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太子
语气:永远先低三分
太子晨昏定省,陛下不等他跪实便伸手去扶;
太子奏事未完,他已温声截住:“慢些说,别呛着风。”
朝臣笑称“陛下与东宫,不似君臣,倒似老鸟护雏”。
举措:替他挡风,也替他收锋
‑ 太子监国时,有老勋贵抗旨,陛下暗里下旨:
苏玄“留他一条命,让太子亲手施恩。”
‑ 太子咳血,陛下连夜把太医院搬到东宫廊下,自己坐在寝殿外批折子,不许宫人放重脚步。
眼神:怜中常带疚
每逢先皇后忌日,陛下总要独对太子端详良久,像透过他去找另一个影子。
一次太子醉后伏案小憩,陛下悄悄把氅衣覆在他肩头,指尖在“絮”字绣纹上摩挲——
那是先皇后亲手挑的线,陛下低声道:
苏玄你娘把仁都留给了你,朕却给不了你娘。”
对安王
语气:先冷后炽
安王请缨北上,陛下当众斥他“轻狂”;
当夜却密令枢密院拨最精锐的玄甲三千,
苏玄“别让他知道是朕给的。”
举措:逼他淬火,也给他砥石
‑ 安王初到幽州,粮饷被户部克扣,陛下不批不驳,只把奏折原封退回;
三日后,安王自己劫了运往北狄的私盐船充饷,陛下才在朝会上淡淡一句:“
苏玄安王,下不为例
‑ 安王刀卷刃归京,陛下劈手夺刀,当众试锋,一刀断犀甲;
夜里却把刀放在自己枕边,指腹轻抚卷口,
苏玄再卷一次,朕接你回家
眼神:厉里藏柔
安王凯旋,陛下行赏极薄,只赐“照影”刀一柄旧丝绦。
无人处,陛下却解下自己腰间那枚自先皇后薨后便再不离身的白玉佩,系在“照影”刀首——
那是先皇后当年临别塞北时赠他的“归魂玉”,如今传给次子,只说一句:
苏玄“你娘当年把命交给朕的刀,现在朕把命交给你。”
对太子,陛下是“把江山捂在怀里,怕它凉”;
对安王,陛下是“把江山抛进雪里,逼它成钢”。一个补其缺,一个砺其锋;
一个用软绸裹住伤口,一个用烈酒洗出刃光。
而所有不同的背后,是同一句没说出口的遗愿——
苏玄“你们都得替朕活下去,替你们母后守住这人间。”
对昭宁
满宫的人都说,昭宁公主是“三个人一起养大的”——
父皇捧她在掌心,太子以身为盾,安王以刀为篱。【陛下:把亏欠先皇后的,全部叠成她的糖】
苏玄把亏欠先皇后的,全部叠成她的糖】
起居
昭宁五岁还咬字不清,却先学会了“凤凰台”三个字——因为父皇每日抱她登楼看灯,风雨无阻。她若困了,就蜷在龙袍下摆里睡,醒来一定在自己寝殿的鎵金小榻上,身上盖的是父皇当年迎娶先皇后时所用的百鸟朝凤锦被。
陛下与昭宁公主之间,不是简单的「父女」二字可以囊括。
她是先皇后留给他的一颗「还魂珠」,也是他余生里唯一允许自己「软弱」的缝隙。
凤仪殿早被锁了十年,钥匙却挂在陛下的腰间。
每月十五,他屏退宫人,牵着昭宁的小手,从御书房一条极窄的暗门进去。
殿内帷幕、香炉、妆奁,一切按原样摆着,连石榴树上的风铃都没摘。
昭宁第一次进去时才五岁,抬头问:
苏韫父皇,这是谁的家
陛下弯腰抱起她,脸埋进她发间,声音闷得像雨:
苏玄「是你娘从前的家,也是你现在的。」
三、一朵迟开的石榴花
昭宁七岁那年,枯死的石榴竟抽出一枝新芽。
陛下破天荒没去早朝,独坐在树下守了它三日。
花开的当天,他折下最红的一朵,簪在昭宁鬓边:
苏玄「你娘说石榴多子,可她只来得及给朕留下你们三个。如今再开一朵,是她在叫你好好长大。」
当夜,他把那朵花夹进先皇后的手札,页边写:
「阿妩,花代你簪在阿霁鬓,你看,可像十六岁的她?」
四、他的软肋与铠甲
• 昭宁若咳一声,御药房当日必灯火通明;
可太子咳血,他也只传太医,自己却仍守在昭宁榻前。
老内侍斗胆问:「陛下对殿下们亦极爱重,为何……」
苏玄他们没有了娘,有朕,韫儿连朕都没有就什么都没有了
昭宁十二岁生辰,北狄求亲。
陛下当庭撕了国书,一字一句:
苏玄朕的女儿,不会为社稷远嫁!
苏玄韫儿只要朕在谁都带走不了你
五、雪夜一幕
今岁冬至,昭宁高烧。
陛下冒雪从西内赶到昭阳殿,外袍都来不及换。
药太苦,昭宁哭着吐出来。
陛下接过药盏,自己先含一口,俯身渡给她。
宫人跪了一地,大气不敢出。
一碗药尽,他抚着她汗湿的额
苏玄「苦就先苦朕,你娘当年也是这般喂你哥哥。」
苏韫父皇,你别走
他把她的手包进掌心,像捧着一掬易化的雪:
苏玄不走,当年你娘等朕,如今朕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