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刺破占氏集团顶层的落地窗,占星维站在巨型世界地图前,指尖在欧洲与亚洲板块间游移。地图上密密麻麻的便签如星子散落,标注着巴黎、新加坡、柏林等城市的名字,而他眼底燃烧的野心,比任何一颗星辰都要炽热。
选址工作宛如在星空中寻找最亮的星。在巴黎,他踩着香榭丽舍大道的梧桐叶,与地产商周旋于巴洛克风格的会议室,目光却透过雕花窗棂,丈量着这座城市的商业脉搏;在新加坡,赤道的烈日晒得他衬衫后背洇出盐渍,他却蹲在滨海湾的写字楼施工现场,用手机拍摄地基结构,与国内团队实时沟通;柏林的深秋,他裹紧风衣穿梭在科技园区,笔记本上记满德语的政策术语,连街边咖啡馆的服务员都眼熟这个总对着地图皱眉的东方男人。
“占总,法兰克福的税率更低,但慕尼黑的高校资源更丰富。” 助理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占星维转动着手中的星盘镇纸,金属表面的黄道十二宫纹路映出窗外的霓虹。他想起洛馨宁说过的话:“选址就像培育花朵,要找到最适合生长的土壤。” 指尖最终落在慕尼黑:“通知法务部,重点研究巴伐利亚州的科技企业扶持政策。”
与当地政府的沟通是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新加坡贸工部,他用英语与官员们探讨数字经济政策,茶杯里的锡兰红茶凉了又热;柏林市政厅的谈判桌上,他将星象学中的 “平衡法则” 转化为商业共赢策略,成功争取到税收优惠。当他带着文件走出市政厅时,暮色中的勃兰登堡门镀着金边,手机震动,洛馨宁发来的消息跃入眼帘:“慕尼黑的啤酒节快到了,等你凯旋。” 他嘴角上扬,寒意似乎也消散了几分。
组建本地化团队时,占星维展现出猎人般的敏锐。在柏林工业大学的招聘会上,他用流利的德语与机械工程博士交谈,从对方眼中的火花捕捉到对创新的渴望;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实验室里,他盯着华裔研究员的算法模型,精准指出三个优化方向,当场收获团队核心成员。某次面试结束,应聘者好奇问他:“您总说‘寻找契合的星轨’,这和工作有什么关系?” 占星维笑着展开星盘:“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行星,只有找到彼此共振的频率,才能组成璀璨的星座。”
深夜的酒店房间,台灯将占星维的影子拉得很长。他揉着发痛的太阳穴,看着电脑屏幕上逐渐成型的团队架构图,耳边回响着洛馨宁临走前的叮嘱:“别太累,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窗外,新加坡的雨淅淅沥沥,他却想起慕尼黑街头的啤酒香气,想起巴黎塞纳河畔的晚风。这些天的奔波、谈判、抉择,如同星辰运行的轨迹,看似曲折,却都在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
当慕尼黑的办公室租赁协议签署完成,占星维站在新租的写字楼里,俯瞰着这座工业与艺术交融的城市。手机群聊里,各个部门汇报着筹备进度,洛馨宁发来一张手绘的星图,每个星座都标注着鼓励的话语。他深吸一口气,对着落地窗外的城市轻声道:“占氏集团的国际版图,从这里开始,将如星辰般永恒闪耀。” 此刻,暮色渐浓,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与天际的星河遥相呼应,仿佛在为他的梦想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