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蝉鸣与旧琴谱》
晨光漫过教室窗台时,我发现陈时安在偷偷改造教室风扇。他踩着课桌调整扇叶角度,金属夹子别着的琴谱被晨风吹得哗哗作响。"这是声波共振消暑装置。"他晃了晃缠着绝缘胶布的电线,耳后创可贴上的小恐龙正朝我做鬼脸。
###
午后的图书馆飘着陈年纸页的霉味。我翻开他遗落在古籍区的《天体物理》,泛黄的书页间夹着张泛白的照片——五岁的陈时安坐在三角钢琴前,背后是爬满紫藤的欧式庭院。照片边缘用铅笔写着:"妈妈最后一次教我弹琴。"
蝉鸣突然变得刺耳,我摸到书脊处凸起的异物。撬开装订线,半张破碎的琴谱滑落出来,褪色的音符旁标注着俄文"永恒"。
###
暴雨突至的黄昏,我们被困在音乐教室。陈时安正给老旧的立式钢琴调音,螺丝刀在琴键间游走如手术刀。"这是奶奶结婚时的嫁妆,"他忽然说,"后来被改造成餐桌,我就把琴键埋在樱花树下。"雷声轰鸣中,他沾着机油的指尖按下中央C键,走调的琴音惊飞了窗台的麻雀。
我递过干毛巾时触到他后背的疤痕,那些凹凸的纹路在潮湿空气里格外清晰。"八岁那年翻墙找机票钱摔的。"他轻描淡写地说着,却把照片悄悄塞回琴凳夹层。
###
夜风送来紫藤花香时,我在书包夹层发现枚生锈的琴键。背面刻着歪扭的俄文字母,查字典才知是"重生"的意思。班级群突然弹出通知,陈时安报名了市青少年机械创新大赛,参赛作品登记为"声波共振消暑装置"。
蝉鸣撕开暑气的午后,教室风扇在陈时安的改造下吹出薄荷味的风。我整理着期末考卷,发现他压在计算器下的草稿纸——函数图像间夹着张泛黄的五线谱,褪色的音符旁标注着俄文"永恒"。
###
毕业纪念册在班级传阅时,陈时安正用美工刀雕刻橡皮章。我接过他递来的那页,空白处印着歪扭的樱花图案,油墨里混着极细的金粉。"盖在第七页。"他别过头调试风扇,发梢沾着的木屑簌簌落在课桌上。我翻到指定页码,去年运动会的合影旁印着行小字:"三千米外的光年是0.3秒的心跳延迟。"
###
家政课煮红豆汤时,他往我锅里丢了枚生锈的琴键。"这是声波调味剂。"蒸汽模糊了他的轮廓,金属在沸水中泛起奇异的光泽。汤勺搅动时触到琴键背面的刻痕,凹凸的纹路拼出"重生"的俄文字母。
###
暴雨突袭的傍晚,我们在空教室排练毕业节目。陈时安调试着自制的音响设备,忽然将监听耳机扣在我头上。陈年胶带修补的耳机里流淌出熟悉的旋律——是我练了半年的《月光奏鸣曲》,混着极轻的,他这些年偷偷录制的和声。
"少了第七小节。"他转动调音旋钮,潮湿的袖口扫过我手腕,"就像..."话音被惊雷劈碎,闪电照亮他脖颈的银链,坠子不知何时换成了樱花形状的陶瓷片。
###
夜风掀起窗帘时,我在储物柜发现盒磁带。褪色的标签上手写着"给十七岁的陈时安",B面录着沙哑的俄语摇篮曲。我抱着随身听坐在空荡的操场,月光突然被黑影笼罩。他挨着我坐下,潮湿的肩头飘来汽修厂的松香味:"妈妈最后的声音。"
蝉鸣在此时寂静,唯有老磁带沙沙转动。他颤抖的指尖触到我的手背,体温透过陈旧的塑料壳传递。当《月光》的旋律再次响起,我们同时发现——那缺失的第七小节,正藏在他母亲哼唱的副歌里。
###
晨光漫过樱花大道时,陈时安在校碑前埋下时光胶囊。玻璃罐里躺着生锈的琴键、改装的耳机线和半块红豆年糕的包装纸。"等第一片樱花落下时,"他把铲子扔进工具箱,"我们一起打开。"
毕业典礼的彩排音乐隐约传来,他忽然摘下银链扣在我腕间。蝉翼轻薄的陶瓷片折射虹光,背面新刻的俄文在晨雾中浮现:"我的月光终于完整。"
(本章如夏夜流萤,将散落的线索收束成星。那些刻意藏匿的伤痕化作掌心的温度,在毕业季的风里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