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翊坤宫的窗棂,洒在精致的地砖上,映出一片金色的光辉。年绾站在宫门口,深吸了一口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她知道,从今天开始,她将在这个充满权谋与斗争的宫廷中,开启自己的重生之旅。
刚踏入宫门,年绾就感受到了一股强烈的视线。她抬头看去,只见一个身着翠绿宫装、面容秀丽的女子正站在不远处,目光犀利地打量着她。这女子正是华妃的心腹丫鬟——颂芝。
颂芝在翊坤宫中地位不凡,她是华妃的得力助手,也是宫中众多宫女太监的领袖。此刻,她看着年绾,眼中闪过一丝挑衅和怀疑。
“哦?你就是府中新送来的年绾?”颂芝步履轻盈地走近,眉宇间透露着些许傲慢之色,审视着年绾,“年之祥家的幼女,你可知在这翊坤宫中,规矩森严,不容轻视?”
年绾面对颂芝的审视,神色从容,她轻轻一笑,语气不卑不亢地回应:“颂芝姐姐教训得是。奴婢在进宫之前,府中大管家与嬷嬷已对翊坤宫的规矩进行了详尽教导,并对娘娘的喜好与忌讳进行了深入培训。奴婢定会时刻谨记,严格遵守,唯娘娘马首是瞻,不敢有半分懈怠。”她的回答既展现了对颂芝的尊重,也透露出她的谨慎与决心。颂芝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她没想到这个新来的丫鬟竟然如此镇定自若,回答得也恰到好处。但她并未就此罢休,而是继续试探道:“那你说说,翊坤宫最重要的规矩是什么?”
年绾心中暗笑,她知道颂芝这是在考验她。她略作思考,然后回答:“翊坤宫最重要的规矩,莫过于忠诚与恭敬。对华妃娘娘要忠诚不二,对府中的各位主子要恭敬有加。奴婢虽是新来,但这两点定会铭记在心。”
颂芝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她没想到这个新丫鬟不仅应对得体,而且还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但她还是想再试试年绾的才智,于是又提出了一个难题:“那你再说说,如何在这宫中生存下去?”
年绾微微一笑,知道这是颂芝的最后一道考验。她沉思片刻,然后缓缓说道:“在这宫中生存,首先要懂得察言观色,明白主子的喜怒哀乐;其次要勤快谨慎,不给自己惹麻烦;最后要团结互助,与宫中的姐妹们和睦相处。只有这样,才能在这复杂的宫廷中立足。”
颂芝听后,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她知道,这个新来的丫鬟不仅聪明机智,而且还有着过人的才智和见识。她心中暗自点头,决定给年绾一个机会。
就在这时,华妃年世兰从内殿走了出来。她身着华丽的宫装,头戴金凤珠钗,气质高贵典雅。她看到颂芝和年绾站在门口,便走了过来。
“颂芝,这便是哥哥新派来的自己人吗?”华妃问道,目光落在了年绾身上。
“回娘娘的话,正是。”颂芝恭敬地回答,“她叫年绾,是京郊大庄园管事年之祥家的幼女。”
华妃打量着年绾,只见她面容清秀,气质沉稳,给人一种不同于其他宫女的感觉。她微微点头,对年绾说道:“你刚才的话,我都听到了。说得不错,很有见识。在这宫中,就需要你这样聪明伶俐的宫女。”
年绾心中一喜,知道自己的表现已经得到了华妃的认可。她连忙跪下谢恩:“多谢娘娘夸奖,奴婢定会尽心尽力伺候娘娘,不敢有丝毫懈怠。”
华妃微微一笑,示意年绾起身。她对颂芝说道:“颂芝,你带年绾去熟悉一下翊坤宫,然后安排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计。”
就在这时,一个身穿蓝色太监服、面容沉稳的太监走了过来,正是翊坤宫的总管太监——江福海。
江福海在宫中多年,深得华妃信任,也是颂芝颇为敬重的人物。他打量了年绾一番,微微点头,对颂芝说道:“颂芝,这新来的丫鬟倒是有些不同寻常,看来年府还是有些人才的。”
颂芝闻言,笑了笑回应:“江公公说的是,这年绾确实有些不一样。我正打算带她去熟悉一下宫中的环境,并介绍宫中的姐妹们给她认识。”
“如此甚好,”江福海点头,“在这宫中,不仅要懂得规矩,还得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年绾,你可要好好学学。”
“是,江公公,奴婢定会谨记教诲。”年绾恭敬地回答。
随后,颂芝带着年绾穿过曲折的回廊,来到了宫女们居住的偏院。这里虽然不如主殿华丽,但也整洁有序。颂芝指着其中一间屋子说道:“这就是你的住处了,以后你就住在这里。”
年绾点头应是,目光扫过四周。她发现已经有几名宫女在院子里忙碌着,有的在晾晒衣物,有的在修剪花草。颂芝见状,便开始为年绾介绍起来。
“这位是春梅,负责娘娘的日常起居;那位是夏菊,负责宫中的花草养护;还有那位是秋兰,负责文书和记录……”颂芝一一介绍着,年绾也一一微笑着向她们点头致意。
“以后你们就是姐妹了,要互相照顾,共同服侍好娘娘。”颂芝最后叮嘱道。
“是,颂芝姐姐。”宫女们齐声应道,目光中却各有深意。年绾知道,在这后宫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心思。她必须小心谨慎,才能在这波谲云诡的环境中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