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王府刺杀风波后,京城表面上看似恢复了平静,然而,各方势力的暗斗却愈发激烈。“暗影堂”的李堂主和王堂主在秘密据点内,脸色阴沉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此次暗杀行动的失败,让他们不仅损失了一批精锐杀手,还使得萧逸尘更加警惕,这无疑打乱了他们原本的计划。
“这萧逸尘果然不好对付,接连两次坏了我们的大事!”李堂主一拳砸在桌子上,震得桌上的茶杯都跳了起来。王堂主阴沉着脸,缓缓说道:“不能再这样盲目行事了,我们必须另想办法。朝堂之上,我们也得加大筹码。”两人对视一眼,心领神会,决定从朝堂官员入手,寻找新的突破口。
与此同时,萧逸尘也没有丝毫懈怠。他深知“暗影堂”不会就此收手,于是一方面加强王府的防卫力量,重新部署暗卫的巡逻路线和警戒范围,确保王府上下万无一失;另一方面,他和苏璃以及幕僚们加快了收集“暗影堂”与朝堂官员勾结证据的步伐。
在朝堂上,“暗影堂”的爪牙们开始蠢蠢欲动。他们暗中串联一些立场不坚定的官员,准备在早朝上对萧逸尘发起新一轮的弹劾。这些官员平日里或多或少都接受过“暗影堂”的好处,此时为了自身利益,甘愿充当“暗影堂”的马前卒。
早朝之时,气氛格外凝重。一位名叫赵德荣的官员率先出列,他清了清嗓子,故作义愤填膺地说道:“陛下,臣有本奏。近日京城乱象丛生,虽经萧王爷辟谣,但臣听闻萧王爷在处理此事过程中,有诸多不当之处,疑似与某些势力暗中勾结,企图借此巩固自己在京城的势力,还望陛下明察!”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其他受“暗影堂”指使的官员也纷纷附和,一时间,对萧逸尘的指责声此起彼伏。皇帝坐在龙椅上,眉头紧皱,脸色愈发难看。他看向萧逸尘,目光中带着审视和疑虑。
萧逸尘镇定自若地站出来,先是向皇帝行了一礼,然后不慌不忙地说道:“陛下,臣一心为朝廷和百姓着想,自京城骚乱发生以来,日夜操劳,只为查明真相,还京城一片安宁。那些所谓的指责,皆是无稽之谈,是有人故意陷害臣。臣已掌握了一些重要证据,证明近日京城之乱乃‘暗影堂’所为,他们企图嫁祸于臣,扰乱京城局势。”
皇帝听闻,神色稍缓,说道:“萧爱卿,若你真有证据,可速速呈上,朕定当明辨是非。”
萧逸尘心中明白,朝堂之上,仅凭几句言辞难以服众,必须尽快拿出确凿证据。然而,目前所掌握的证据还不足以彻底扳倒“暗影堂”及其在朝堂上的同党。他只能暂且稳住局势,等待进一步收集证据。
退朝之后,萧逸尘回到王府,心情沉重。他深知,“暗影堂”在朝堂上的势力不容小觑,若不能尽快将其连根拔起,京城乃至整个国家都将陷入危机。
而此时,“暗影堂”的李堂主和王堂主正在秘密与朝中一位位高权重的大臣密会。这位大臣名叫周崇山,是吏部尚书,在朝堂上颇具影响力。李堂主满脸谄媚地说道:“周大人,此次我们行动失利,还望大人能在朝堂上多多为我们说话。只要扳倒了萧逸尘,日后我们‘暗影堂’必定对大人唯命是从,大人想要的荣华富贵,自然不在话下。”
周崇山捋了捋胡须,眼中闪过一丝贪婪和阴狠,说道:“哼,萧逸尘这小子一直与我作对,早就想除之而后快。但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不可操之过急。你们再去收集一些能坐实萧逸尘罪名的证据,我在朝堂上配合你们,定要让他永无翻身之日。”
李堂主和王堂主连忙点头称是。三人又低声商议了许久,制定了一系列更为阴险的计划。他们打算先在民间散布更多关于萧逸尘的谣言,煽动百姓对他的不满情绪,同时制造一些看似是萧逸尘犯下的恶行,以此来误导舆论。在朝堂上,周崇山则会联合更多官员,对萧逸尘发起猛烈弹劾,迫使皇帝对他产生更深的猜忌。
与此同时,萧逸尘也在加紧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