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令辞在松山院用午饭的事情,不过一会儿就被大房二房知晓了。
“你说的可是真的?”
“夫人,奴婢哪敢骗你呢?是奴婢亲自看见的,伯爷还带她回了松山院用饭。”
“你说她去哪儿干什么?难不成她还能考个状元回来不成,这伯府还不是得盼着我的旗儿。”大夫满是不屑,认为薛令辞一个女子能做的了什么,也不知道使了什么手段,能让伯爷留人。
不过这都不是什么大事。
“夫人说的对,大公子才貌双全,日后定会高中进士,光耀门楣。”
想起了今日在康寿院老夫人说起要延请先生和嬷嬷来教导府上的公子姑娘。
到了晚上一翻温柔乡里后,柔着声音就问大爷,是张学士好还是古学士好。
薛正仪闻言,脸色还有些事后余韵,可内心却仔细思考起来。
二人不分伯仲,就看你请的来谁。如今宁阳伯府没有能扛起伯府重任的人出现,就现在来讲,能再进一步的只要三第,可是三弟如今还在地方任职,没有个四五年是回不来的。
那么培养下一任伯爵府继承人就很有必要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如今的伯爵府的继承不是需要嫡子,而是有能力带着伯府再进一层的有能力的人。
如今,子侄辈已然长大。
祖父走前曾留下遗言,若以后薛府遇到有能力的人,要倾尽全力培养,不可懈怠。
那个时候祖父已经知道他们不可能举起伯府了。
为此他们兄弟三人才这般努力,即使就是一个冷板凳的差事,他任然苦坐十几年的缘由。
于是对妻子道“两人才学不相上下,只怕二房会选张泰。”
大夫人了然,夫君这是倾向于古学士。
可是张泰不是更好吗?为什么是古驰呢?
薛正仪知道妻子疑惑,解释道“张泰固然好,可如今伯府请他有些困难,除非旗儿他们去张家求学,不然他不会来的。但古驰不一样,他出生梧州,路途遥远,又是寒门出生。”
“为官清廉,如今不过在京城租赁屋舍居住,我们再去诚心聘请,也就简单多了。”
“原来如此。”
大夫人有说了嬷嬷的事情,请大爷去打听一下她的人品性格教导出来几个姑娘,如今怎么样了。
其实老夫人一说完,全府的丫鬟小厮都出去打听了,但是渠道不一样,得到的消息也就不一样,消息的快慢也不一样。
“嗯,我会留心的。”
对于姑娘们的事情,薛正仪不甚在意。
但想起了因女儿嫁的好升迁的同僚,他还是留了一个心眼。
又说起薛令辞,大夫人有些心酸与大爷道“进来,老夫人越发疼爱辞姑娘了,我们的倾儿也不差,不是我想,同样是薛家的孩子,老夫人心偏的也太厉害些。”
薛正仪皱眉,哪有儿媳说婆母的不是,小辈们争宠的事情,怎好拿来打扰他。
“不过多些关心,有甚好拿来比得。如今三弟不在府中,母亲多偏爱些也是常理,若是被冷落了才叫外人笑话伯府刻薄。”
随后转头认真看着江氏“予溪,做好你份内的事情,好好督促旗儿读书,不要把心思放在其他事情上。”
知道丈夫不乐意她说薛令辞的事情,也就没再言语。
大夫人又说些软话,薛正仪这才放松心情,搂着江氏入睡。
江氏是会拿捏分寸把握的,知道薛正仪大男子主义重,不喜欢别人管他的事情,更不允许别人窥视他的伤口,因此相处中只说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到了二房这里,确如薛正仪所说,他们偏向于张泰来教学,也可以去张府上学习。
可是难就难在,二房没有钱也没有途。
没有三房有钱,没有大房有渠道,二爷是个老实的,素日里倒与宁阳伯有的一拼,何氏强势控局,大小事都落在她身上。
二房日常哭诉就是丈夫不知上进,还有薛正雍好风雅之趣,花销大,而他们有没有赚钱门路,只出不进,全靠她嫁妆撑着。
薛正雍院子里有三个姨娘,有儿有女的,不好发落。不然可省下一笔开销,于是出现了二房集体做活计支出二房的怪事来,但薛正雍到底是不会留意的。
如今钱财都在何氏手上,薛正雍被限制了活动,只好醉心学术。
如今几人坐在东院正厅上,烛火摇曳,不时传出瓷器碰撞的声音。
五人整整齐齐坐在位子上,随后何氏慢悠悠开口,“我与二爷商量,他本是打算延请张学士作为先生教授哥儿们学习。”
有儿子的姨娘听到这儿,很是高兴,今日她可是派人打听了,天子近臣,大族出生,身份嫌贵。
二夫人停顿观察几人的反应后,接着道“可是你们也知道自己在府里是什么地位,无权无势。所以张学士怕是延请不来,所以我觉得古学士就很合适。”
“为人正直清廉,曾也是两榜进士,大儒教授。”
虽然张泰请不来,可是古驰也不差啊。
而且,二夫人继续道“我听闻他夫人年轻时是有名的才女,闲暇时可以请她为姑娘们开开眼。”
也就是说,选古驰买一送一。
姨娘们表示支持。
薛正雍只好作罢,本来想着要是儿子们能去张府学习那么接触起来也没那么突兀了。
不过他也不急,现在是学习四书五经,以后时政策论还是得请个名师指导。
以后要留心这方面的消息,将来好上门求教。
决定好后,何氏就让姨娘们回去,好好照顾薛家的孩子。
薛正雍又睡书房了。
月辉朦胧,星耀天空,薛府已然垂垂老矣,现在不过殊死拼搏,翻开策策史书,自古兴衰更替不可避免。
点着蜡烛,薛正雍又重回书中世界。
于是两房给老夫人带去消息,选了古驰作为授课老师。
就这样先生的人选定下来,开始准备请先生的礼节与孩子们的束脩。
林氏一开始慷慨曾地方,如今到了用钱是时,两房人齐齐看向林氏。
因为伯府的开销一部分是林氏贴补的,也只有林氏有钱。
薛令辞怒骂无耻之尤!
林氏纠结不已。
求花!求赞!求金币!
薛复:看到这里,难道还不留下你的金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