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战国千年
本书标签: 历史  先秦  历史     

无题

战国千年

夜色深沉,赵国王宫大殿内烛火摇曳,映照出每一个人紧绷的面容。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气氛压抑得令人喘不过气来。李牧站在大殿中央,手中握着那封从叛军首领身上搜出的密信,眼中透出一丝复杂的情绪。他的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赵王身上。

“陛下。”李牧的声音低沉而平稳,打破了殿内的死寂,“臣在粮仓抓获叛军首领,并从其怀中搜到此信。”

他将密信呈递上去,几名侍从迅速上前接过,转交给赵王。赵王接过密信,眉头微蹙,展开后仔细阅读。随着内容逐渐显现,他的神色由平静转为惊讶,最后变得凝重无比。

大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赵王身上,直到他缓缓合上密信,抬起头看向殿内的一位高官——左丞相司马昭。

“司马爱卿,这密信中的字迹……与你的笔迹极为相似。”赵王语气平淡,但话语如利刃直刺人心。

司马昭猛地站起身来,脸色骤变。他愤怒地拍案而起,“荒谬!陛下,这是赤裸裸的诬陷!臣怎会与叛军勾结?李将军,你这是借机陷害忠良!”

司马昭的话音未落,殿内响起一片窃窃私语。有人惊讶,有人怀疑,更有人露出幸灾乐祸的笑容。然而,李牧面无表情,只是冷冷注视着司马昭。

“司马大人若真清白,不妨解释一下这密信为何会在叛军首领身上。”李牧开口道,声音虽不高,却字字如针,“除此之外,臣还查到,叛军曾通过某种渠道与朝中某位高官联络。此事不可谓不蹊跷。”

司马昭的脸色愈发难看,但很快镇定下来,他环顾四周,试图寻找支持者。“李牧,你有何证据证明这一切?仅凭一封密信就想定我的罪?若是如此,我大赵律法何存?诸位同僚,你们难道能容忍这种冤狱?”

他的话引起了一些附和之声,朝堂顿时陷入短暂混乱。几名大臣站出来为司马昭辩护,另一些人则保持沉默,观望局势发展。

赵王坐在高座之上,眉头紧锁,目光在李牧和司马昭之间来回移动。他并未急于表态,而是静静观察着两人之间的交锋。片刻之后,他抬手示意所有人安静。

“众卿家不必再争执了。”赵王的声音虽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此事关系重大,朕需要时间斟酌。李将军,你所提供的线索朕已悉知。司马大人,你也是朝中重臣,朕相信你不会做出背弃国家之事。然则,既然事态严重,便需进一步查证。”

赵王稍作停顿,目光再次扫过大殿。“即日起,所有涉及此案之人一律不得擅自离京。另外,李将军继续负责调查此事,务必查明真相,以安国本。”

一道雷霆般的沉默笼罩在大殿内。无论是司马昭还是其他大臣,都没有胆量再开口反驳。赵王的决策看似公平,却又隐隐流露出对李牧的信任。朝会结束后,群臣散去,留下的是更加错综复杂的暗潮涌动。

大殿外,风雨骤起,天地间仿佛只剩下雷鸣电闪的声音。李牧独自伫立于廊下,任雨水打湿衣衫。他望着远处漆黑的夜空,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刚刚那一幕幕激烈的辩论。他明白,这场朝堂风暴才刚刚开始。

次日清晨,天色依旧阴沉,但雨势渐歇。河东会盟现场铺设了一片广袤的帐篷区,各国使者齐聚于此,旗帜飘扬间弥漫着一种虚假的祥和氛围。赵王率领文武百官早早抵达,在主帐内迎接秦使与周天子使者。嬴政的到来尤为引人注目,他身披黑色斗篷,神情冷漠,目光锐利如刀,令人不寒而栗。

秦使率先开口,声音铿锵有力,“秦王愿割让河东之地,以示友好,并期望两国永结盟好,共谋天下大计。”

话音落下,帐内响起一阵窃窃私语。赵王微微颔首,正欲回应时,却见嬴政忽然站出一步,抬眼直视赵王,语气冰冷。“但请记住,河东之赠非赠,乃暂时托付。倘若赵国不能珍惜此地,则秦国必取而代之。”

这一番话如同惊雷炸响,令在场所有人屏住呼吸。赵括站在赵王身后,脸色亦是铁青,他攥紧拳头,似乎强忍着怒火。

此时,帐外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随后一名侍卫跑入禀报:“报!代地边境有异动,敌军可能已潜入境内!”

赵王闻言面色一凛,但很快恢复镇定,“继续监视,勿要惊慌。李牧,你速去处理。”他轻描淡写地下达命令,但眼中多了一抹深思。

就在众人以为这场会盟将因意外情报被打断时,赵括突然拔剑而出,率军冲向司马昭及其党羽所在的区域,将其团团围住。

“奉王命,抓捕叛党!”赵括朗声宣告,声震四野。

这一行动瞬间引爆了全场。司马昭等人尚未反应过来,已被押下。嬴政注视着这一切,嘴角浮现一丝冷笑,但旋即隐去。

李牧站在原地,注视着远处奔腾而去的马队,心中升起一丝不安。他隐约感觉到,赵括此举背后另有文章。与此同时,漠南传来的异样消息也让他意识到,更大的危机正在逼近。

代地的风云变幻,或将成为决定赵国命运的关键所在。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上一章 无题 战国千年最新章节 下一章 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