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文君被人群推挤着来到河岸边,此处是易水河在城中的一处支流,水流平缓如镜,倒映着两岸的人群。
河面上漂浮着许多花灯,点点灯火在水面上摇曳,宛如星河坠落凡间,寄托着百姓们最真挚的愿望。
她踮起脚尖四下张望,入眼尽是陌生的面孔,却始终不见洛青阳的身影。
易文君想着与其在人群中盲目寻找,不如在这附近等候师兄找来。
这般想着,她索性沿着河岸信步闲逛起来。
岸边人头攒动,有白发苍苍的老夫妇相互搀扶着放灯,也有年轻夫妻抱着稚子教导祈福。
易文君看着这人间烟火气,心头涌起一丝暖意,却又觉得格格不入,便歇了与他们拥挤的心思,顺着河流而下。
好在一路上都有小摊贩在卖河灯,她精心挑选了一盏素白的莲花灯,又接过摊主递来的毛笔,蘸了墨,思索片刻之后,在灯面上提笔写下一行字。
之后便蹲下身,将莲花灯轻轻放入水中,灯盏随着水流打了个旋儿,而后缓缓漂向河心。
另一边,萧若风与萧若瑾两兄弟也漫步在灯火辉煌的街市上。
萧若风一袭月白色锦袍,身姿挺拔如青松。他手中提着一盏精巧的花灯,灯面上绘着山水墨色,在烛光映照下显得格外雅致。
“若风,你笑什么?”
萧若瑾见弟弟望着街景出神,嘴角还勾起一抹笑意,不由开口问道。
萧若风收回目光,俊美的面容在灯火映照下更显温润:
萧若风“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安乐,我与家人同游,哪一样不值得笑一笑?”
萧若瑾闻言,面上也是一笑:
“是啊,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也不枉我等殚精竭虑。”
他拍了拍弟弟的肩膀,
“走吧,去放花灯,与民同乐。”
河岸边,人群愈发密集起来。
萧若瑾在侍卫的护卫下走到桥边,而萧若风却独自顺着河流往下游走去。
他寻了处人少的浅滩,撩起衣袍下摆,蹲下身将手中的河灯轻轻放入水中。
他思索半晌还是低声道:
萧若风“愿北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不料河灯刚放下,就被一盏顺流而下的莲花灯缠住了灯绳。两盏灯在水中打着转儿,竟是怎么也分不开。
萧若风无奈,伸手去解那纠缠的灯绳,却发现两灯不过分开一米距离,又被水流推挤着靠在了一起。
萧若风“算了,倒也是缘分。”
他摇头轻笑,伸手拿起那盏莲花灯,借着月光细细端详,只见灯面上题着一行小字: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字迹清秀而有风骨,明明是潇洒肆意的诗句,却莫名让人觉得哀伤。
萧若风想起自己方才的心愿,心头微动,顺着河流向上游望去,却只见万家灯火,并没有他想见的人。
不知为何,他的心头涌起一股怅然若失的情绪。
易文君“你拿着我的灯做什么?”
一声如碎玉般的女声突然在身后响起。
萧若风蓦然回首,对上了一张绝美的脸庞。
她纤纤玉指掀起轻纱的一角,如玉的面庞却比那白纱更加雪白,眉如远山含黛,眼若秋水凝霜,琼鼻樱唇无一不是上天以极致的匠心雕琢而成,倾注了世间全部的灵气与风雅。
世人皆道美人各有千秋,却不知真正的绝色该是何等模样。
萧若风生在皇室,见惯了各色美人,此刻时却没有任何语言能形容这一瞬间的震撼。
只觉得若当年秋水榜上的美人不是这般模样,那这“天下第一”的名号未免太过名不副实。
似是觉得他这副呆愣的模样有趣,少女轻轻笑出声来,那笑声更是如清泉击石,听得人耳根发烫。
萧若风的耳根便在这一瞬间涨得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