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十三年的春天来得蹊跷。
二月刚过,长安城的杏花就疯了似的开满枝头。西市最热闹的“千金赌坊“门前,落花混着昨夜雨水,在青石板上碾出粉色的痕迹。
杨如晦蹲在最高的那级台阶上,指尖一枚铜钱转得飞快。他今日穿了件半旧的靛青色长衫,衣领处沾着深褐色的药渍,袖口磨得发白,却偏用金线歪歪扭扭绣了朵杏花——针脚粗劣得像条蜈蚣,在阳光下却闪得刺眼。
“杨爷,进场玩两把?“赌坊伙计探出头,手里端着碗冒着热气的面汤,“新来了个漠北的庄家,手生得很。“
铜钱“叮“地一声弹起,杨如晦张口接住,齿间咬着铜钱含糊道:“等个有缘人。“话音未落就弓着背咳嗽起来,单薄的肩膀剧烈颤抖,指缝间渗出几丝鲜红。
伙计见怪不怪地递过帕子。那帕子灰扑扑的,边缘还留着上次咳血的痕迹。
“您这身子啊,还是...“
“死不了。“杨如晦随手把染血的新痕叠在旧痕上,帕子塞回袖中时,指尖触到个硬物——是半块硬如石头的炊饼,三天前从慈幼局顺来的。他掰下一角含在嘴里,甜腥味混着霉味在舌尖蔓延。
长街尽头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八人抬的官转过街角,杏花簌簌落在轿顶云纹间。轿帘用的是上好的杭绸,绣着翰林院的青竹纹样,随着轿夫步伐轻轻晃动,偶尔露出里头一抹正红的身影。
轿旁跟着两个带刀侍卫,正呵斥着挡路的商贩。有个挑着鲜鱼的老汉避让不及,扁担在轿身上蹭出一道水痕,立刻被侍卫按着跪在了路边。
“啧……”这货可真是……讨厌。
杨如晦眯了眯眼睛。
他认识这顶轿子——三日前状元游街时,就是这顶轿子后头跟着三十六箱御赐珍宝,其中有个鎏金匣子,装着皇上亲赐的“青玉螭纹笔搁“。当时他挤在人群最前排,眼睁睁看着那匣子从眼前经过,指尖痒得发疼。
铜钱在掌心发烫。
官轿行至赌坊门前时,杨如晦突然一个踉跄扑了出去。
这一摔堪称行云流水。
先是膝盖着地,接着手肘撑地,最后整个人横躺在轿前,还不忘把咳血的帕子甩到轿帘上。侍卫的刀尚未出鞘,就见他捂着胸口剧烈咳嗽起来,苍白的脸上泛起病态的红晕,连眼尾都沁着血色。
“大、大人...“他气若游丝地伸手,指尖离轿帘只有寸许,“救...救命...“
轿帘纹丝不动。
围观的百姓开始窃窃私语。卖炊饼的妇人抹着眼泪,卖花的小姑娘攥紧了衣角,连方才被按跪在地的老汉都抬头张望。杨如晦在众人看不见的角度翘了翘嘴角,突然伸手抓住轿杆,借着起身的力道猛地一拽。
轿帘“唰“地拉开。
四目相对。
沈枕书端坐在轿中,膝上摊开一本《刑律疏议》,执笔的手悬在半空,一滴墨将落未落。他今日戴着官帽,衬得眉间那粒朱砂痣红得惊心。
杨如晦的呼吸滞了滞。
他见过许多人的眼睛——赌徒发狂时的赤红,债主讨钱时的浑浊,甚至将死之人的灰败——却从未见过这样一双眼。漆黑如墨,冷若寒潭,倒映着他狼狈的身影时,连半点波澜都不起。
呵,装货。
“大人。“他咧嘴一笑,露出沾血的虎牙,“您轿子撞着我了。“
沈枕书的目光落在他腰间晃动的玉佩上。
那枚羊脂白玉在阳光下泛着莹润的光,背面刻着“枕书“二字——正是三日前御赐给新科状元的信物。
“是吗?“沈枕书合上书卷,声音如冰泉冷冽,“那不如去衙门说个明白。“
杨如晦感到腕上一紧。低头看去,沈枕书不知何时已扣住他的脉门。那只手修长有力,骨节分明,指尖有常年握笔留下的薄茧,此刻正按在他的命脉上,只要稍一用力就能让他痛呼出声。
但他只是眨了眨眼:“大人好手法,可是经常给人把脉?“
沈枕书突然松手,从袖中抽出一方雪白帕子,慢条斯理地擦拭手指:“杨如晦,江南余杭人,永历十年因救治瘟疫有功获朝廷嘉奖,后因赌博被革除医籍。“他抬起眼,“现在靠讹诈为生?“
围观众人一片哗然。
杨如晦脸上的笑容僵了僵。三年前那场瘟疫席卷江南时,他连续十八天不眠不休配药,最后昏死在药棚里。朝廷的嘉奖令和医籍革除书是同一天送到的——前者因他救人,后者因他偷了官仓的药材去赌。
“大人查得真仔细。“他笑容更加漂亮,手指悄悄摸向袖中暗袋,“莫非对我...“
“你的玉佩。“沈枕书打断他,“是偷的。“
暮色四合时,杨如晦蹲在“永通当铺“的后墙下,就着月光数钱。
十二枚铜板,三块碎银,一根鎏金簪子——是从沈枕书随从身上顺的。他掂了掂钱袋,突然剧烈咳嗽起来,这次吐出的血里混着黑色血块,在月光下泛着诡异的光泽。
杨如晦随手把那块脏帕子扔过对墙。
“狗官。“他骂了一句,从怀里摸出个油纸包。里头是半块硬如石头的炊饼,刚咬了两口就听见墙头传来一声轻响。
沈枕书站在墙边,官服下摆沾着夜露,手里拿着他白日里当掉的玉佩。月光下能清晰看见玉佩背面“枕书“二字的刻痕里,还留着一点暗红——是杨如晦咳血时不小心沾上的。
“偷盗御赐之物,按律当斩。“沈枕书的声音从远处传来。
杨如晦仰头笑了:“那大人怎么不叫衙役来抓我?“他晃晃悠悠站起身,“莫非...“
一块硬物突然砸在他胸口。杨如晦手忙脚乱接住,发现是包蜜饯。
“药。“沈枕书已经转身,“一日三次。“
夜风吹开油纸包,露出里面褐色的药丸——是治疗肺痨的千金方,一粒值十两金。杨如晦猛地抬头,却只看见沈枕书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唯有地上落着一张当票,背面朱笔批注:
“活当,赎期无限。“
三更的梆子响过第三遍时,暴雨倾盆而下。
杨如晦蜷缩在城隍庙的草堆里,数着屋顶漏下的雨滴。药效发作时浑身发冷,他咬着牙把沈枕书给的蜜饯一颗颗排在地上,像赌徒排列最后的筹码。
庙门突然被推开。
沈枕书执伞而立,官服下摆溅满泥水,左肩已经完全湿透,显然寻了许久。他肩头停着只信鸽,脚环上绑着张纸条——正是杨如晦白日里当掉的那张当票。
“大人这是...“杨如晦话音未落,就被一件干燥的外袍兜头罩住。
沈枕书蹲下身,将药瓶放在他面前:“为什么当掉救命药?“
“赌输了呗。“杨如晦笑嘻嘻地去摸药瓶,却被一把按住手腕。
沈枕书的手指按在他脉搏上,眉心越皱越紧。杨如晦没有发现,这位状元郎的指尖在微微发抖。
“你知道自己中的什么毒吗?“
“知道啊。“杨如晦凑近他耳边,气息拂过那颗朱砂痣,“三年前瘟疫时,有人给药材里掺了'春风度'...“他满意地看着沈枕书瞳孔骤缩,“大人这么紧张,莫非下毒的是你?“
沈枕书猛地起身,伞沿撞上庙门,惊起檐下一窝麻雀。雨水顺着他的下颌滴落,在青石板上洇开深色的痕迹。
“明日午时。“他背对着杨如晦说,“来翰林院拿解药。“
杨如晦懒得再去看他离去的背影,扯了扯嘴角,躺在草席上,随手往嘴里丢了一颗蜜饯。
没有甜味,什么味都没有,难吃死了。
吞下最后一口蜜饯,杨如晦卷了卷全身上的衣服,裹着风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