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全及其党羽被拿下后,朝堂上下一片震动。刑部大堂内,审讯紧锣密鼓地展开。赵德全起初还心存侥幸,妄图抵赖,但在萧逸尘呈上的铁证面前,最终不得不承认自己指使江湖骗子伪造情书,企图陷害苏璃的罪行。
随着赵德全的招供,整个阴谋的脉络逐渐清晰。原来,赵德全一直觊觎丞相之位,他深知苏敬之深受皇帝信任,难以撼动,便将主意打到了苏璃身上。他想通过破坏苏璃的名声,进而打击苏敬之,为自己上位铺平道路。而在谣言四起后,他又妄图通过在刑部安插眼线、散布谣言等手段来混淆视听,逃避罪责。
刑部将审讯结果如实上报给皇帝,皇帝听闻后,怒不可遏。当即下旨,将赵德全革职查办,抄没家产,其党羽也都受到了相应的惩处。至于那几个在刑部充当赵德全眼线的官员,也被一并撤职,永不录用。
这场因苏璃而起的风波,终于在萧逸尘的不懈努力下真相大白。临安城的百姓们得知真相后,纷纷对贤王的睿智和正义称赞有加,对苏璃的遭遇则表示同情。苏璃的名声得以恢复,丞相府也重新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苏敬之对萧逸尘感激涕零,特意摆下宴席,邀请萧逸尘到府中一聚,以表谢意。宴会上,苏敬之亲自为萧逸尘斟酒,说道:“王爷大恩,苏某没齿难忘。若不是王爷明察秋毫,苏某一家恐怕都要深陷这场阴谋之中。”
萧逸尘微笑着说道:“丞相不必如此客气,苏小姐遭遇此等冤屈,本王自当出手相助。如今真相大白,也算是皆大欢喜。”苏璃也盈盈下拜,说道:“这段时间让王爷费心了,苏璃实在不知该如何报答王爷的恩情。”
萧逸尘赶忙扶起苏璃,说道:“苏小姐快快请起,举手之劳而已,何谈报答。只是经过此事,想必苏小姐也身心俱疲,还望苏小姐能好好调养身体。”
经过这场风波,萧逸尘与苏璃之间的关系似乎也变得更加微妙。两人相处时,偶尔会有眼神交汇,那一瞬间的目光流转,仿佛藏着千言万语。
然而,这场风波虽已平息,但余波却未完全消散。朝堂之上,虽然赵德全一党已倒,但其他势力却开始蠢蠢欲动。一些原本与赵德全保持距离的官员,此时也在暗中观察局势,试图寻找新的机会扩充自己的势力。
在后宫之中,也有一些妃嫔对此事议论纷纷。有的妃嫔认为萧逸尘此举是为了在朝堂上树立威望,巩固自己的地位;还有的妃嫔则猜测萧逸尘与苏璃之间是否有别样的情愫,担心这会影响到太子与苏璃的婚事。
太子得知此事后,心中五味杂陈。一方面,他对萧逸尘能查明真相,还苏璃清白表示感激;另一方面,他又隐隐担忧萧逸尘与苏璃在相处过程中感情加深。毕竟,苏璃才貌双全,贤王又如此出众,他难免会心生忧虑。
而苏璃虽然摆脱了冤屈,但经历了这一系列的事情后,她对朝堂的复杂和人心的险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她深知,自己的命运与丞相府、与朝堂息息相关,未来的路依然充满了变数。她心中对萧逸尘除了感激,还多了一份敬佩和依赖。但她也明白,自己与萧逸尘之间,有着诸多的限制,她的婚事早已与太子定下,这是无法更改的事实。
萧逸尘回到王府后,也陷入了沉思。他深知,此次事件只是朝堂斗争的冰山一角,未来必定还会有更多的挑战和阴谋。他决定加强对王府侍卫的训练,提升自己的情报收集能力,同时更加留意朝堂上各方势力的动向,以防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日子一天天过去,临安城表面上恢复了往日的繁华与平静,但在这平静的表象下,实则暗流涌动,一场新的风暴似乎正在悄然酝酿……
在民间,说书先生们将贤王萧逸尘为苏璃洗清冤屈的事迹编成了故事,在大街小巷的茶馆里传唱。百姓们听得津津有味,对贤王的赞誉之词不绝于耳。这也让萧逸尘的名声更加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