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庄襄王末年,嬴政入赵国邯郸做质子。赵括、廉颇、李牧、司马尚四位将军在九原郡面见了新崛起的冒顿单于。
冒顿单于年幼时跟随其父征战赵国,却惨遭“阴山裂帛”之战,匈奴大败,被斩首十万,冒顿单于至今仍然铭记在心。
冒顿单于目光冰冷,扫视着四位赵国将军,沉声道:“当年‘阴山裂帛’之仇,我从未忘记。今日一见,我匈奴必雪此耻。”
赵括眉头一皱,冷哼道:“小小单于,莫要口出狂言,你匈奴若再犯我赵国,定叫你有来无回。”
冒顿单于冷笑,“如今我匈奴已非昔日,你们莫要小瞧。”
李牧神色凝重,拱手道:“单于,如今战国局势复杂,各国纷争不断,若匈奴与我赵国两败俱伤,恐让他国坐收渔利。不如化干戈为玉帛,共谋和平。”
冒顿单于沉默片刻,“和平?除非你们赵国割地赔款。”
廉颇怒目圆睁,“妄想!我赵国土地岂容你匈奴觊觎,若想开战,我等奉陪到底。”
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双方剑拔弩张。嬴政在一旁静静看着,心中暗自思索着这复杂的局势,不知这场对峙最终会走向何方……
就在这时,嬴政出来说道:“最终都会是我大秦的!”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转向嬴政,眼中满是惊讶与疑惑。冒顿单于先是一怔,随即大笑起来:“你这质子好大的口气,如今不过是寄人篱下,还敢妄言大秦。”
嬴政神色镇定,目光坚定:“如今战国纷争,天下大乱,唯有大秦有统一天下之雄心与实力。赵国与匈奴之争,不过是一时之事,最终都会成为大秦的一部分。”
赵括等人听了,心中虽不悦,但也不得不承认嬴政所言有几分道理。冒顿单于收起笑容,眼神中闪过一丝警惕:“哼,我不管你大秦如何,今日我匈奴与赵国的恩怨必须有个了断。”
嬴政向前一步,朗声道:“单于若执意开战,赵国与匈奴两败俱伤,大秦可坐收渔翁之利。若双方罢兵言和,日后一同为大秦效力,岂不更好?”
冒顿单于陷入沉思,气氛在这一瞬间凝固,而未来的走向,也在这微妙的时刻悄然变化……
之后,赵王把嬴政母子关在偏殿,不让嬴政学习秦风,只让他学习赵风。
嬴政表面顺从,内心却从未放弃对大秦文化的向往。他暗中让母亲找来关于大秦的书籍,在夜深人静时偷偷研读。而赵国朝堂上,关于与匈奴和谈还是再战的争论仍在继续。赵括和廉颇主张备战,以防匈奴再次来犯;李牧则认为可以先稳住局势,寻找更好的时机。
与此同时,冒顿单于也在权衡嬴政的提议。他深知若与赵国死战,匈奴虽有胜算但也会损失惨重,而与大秦合作或许能获得更多利益。就在各方都在为未来谋划时,秦国国内传来消息,秦庄襄王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