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如晦踩着最后一声午时梆子踏进翰林院。
他今日特意换了身月白襕衫——从沈枕书随从的行李里顺的,宽大的袖口垂落时能遮住腕上铁链磨出的红痕。只是这衣裳实在太过素净,衬得他眼尾那抹病态的红愈发鲜明,像宣纸上洇开的朱砂。
“杨公子。“书童拦在廊下,目光在他腰间逡巡,“大人说,您若带了骰子,就请回。“
“哪能啊。“杨如晦笑嘻嘻摊开双手,袖中铜钱叮当落地,“我这般敬重沈大人...“话音未落突然咳嗽起来,指缝间渗出暗红。
书童吓得后退半步,却见他将血抹在翰林院的粉墙上,歪歪扭扭画了只王八:“劳驾通报,就说...咳咳...'春风度'的病人来讨债了。“
沈枕书的书房比想象中凌乱。
满地摊开的医书间,有个鎏金小炉正熬着药,苦味里混着蜜香。杨如晦用脚尖拨开本《毒经》,发现扉页批注竟是沈枕书的字迹:「春风度,需以朱砂为引」。
“脱衣服。“
沈枕书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杨如晦回头,见他端着青瓷碗站在光影交界处,眉间朱砂痣红得妖异。
“大人好生直接。“杨如晦慢吞吞解衣带,“不过我这身子...“
锁骨突然被冰凉指尖按住。沈枕书的手指沿着他心口箭伤游走,最后停在一处暗红瘀斑上——正是“春风度“毒发的痕迹。
“三年前官仓的药材,“沈枕书突然开口,“是我调的。“
药碗重重搁在案上,褐色的药汁溅出几滴,在《刑律疏议》上烫出焦痕。
“所以大人是来赎罪的?“杨如晦赤着上身盘坐在案几上,指尖把玩着沈枕书的官印,“那不如...“
“赌一局。“沈枕书推来三枚铜钱,“你赢,我告诉你谁在追杀你;你输...“
“就把命给你?“
“把药喝了。“
铜钱在阳光下翻飞。杨如晦故意让其中一枚滚到沈枕书砚台边,墨汁溅上对方雪白的中衣。
“呀,脏了。“他倾身去擦,嘴唇几乎贴上沈枕书颈侧,“大人身上...怎么也有'春风度'的毒斑?“
沈枕书突然掐住他下巴,将药灌了进去。
苦味炸开的瞬间,杨如晦尝到他虎口残留的蜜饯甜香。
暴雨突至时,他们正在复盘当年的药材清单。
“陈皮三钱,茯苓...“杨如晦突然顿住。灯火摇曳间,他看见沈枕书袖中露出半截绷带——正是今早自己咳血弄脏的那条。
“你换了我的药方。“他猛地掀翻棋盘,“乌头减半,朱砂加倍...你想毒死我?“
黑白玉子噼里啪啦砸在地上。沈枕书静静看他发疯,直到他喘着气跪倒在棋盘碎片间,才缓缓蹲下身:
“朱砂是我的血。“
指尖抚过杨如晦唇上药渍,沈枕书眼底暗潮汹涌:“三年前你试药救我,现在该我还你。“
窗外惊雷劈落,照亮案头染血的当票——赎期那栏,被人用朱砂重重划去,改作:
五更天,杨如晦偷穿沈枕书的官服溜出翰林院。
衣裳大了一圈,下摆拖在地上沾满晨露。他在巷口撞见卖杏花的小姑娘,那孩子盯着他腰间晃动的玉佩惊呼:“呀,和沈大人一样的...“
“假的。“杨如晦蹲下身,给她看玉佩背面的裂痕,“我这块会咬人。“
话音刚落,喉间突然涌上腥甜。他转身吐在墙角,却见血泊里沉着颗米粒大的金珠——是沈枕书今早趁他睡着时,藏在药汤里的。
金珠内侧刻着极小一行字:
“今日赌局,你赢了。“
当铺老板递来密信时,杨如晦正在数当票。
“有人出千金买您的命。“老板擦着汗,“说是...咳...怕您跟沈大人说太多。“
信纸被烛火舔舐的瞬间,杨如晦看清了火漆印上的家徽——三年前江南瘟疫时,这批药材的调令上,盖着同样的印记。
窗外传来弩箭上弦的声音。
杨如晦突然笑了,他摸出沈枕书给的蜜饯含在嘴里,甜味混着血腥气在舌尖蔓延。
“告诉沈大人...“他踹开后窗,纵身跃入夜色,“他的药...咳咳...苦死了。”
弩箭破空声擦着耳廓划过时,杨如晦正把最后一颗蜜饯抛向空中。
甜腻的果脯被箭矢钉在对街门板上,颤巍巍裂成两半。他舔了舔嘴角残留的糖霜,袖中铜钱已滑入掌心。
“五个人。“他贴着墙根数阴影,“不,六个。“
当铺后院槐树上蹲着个戴青铜面具的,月光照出他腰间晃动的金算盘——是“千金堂“的杀手。三年前江南赌坊大火,杨如晦从这位算盘先生手里赢走过半条街的地契。
“杨公子好记性。“算盘先生的声音像钝刀磨石,“主人说,您若乖乖交出那封信,留您全尸。“
杨如晦突然笑起来,笑得弓起腰咳嗽,指缝间渗出新鲜的血色。他顺势把血抹在铜钱上,三枚沾血的铜板在指间排开。
赌一局?“他抬头,眼尾飞红如染胭脂,“我赢了,各位把命留下;我输了...“
铜钱突然弹向不同方向。第一枚击落屋檐弓箭手的弩,第二枚打偏左侧刀客的劈砍,第三枚直取算盘先生咽喉。
“...我也把命留下。“
最后半句说出口时,杨如晦已踩着刀客肩膀翻上屋顶。靛青衣衫在月下展开如鹰翼,袖中暗袋里滑出沈枕书那方染血的帕子,正罩在追兵脸上。
算盘先生挥动金算盘挡开铜钱,珠子弹射间突然脸色大变——那枚铜钱竟在空中拐弯,削断了他半边面具。裂纹下露出溃烂的皮肤,正是“春风度“毒发的痕迹。
“你居然...“
居然没死在江南?“杨如晦夺过弓箭手的弩,倒转箭尖抵住对方下巴,“因为有人替我试了药啊。“
惨叫声划破夜空时,他正掰开刺客的嘴检查牙齿——果然找到嵌在后槽牙上的毒囊。沈枕书说得没错,能调动“千金堂“的,只有三年前那批药材的真正经手人。
巷口传来整齐的脚步声。杨如晦把染血的铜钱塞回袖中,突然被一只有力的手拽进暗巷。沈枕书的官服下摆扫过他脸颊,带着翰林院特有的墨香与药苦。
“数到三。“沈枕书的声音贴着耳根传来,温热气息拂过他耳垂,“往护城河跑。“
杨如晦眯眼看向巷外——整队金吾卫举着火把经过,领头那个腰间挂着“裴“字玉牌。他记得这个姓氏,永历九年的户部尚书,正是签发那批药材调令的人。
“一。“
沈枕书突然按住他后颈,力道大得几乎要捏碎骨头。杨如晦疼得吸气,却看见对方用唇语说:“别回头。“
“二。“
金吾卫的脚步声近在咫尺。杨如晦摸到沈枕书腰间玉佩,背面新增了道裂痕——是方才格挡暗器留下的。他鬼使神差地摩挲那道裂痕,突然被沈枕书掐着手腕按在墙上。
“三!“
两人同时跃出。杨如晦袖中铜钱激射而出,打灭最近的三支火把。混乱中有人惊呼:“是翰林院的沈大人!“
沈枕书的官袍在火光中格外醒目,他却故意放慢脚步,让追兵看清自己面容。杨如晦趁机钻进排水渠,腥臭的污水没过膝盖时,他摸到渠壁某块松动的砖石——后面藏着个油纸包,是沈枕书早先安排的干净衣物。
换上素白中衣的杨如晦蹲在河边拧头发,突然被水草缠住脚踝。他拔出靴筒里的小刀刚要割,却发现那“水草“是根极细的金线,末端系着个鎏金小瓶。
瓶中药丸猩红如朱砂。
“沈枕书你...“他猛地抬头看向对岸。翰林院状元郎正被金吾卫“押送“着走过石桥,官帽束带一丝不苟,唯有左手垂在袖外,食指与中指以特定频率轻叩玉佩。
那是他们小时候在余杭约定的暗号:平安。
杨如晦突然觉得喉头发紧。他想起三年前那个雨夜,昏迷的沈枕书被抬进医棚时,眉间朱砂痣黯淡得几乎消失。而现在,那人连落难都要保持仪态端方,却记得在污水渠里给他留解药。
金线突然绷紧。小瓶被人从对岸收回,取而代之的是一方叠成鹤形的素笺。杨如晦就着月光展开,见上面用朱砂画着简陋的翰林院布局图,药房位置被重重圈起,旁边批注:
“子时,带着你的铜钱来。“
落款处不是名字,而是个歪歪扭扭的王八——正是他白天咳血画在翰林院墙上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