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宇的手机镜头在雨幕中泛着冷光,林夏腕间的星芒纹身在潮湿的空气里若隐若现。她慌忙扯下校服袖口,却看见沈砚已经坦然地转过手腕,露出毫无异常的皮肤——方才交叠的瞬间,他用草稿纸挡住了关键部位。
“能别拍了吗?”沈砚的声音带着不耐,指尖敲了敲周明宇的手机,“我们在准备科技节的数学模型,需要这么大惊小怪?”他晃了晃手中画着星轨的草稿纸,在摄像机镜头前展开,“立体几何的空间想象图而已。”
校园电视台的男生凑过来,镜头对准草稿纸上的星轨:“沈同学说的‘星轨学习法’,真的能帮学渣提分吗?”他的语气里带着调侃,却在看见林夏课本上工整的解析时,声音突然放软,“这些笔记……真的是林夏自己写的?”
周明宇的脸色青一阵白一阵。他清楚记得父亲昨晚的警告:“别再招惹沈砚,他的能量场最近异常稳定。”但此刻看着沈砚坦然的眼神,看着林夏低头整理笔记时垂落的睫毛,他突然想起三个月前,这个总被欺负的女生,在医务室用粉笔头精准击中他额头的样子——那时她的眼睛里,有和沈砚一样的光。
“随便你们怎么拍。”林夏突然抬头,对着镜头露出微笑,“不过下周科技节,我们会在礼堂演示‘用星芒图案解导数题’,欢迎来围观。”她的指尖划过草稿纸上的星轨,在雨水浸透的纸页上留下浅金色的印记,“其实很简单,就像把公式想象成星座连线。”
当晚,校园论坛的头条变成《年级第一与吊车尾的图书馆密谈:疑似新型学习法曝光》。配图里,沈砚的手正覆盖在林夏的草稿纸上,两人的影子在雨窗上拉得很长,像两根即将相交的平行线。
陈小雨举着手机冲进教室:“林夏你看!转发量破千了!”她的双马尾跟着动作甩来甩去,“评论区都在问‘星芒学习法’是不是真的有用,还有人说你俩是‘数学界的彗星组合’!”
林夏差点咬到钢笔帽。草稿本上,沈砚昨天画的星轨图旁,不知何时多了句批注:【彗星之所以耀眼,是因为它们选择了相交的轨迹。——沈砚】她慌忙用橡皮擦掉,却发现墨水早已渗进纸页,星星点点的痕迹像撒落的金粉。
“别擦了。”沈砚突然从后排递来张修正贴,“科技节的演示稿,你准备得怎么样了?”他的校服领口规规矩矩扣到顶,却在低头时露出锁骨下方的创可贴——那是今早她坚持要帮他贴上的,说是“防止周明宇的摄像头拍到疤痕”。
模拟考成绩公布那天,林夏的名字从年级687名跳到了321名。课代表发试卷时,手滑让她的数学卷子飘到沈砚桌上,142分的鲜红分数在阳光下格外刺眼,大题解析旁画着小小的星芒图案,和沈砚试卷上的解题思路完全一致。
“原来你真的在用星轨联想。”沈砚指着她试卷上的辅助线,那条线恰好穿过三个星芒标记,“把椭圆焦点想象成双星系统,引力平衡点就是解题关键——这个思路很妙。”
周明宇在后排摔了笔。他的数学卷子上,鲜红的59分像道伤疤,而父亲昨晚的责骂还在耳边:“连个学渣都考不过,你还想继承我的职位?”他盯着林夏课桌上摊开的笔记,突然发现那些所谓的“星芒图案”,其实是他小学时画过的星座连线——那时母亲还没离开,他们总在天台辨认星星。
科技节当天,礼堂挤满了举着手机的学生。林夏站在投影仪前,看着沈砚调试的星轨模型缓缓升起——那是用3D打印笔制作的立体坐标系,每个公式节点都嵌着发光二极管,当她说出“导数就是曲线的切线斜率,就像星星划过夜空的瞬时速度”时,模型突然亮起,光点沿着函数图像流动,形成银河般的轨迹。
“所以,只要找到公式间的共振点——”沈砚接过话头,指尖划过模型上的星芒交点,“任何难题都能分解成无数个小星星的轨迹。”
“下面请林夏同学演示如何用星芒法解压轴题。”主持人的声音响起。林夏接过沈砚递来的激光笔,却在触碰到对方指尖时,系统界面突然弹出:
【检测到世界线稳定度提升至85%!沈砚好感度突破60%(共振临界值)】
她慌忙移开视线,却看见沈砚耳尖发红,正假装专注地调整投影仪角度。激光笔在屏幕上划出抛物线,她突然想起昨晚在图书馆,沈砚教她用星芒标记辅助线时,指尖不小心划过她手腕的触感——像触碰温凉的月光。
演示结束时,礼堂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陈小雨举着手机冲上台:“直播弹幕都疯了!说你们是‘现实版星轨恋人’!”她的声音盖过了后台的嘈杂,却没注意到沈砚在听见“恋人”二字时,指尖在遥控器上按出了深深的凹痕。
散场时,周明宇突然拦住林夏。他的银灰头发被舞台灯光染成金色,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试卷:“那个……”他别过脸,耳坠在阴影里闪烁,“能不能教我画星芒辅助线?我数学总卡在及格线。”
林夏愣住了。系统界面显示周明宇的好感度正在缓慢回升,从-50%跳到了10%(中立)。她接过试卷,看见背面画着歪歪扭扭的星座图,和草稿本上沈砚的星轨标记如出一辙:“其实很简单,你看这个函数图像,像不像猎户座的腰带?”
周明宇的瞳孔亮起。当林夏用红笔在试卷上画出星芒标记时,他突然轻声说:“我妈以前总说,星星是会唱歌的。”他摸着耳坠,那是母亲留下的唯一礼物,“后来她走了,我就再也没看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