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内灯火摇曳,烛光映照着长廊的石壁,影影绰绰。嬴稷缓步而行,脚步声在空旷的大殿中回响,每一步都仿佛踏在时间的脉搏上。他双手背负身后,神情凝重得像是一尊雕像,却隐约透出一丝焦虑。
忽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宁静。一个小兵跌跌撞撞地闯入大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额头几乎贴紧冰冷的石砖。“廉颇虽年迈,但赵军骁勇善战……我们未能……王上!请治小人之罪!”他的声音颤抖,带着哭腔,像是被寒风刺骨的冬夜冻僵了一般。
嬴稷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如同乌云遮日,眼中闪过一道冷冽的光芒。“废物!”他猛地一拍案几,怒喝之声震彻大殿,那小兵浑身一颤,连忙把头埋得更低,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范雎见状,缓缓从阴影中走出,拱手道:“大王勿怒。廉颇久经沙场,经验丰富,加之赵军占据地利,一时难以取胜也在情理之中。依臣之见,何不施反间计,令赵王撤换廉颇?”
嬴稷微微眯起眼睛,眉梢微挑,略作沉思后点了点头。“此计可行。速派心腹潜入赵国,散布谣言,就说秦军惧怕赵括,对廉颇却毫不在意,且传言其有投降之心。”他的语气平静,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数日后,消息传至咸阳,嬴稷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他知道,这场战争的天平已经开始倾斜。
另一边,长平战场风云突变。燕军如幽灵般悄然现身,杀得秦军措手不及。刀剑碰撞的声音此起彼伏,喊杀声震耳欲聋,火把的光芒在夜幕下跳跃,照亮了满是血污的大地。李牧率领赵宗骑兵早已布阵以待,截断了秦军退路。最终,秦军惨败,王翦浴血奋战至最后一刻,壮烈殉国;白起不幸被俘,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四十万秦军降卒被赵括下令全部坑杀,仅留下一名青年士兵返回报信。赵军付出十五万人的伤亡代价,却换取了六十万秦军生命的终结。咸阳城内,嬴稷得知战败的消息后,心中悲愤交加,从此郁郁寡欢,未几便撒手人寰,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邯郸城外,旌旗招展,遮天蔽日。黑色与红色的旗帜交织成一片海洋,阳光似乎都被吞噬殆尽。城楼上,百姓夹道欢迎凯旋归来的英雄们。廉颇骑在高头大马上,孩童和妇女争相呼喊他的名字,欢呼声如潮水般涌动。此刻,他俨然成了赵国的民族英雄。
赵王亲自出城迎接,脸上满是掩饰不住的喜悦。“廉爱卿,此次得胜而归,你想要什么奖赏?”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期待。
廉颇翻身下马,单膝跪地,恭敬答道:“陛下,臣能取得胜利,全赖将士用命、百姓支持,不敢邀功。若非要奖赏,只愿陛下能继续重视军备,让赵国永保太平。”
赵王哈哈大笑:“爱卿果然心怀社稷,朕定不会亏待你!”转头又看向赵括,“赵卿,你对此有何看法?”
赵括昂首挺胸,自信满满地道:“陛下,此战我功不可没!如今秦军大败,元气大伤,我军应乘胜追击,直捣咸阳,成就我赵国霸业!”
廉颇眉头微蹙,劝谏道:“陛下,此事不可轻率。秦军虽败,但根基尚存,长途奔袭咸阳必将面临后勤困难,恐陷入险境。眼下当务之急乃是巩固战果,休养生息。”
赵王犹豫不定,目光在两人之间来回扫视。这时,燕军将领站了出来:“赵王,我等愿助贵军伐秦,共分胜利果实。”
赵括眼睛一亮:“陛下,有燕军相助,我军胜算更大!”
话音未落,探马飞驰而至,高声禀报道:“陛下,魏韩两国见我赵国势大,正联合起来图谋进犯!”
赵王脸色骤变,伐秦之事只得暂且搁置,转而与廉颇、赵括商议如何应对魏韩联军。一场新的危机正在战国大地悄然酝酿……
回到邯郸宫,众人齐聚一堂,唯有李牧面色凝重,与周围欢庆的氛围格格不入。
赵王察觉到异样,开口问道:“李将军,今日大胜,你为何忧心忡忡?”
李牧起身拱手道:“陛下,此战胜虽可喜,但魏韩联军来犯,且燕军相助未必真心,恐有他图。如今我军刚经历大战,士卒疲惫,若同时应对多方,恐难取胜。”
赵括不屑地冷哼一声:“李将军太过谨慎,我军士气正盛,何惧区区魏韩联军?”
廉颇沉吟片刻,说道:“李将军所言极是,不可掉以轻心。当务之急应先遣使者与魏韩谈判,拖延时间,同时加强边境防御。”
赵王点头称是,当即决定派出使者前往魏韩两国。然而,就在使者出发不久,边关传来消息:燕军竟在边境蠢蠢欲动,似要趁乱渔翁得利。朝堂之上顿时气氛紧张,众人心知肚明,这战国局势瞬息万变,更大的危机或许正在逼近……
“急报!齐军进攻大梁!魏军撤了!”
“报!楚军进攻新郑!韩军撤了!”
“速令燕军去巨野泽伏击魏军!我们自己去伏击韩军!”赵王果断下令。
众人听到这一连串消息,先是愣住,随即赵括双眼放光,兴奋地说道:“这是天赐良机!齐楚出兵,魏韩自顾不暇,我军正好各个击破!”
廉颇却冷静提醒:“不可大意,齐楚出兵或许另有深意,燕军也未必会听从调遣。”
赵王权衡再三,决定兵分两路:廉颇率一部去伏击韩军,赵括则率另一部与燕军联络共同对付魏军。然而,燕军并未按约定行动,反而按兵不动,坐观虎斗。
赵括在与魏军交锋时发现,尽管对方仓促回撤,但阵型依旧严整,战斗力不容小觑。与此同时,后方传来消息,齐楚联军似乎准备合兵一处,直逼秦国。
赵国朝堂再次陷入慌乱。赵王急忙召回廉颇和赵括商议对策。廉颇皱眉分析道:“如今局势复杂,齐楚联军若攻秦,秦必拼死抵抗,战火或波及我赵国。且燕军背约,我军腹背受敌。”
赵括仍不死心:“陛下,我军可先击败魏军,再回师应对其他威胁。”
就在此时,一名神秘谋士求见。他献上一计:“陛下可派使者前往秦国,表明我赵国无意与秦为敌,愿助秦抵御齐楚。同时,对燕军许以重利,劝其出兵相助。如此,或可解赵国之困。”
赵王思索良久,决定依计行事。使者出发后,赵国密切关注各方动向。这战国风云,因各方博弈而愈发变幻莫测……
数日后,派往秦国和燕军的使者纷纷带回好消息。秦国新继任者愿意与赵国暂时结盟,共同应对齐楚威胁;燕军则在重利诱惑下终于答应出兵。
赵国士气大振,廉颇和赵括重新调整战略。廉颇率精锐部队与秦军会合,准备迎击齐楚联军;赵括则联合燕军,再次向魏军发起攻击。
战场上杀声震天,鲜血染红了土地。廉颇与秦军配合默契,齐楚联军一时难以突破防线。赵括这边,虽然燕军参战,但明显心怀鬼胎,他只能依靠自身力量与魏军周旋。
就在战局胶着之时,国内传来噩耗:一些不满战争损耗的贵族暗中与齐楚勾结,意图里应外合。赵王大惊失色,急忙召回前线将领商议平乱之策。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本已复杂的局势更加混乱,赵国再一次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