的诗句。每当写完一句,都会停下来仔细端详,感受汉字的结构之美。她选了一首意境优美的古诗,认真地抄在洒金的宣纸上,准备带回去送给他。想象着他收到这份特别礼物时的表情,她的笔尖不自觉地变得轻快。
傍晚时分,她收拾好东西,向老者道谢告别。老者送她一支小楷笔,笔杆是用上好的竹子制成,握在手中温润适手,笔尖的狼毫修剪得整整齐齐。"常来写字。"老者温和地说,眼神慈祥,"笔墨能让人静心,在喧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宁。"
她小心地把笔收进笔帘,仔细卷好放进背包的隔层。走出书院时,夕阳正给青砖巷子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路边的槐树随风轻轻摇曳,细小的花瓣簌簌落下,像一场淡黄色的雪。她在巷口的小摊买了两个刚出炉的烤红薯,热乎乎的捧在手里,香甜的气息随着热气飘散开来。
"准备回酒店了。"她发消息给王楚钦,附上一张烤红薯的照片,"今天学会写你的名字了,虽然还不够好看,但我会继续练习的。"
"真棒。"他很快回复,文字间透着笑意,"等我回去要亲眼看看你的大作。教练叫我去开战术会议了,晚上再聊。记得好好吃晚饭。"
她捧着烤红薯慢慢走着,香甜的热气温暖着指尖。路过一家文具店,她忍不住走进去细细挑选。最后选了一方小小的端砚,砚台色泽深沉,上面刻着疏密有致的竹纹,显得清雅别致。又选了几张印着传统纹样的宣纸,准备继续练习书法。想象着他看到这些文具时的惊讶表情,她不自觉地扬起嘴角,连脚步都变得轻快起来。
回到酒店,她先把文具仔细收好。那支小楷笔放在最安全的位置,砚台和宣纸也都妥善安置。窗外华灯初上,古城墙的轮廓在暮色中显得格外温柔,墙头的灯笼一盏盏亮起,像给古老的城墙戴上了一串明珠。她坐在窗前,翻看今天拍的照片:最初歪歪扭扭的字迹、渐渐工整的练习、老者赠笔时的温馨时刻,每一张都记录着这个充满墨香的日子。
手机屏幕亮起,是他发来的晚安消息:"明天要早起训练,先休息了。你路上小心,到了新地方一定要告诉我。想你。"
她指尖轻触屏幕,斟酌着回复:"晚安,好梦。今天写字的时候,总想起你训练时的专注。我们都在一起努力呢。我也想你。"
临睡前,她铺开宣纸,最后练习了一次他的名字。笔尖在纸上轻轻滑动,墨迹渐渐干透,在灯下泛着沉稳的光泽。不知道他此刻是否已经入睡,是否也在想着她,想着明天训练要如何调整发球的姿势。明天就要离开西安了,但这支笔、这方砚,还有这份在墨香中找到的宁静,会一直陪伴着她,去往下一个目的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