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馆
“来病者了,爷爷。”一位女孩喊道。
此时,如意扶着姜时愿说道:“大夫,我家小姐有些不适。”
姜时愿抬眼望去,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缓缓地从屋内踱步走了出来。姜时愿赶忙对着老爷爷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
“小女娃来,过来坐着,把手放在这里,我来看看。”老爷爷和蔼地说道。
“噢噢好。”姜时愿乖巧地按照老爷爷所说的去做,将手轻轻放在指定的位置。
老爷爷伸出略显苍老但却十分稳健的手,搭在了姜时愿的手腕上,开始仔细地把脉。随着时间的流逝,老爷爷的脸色变得有些凝重,他微微皱起了眉头,摸了摸自己的白胡子,陷入了沉思。
一旁的如意看到老爷爷这般神情,心中甚是着急,连忙问道:“大夫,我家小姐这是怎么了?”
老爷爷抬起头看向姜时愿,严肃地问道:“你以前有没有接触过乌苗族?”
“我不知道啊。”姜时愿一脸茫然,脑子里满是疑惑,乌苗族是什么民族,她也不知道原主接触没。
“大夫,我这是怎么了?”姜时愿满心忧虑,有些疑惑地再次问道。
“女娃,你这是中蛊毒了,不过放心能治好。幸好中蛊毒的时间不长,要是再长个一两天,恐怕就没命了。”老爷爷一边说着,一边又摸了摸自己的白胡子,随后笑呵呵地喊道:“笑笑,带医者去里屋。”
只见在一旁坐着吃的糖葫芦的女孩闻声回答道:“好的,爷爷。”接着,笑笑便快步跑到姜时愿的面前,当她看到姜时愿时,眼里满是震惊,她万万没想到今天竟然看到了如同仙女一般的姐姐。笑笑不禁赞叹道:“姐姐你好好看,像仙女。”
姜时愿微笑着摸摸笑笑的头,温柔地说道:“笑笑也很可爱。”说着,姜时愿的目光不由得看向她身旁淡蓝色的光板,心里暗暗思考着,经过这么几次的情况来看,那就说明光板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恐怕就是那人了。
里屋
“ 来,女娃,快些过来,来这边坐着歇会儿吧,那药啊,还得等上好一阵子才能煎好呢。”老爷爷轻轻地拍了拍身旁那把竹椅,脸上洋溢着和煦的笑容,随后他将目光转向了一旁正活泼乱跳的笑笑,“笑笑啊,来来来,快到这儿来,陪这位新来的姐姐一块儿玩儿。”
说完,老爷爷又将慈祥的目光投向了站在不远处的如意,他缓缓地抬起手,指了指如意,“哎,对,说的就是你,那个女娃娃,快些过来帮我搭把手。”
如意闻言,下意识地转头看向了站在自己身旁的姜时愿,眼中满是询问之意。姜时愿见状,朝她温柔地点了点头。
“好的,大夫,我这就来。”如意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连忙应了一声,随后便快步走到了老爷爷的身边。
老天爷:这人可真会找地方,我竟不知我这里居然有修士!还不只一个!!!好好的修真界不待着,来我这下界!
老爷爷:我退休了……
药房
老爷爷对着一旁的学徒,一字一句地仔细叮嘱着:“羚羊皮方需三寸大小,若是能找到败鼓的皮,那也是极好的。再备上荷叶、苦参、黄连、当归各二两,这些药材需精心挑选,不可有丝毫马虎。还有犀角、升麻各三两,分量要足。若是没有荷叶根,就用茜根四两代之,效果亦不俗。取水七升,慢火熬煮至剩下二升药液,切记,火候是关键。”(《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多种治疗蛊毒的方法,以下是一些例子:疗蛊毒下血方:羚羊皮方三寸(得败鼓亦好),荷叶、苦参、黄连、当归各二两,水七升,煮二升,分三服。一方加犀角、升麻各三两,无荷叶根,用茜根四两代之。大家如果有不舒服的地方应该去医院检查,相信科学,这是剧情需要,请勿模仿!)
说完,老爷爷转头看向站在一旁如意,和蔼地吩咐道:“女娃,过来,你就跟着这位学徒仔细瞧着。学着怎么熬,等这个药材熬好后,就拿给你家小姐喝,然后我再让我学徒给你拿剩下的两副药,每日喝一副药。你就记得,服药期间莫要让她吃辛辣的东西,最好是吃清淡,以免影响药效。”
如意乖巧地点点头,答道: “好的,大夫,我记住了。”
接着,老爷爷拿起茜草根和荷叶根各称三两,细心地用杵臼研磨成碎末,以便更好地释放药性。然后,他将药末放入砂锅中,加入四升清水,耐心地用文火熬煮,一刻钟后(在古代约等于15分钟)药液浓缩至二升,最后滤去药渣,只保留清澈的药汁。(秦朝:一升等于220克,汉朝:一升等于200克,三国时期:一升等于204.5克,南北朝:一升等于300克。仅供参考唐朝:一升大约等于0.5914 市升或59.4毫升,换算为重量的话大小约是200克(这里表述不太清晰,可能是不同情况或内容测量物下的不同换算结果) ·宋朝:一升等于670克。 ·元朝:一升等于1000克。·明朝:一升等于1000克。清朝:一升等于1000克。这里我搜了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