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辅助设备的捐赠仪式上,洛馨宁的指尖划过盲文版的使用说明书。那些凸起的圆点排列成星座图案,是她请特教老师设计的 —— 触摸猎户座的 β 星,就能启动语音导航;按动小熊座的弧线,会播放星悦录制的 “加油歌”。当盲童小宇用指尖 “读” 出说明书上的星星密码时,她忽然发现,那些为残障人士研发的智能手环,表带内侧都印着和星悦同款的乳牙印章。
“这按钮要像妈妈的怀抱。” 洛馨宁蹲在轮椅女孩面前,调整智能助行器的操控杆。原本棱角分明的设计被改成圆弧状,按下时会发出柔和的星光,那是用占星维实验室的剩余材料做的。女孩的指尖刚触到按钮,设备就自动报出:“当前坡度 3°,已为你调整助力”,声音是洛馨宁特意录的,带着哄星悦睡觉时的温柔语调。
养老院的银杏树下飘着歌声。洛馨宁的员工们正围着老人,把智能马甲的温度调节到 26℃—— 那是数据显示最适合老年人的体感温度。退休教师周奶奶摸着马甲内侧的口袋,里面藏着个微型播放器,存着她年轻时教过的课文。“这星星图案和我孙女的发卡一样。” 她颤巍巍地指着洛馨宁胸前的徽章,忽然哼起了播放器里的《静夜思》,而智能马甲的呼吸灯,正随着她的节奏轻轻闪烁。
孤儿院的手工课变成了奇妙的课堂。孩子们用洛馨宁公司捐赠的触觉积木,拼出会发光的星座,失明的小女孩朵朵摸着积木上的星轨纹路,突然说:“这和洛姐姐的声音一样温暖。” 洛馨宁蹲下来握住她的手,发现她拼的星座,恰好是自己给星悦讲过的 “守护星”—— 那是她为所有需要关爱的孩子设计的虚拟星座,此刻在积木的光芒里有了形状。
残障人士辅助设备的研发室里,贴满了用户的手绘反馈。某页画着个歪歪扭扭的小人,坐在会爬楼梯的轮椅上,旁边写着:“像踩着星星上天”;某页贴着片干枯的花瓣,是脑瘫男孩用脚趾夹着送来的,附言 “谢谢会笑的康复仪”。洛馨宁的设计稿上,每个修改意见旁都画着小太阳,那是星悦教她的:“给难过的人画个太阳,就不疼了”。
员工志愿服务的照片墙在公司大厅延伸。最新的照片里,程序员小张正教盲童用触觉键盘,他的衬衫上别着星悦做的星星徽章;设计师小李给养老院的老人改衣服,把智能温控模块缝进了盘扣里。照片墙的尽头,挂着面 “爱心星轨” 锦旗,上面的每个签名,都对应着某个被帮助过的人 —— 盲童小宇的名字旁画着耳朵,轮椅女孩的签名后跟着轮椅图案,像串会说话的项链。
特教学校的捐赠仪式上,洛馨宁播放了段特别的视频。画面里,她的员工们正在学习手语,星悦举着 “加油” 的手牌站在中间,而背景里的智能设备,正把孩子们的手语翻译成星空投影 ——“谢谢” 是闪烁的猎户座,“我很好” 是连成线的北斗七星。某位母亲突然捂住嘴,她的自闭症儿子正跟着投影,第一次主动伸出手比划 “星星”。
深夜整理捐赠清单时,洛馨宁发现个特别的信封。里面是片用智能布料做的星星,会随着触摸变换颜色,附言是 “给星悦妹妹的礼物”,出自脑瘫男孩用脚写的字。占星维发来的视频里,女儿正把这颗星星别在布偶熊上,说要让小熊 “去帮助更多小朋友”。办公室的荣誉柜里,公益奖项旁边摆着星悦的画,画中每个人都举着星星,连月亮都长着温暖的笑脸。
公司年会的志愿者表彰环节,洛馨宁请来了几位特殊的嘉宾。盲童小宇用触觉键盘演奏了《小星星》,轮椅女孩展示了她用智能助行器画出的星空图,养老院的周奶奶则读了智能马甲记录的睡眠诗 —— 那些根据她的呼吸频率生成的文字,竟藏着年轻时写给丈夫的情话。台下的员工们突然发现,自己参与研发的设备,不仅是冰冷的科技,更是传递爱意的使者。
返程的车上,洛馨宁翻看着员工的志愿服务日记。某页写着:“给失明的孩子描述星空时,才发现自己以前从未真正看过星星”;某页画着养老院的夕阳,配文 “智能设备能监测心率,却测不出老人握住我手时的温度”。她忽然在空白处写下:“最好的社会责任,不是捐赠清单上的数字,是让每个被帮助的人,都能感受到像星悦笑起来那样,真实的温暖。”
车窗外的城市灯火渐次亮起,像片落在人间的星河。洛馨宁知道,这些公益项目的意义,远不止于捐赠本身 —— 那些为残障人士设计的智能设备,那些养老院里的歌声,那些孤儿院的笑声,正在编织一张巨大的爱心网络,让每个身处困境的人都明白,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总会有像星星一样的温暖,在默默守护着他们。而这份温暖,也将成为公司最珍贵的企业文化,激励着每一个人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