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全名叶星。
当年进入AG青训时,系统对他给出的标签是——“冲动型打野,操作出色,决策不稳。”
他的个人高光很多,单吃暴君、一穿三、反手封野、极限追杀……每一个瞬间都令人热血沸腾。
但教练组说他有“上头病”,队友开玩笑叫他“夜上头”,系统的分析则冷冰冰地写着:
> 【短线爆发力高,长期资源统筹差】
【劣势局心态波动剧烈】
【不建议作为野核主战术核心】
他的操作,总是跟不上他自己的节奏。
他跑得太快,连指挥都来不及叫他回来。
所以,有一阵子,他几乎成了战队默认的“牺牲品”。
Fly那时候在队内会议上说了一句:“这小子,不是打野,是火药。”
没人反驳。
连夜行自己,也不反驳。
他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嘴角翘得讥讽:“你们不信我,那我就不问你们。”
—
那段时间,他经常一个人训练到凌晨三点。
手指起泡,鼠标都粘着血痕。
璃偷偷记录下他的个人操作频率发现:他在私训时的“模拟打断反应”快了0.16秒,已经逼近系统评估的上限值。
她悄悄在日志里写了一句:
> “他不是不稳,是没人给他时间学会控制。”
“他只是不愿意让任何人看到,他也怕失误。”
—
那年的AG对战狼队,是季后赛资格的生死局。
战前最后一堂战术会,系统建议将夜行替换为“保守型打野”顾韶。
理由清晰:狼队前期节奏强,夜行“易起躁,易被针对,逆风失控”。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
Fly低头没说话,清欢沉默翻战术图,俞子恒咬着水瓶,甚至没听进去。
夜行坐在最后排。
没有人问他意见。
系统已经替他说了。
—
会后,璃追上夜行,轻声问他:“你想打吗?”
夜行顿了顿。
“你是来安慰我的吗?”
璃摇头。
“我是来告诉你,如果你选替补,我会理解;但如果你选上场,我会……站在你后面。”
夜行盯着她看了好久。
最后轻声说了一句:“我想打。”
—
比赛日,AG破例临时换人,夜行首发。
对手笑了:“上头哥回来了。”
开局四分钟,夜行单入野区,数据判断:决策风险超限!
系统报警。
璃没有中止。
Fly也没叫他退。
清欢只在队语里淡淡道:“拖五秒,我来。”
俞子恒:“他五秒能砍俩。”
夜行笑了。
“要的就是这句话。”
他转身反野,强吃红BUFF,极限二闪反打,1换2!
全场哗然!
璃那天记录的日志上,写了一段震动曲线:
> “他的操作超出预测。”
“但情绪曲线稳定。”
“他不是‘上头’。”
“他是——终于被信了。”
—
第五分钟,夜行主动请战:“我去控龙,不管结果。”
Fly:“我带你撞进去。”
清欢:“你带着我们冲。”
苏星晚在指挥席上,只点了点头。
璃轻声说:“他的节奏,就是我们的答案。”
—
第七分钟,AG先丢两塔,系统再次提示:
【建议退守,拉节奏拖时间】
夜行冷笑:“拉个屁。”
他开语音:“信我一次,这波我能赢。”
Fly:“冲。”
第十分钟,夜行关羽一撞开团!
AG打出团灭!
璃回过头,看着那张暴汗但咬牙忍住兴奋的脸,缓缓记下:
“他在不被信任的时候,也从没放弃。”
“但他被信任的时候,才真的炸裂。”
AG赢了。
夜行第一次在赛后采访里发了一句狠话:
“野区没有诗,也没人给你慢慢成长。”
“所以你只能一次次,把自己扔出去。”
“不怕撞死,撞多了,总有人会看见。”
后来,新人夜行成了AG新一代“野核之魂”。
璃每次为他设计战术时,总会留一个空位:
【若叶星请求强行入场——不判错,交给他自己。】
【番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