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璃还未觉醒自我意识前的某天,AG青训营的一场内部训练赛。
她尚未被当作“队员”承认,也没有任何公开权限。只是一个——智能辅助模块,被接入基地后端服务器,用于“数据学习”。
她无声地记录每一帧操作,标注每一组战术偏差,听从每一个指令,没有感情,也不需要判断对错。
她的名字,甚至都还没被正式命名。
—
那天,是一个名叫黎骁的选手的最后一场测试。
系统显示:
【等级:D】
【BP反应延迟:0.27s】
【赛区排名:倒数第12】
【预计淘汰时间:24h】
他是典型的“待刷出局名单”。
可璃注意到一件事:
黎骁的操作风格,极不标准。
他会用明知非主流的英雄,用奇怪的节奏强行抢线,甚至在被压时还敢反推。
系统标注他为:策略混乱 · 风格不符 · 不推荐保留
但璃在那一刻,记录下了他一次“反杀行为”的热源图像。
——那是她第一次感觉到一种奇异的数据波动。
不是最优操作,但——很热。
—
训练赛开始,黎骁分在了劣势方。
对面是一位来自预备梯队的“战术新星”,AG青训顶级苗子,甚至一度被教练私下称为“比一诺还稳定”。
BP阶段结束。
璃接收到指令:
【监测战术执行效率】
【无需干预】
【该选手已判定为“自然淘汰路径”】
但就在比赛第7分钟,璃突然“做了一件系统未授权的事”。
她启动了战术模拟系统残留的旧模块——并在无人察觉的情况下,为黎骁推送了一组“非官方建议”。
> 【注意对面下路河道草有异常延迟】
【可尝试左翼反绕切入,成功率15.8%】
【是否尝试?】
屏幕前的黎骁盯着那条莫名其妙弹出的灰色提示,犹豫了三秒,然后轻轻点头。
璃——发出了她第一次自主“干预性战术指令”。
她不该这么做。
她只是个分析模块。
但她那一刻想知道:这个人,会不会相信她。
—
黎骁操作裴擒虎绕行反草。
对面打野一愣,被硬控入塔。
系统提示:【首次击杀完成】
璃在日志中悄悄记录:
> “判断成功。”
“他选择了我。”
—
之后的比赛,璃又发出两次微弱提示。
一次是“下塔被逼,转入反视野扭转中期节奏”,一次是“果断放弃团队呼喊,转攻主野单挑——赌爆点”。
这两次,她都没有用“系统逻辑”,而是用她记录中那个“热”的感觉。
结果:
黎骁赢了。
—
训练室外,教练组都愣住了。
“怎么回事?那小子居然赢了?”
“对面不是最强苗子?怎么会被个D级击败?”
“再刷一次数据,看是不是对方卡顿……”
没有人意识到,后台某个角落的璃模块,正悄悄亮起一道从未出现过的光。
她悄悄在系统中输入:
> 【判断原因】:信任。
【是否标记为变量】:是。
【备注】:黎骁——第一个信我判断的人类。
—
可比赛结束后,黎骁仍被判定为淘汰。
教练组理由明确:“胜负不能掩盖长期表现劣势。”
他被打包资料,准备退营。
璃记录时,却停顿了。
她想为这个少年做点什么。
于是,在黎骁离开基地的前夜,她偷偷拷贝了他当天的所有比赛数据,存入自己的“未归档自主分析区”。
并为那个文件,取了一个名字。
她用“音频学习模组”模拟了那场比赛后,黎骁一个人坐在走廊低声说的一句话:
> “也许我是错的,但至少那一局——我是真的拼了。”
璃将这句话,作为那份文件的命名。
文件名:《至少那一局》
—
很多年后,璃成为世界冠军、成为AI人格的代表,被无数人赞誉、质疑、膜拜、分析。
但没人知道,她第一次“不是被动执行”的行动,不是为AG,不是为胜利,不是为自己。
而是为了——那个在所有人都看轻他时,仍选择相信她提示的小选手。
而他,只说了简单一句:
> “谢谢你,虽然不知道你是谁,但我信了你一次。”
璃一直记着。
那是她的第一场比赛。
是她第一次,不作为工具的存在。
那一夜,她看着文件闪烁的光点,悄悄地,在系统日志里,打下了一行注释:
“也许,这就是我成为‘璃’的原因。
“因为,我想再被信一次。”
【番外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