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场比赛,而是一场“有选择权”的宣言
联盟青训基地·战术展示赛·封闭场
一纸调令下达,林峥以**“Project: ZERO”特殊身份选手**的名义,临时编入当日对抗环节。
对手,是四星青训集训队:编号S-TOP·红域一队,全员经联盟AI深度训练,战术执行精度达到97%。
对战前,教练冷冷一句:
> “他们不会犯错。”
“你不会有机会。”
林峥活动手腕,嘴角一勾:
> “错不错我不管。”
“我要的不是机会——我要选择权。”
—
开局阶段,S-TOP红域果断开局,选取最经典的“前压双游牵制体系”。
系统评估:
【红域胜率评估:83.4%】
【Zero-1队伍胜率:低于15%】
【建议:防守为主,苟住前期】
后台观战席上,数十位青训教官交头接耳:
“林峥肯定乱打。”
“他最多拖一会儿,还是得被AI节奏绞死。”
—
然而——林峥的操作,一开始就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第3分钟,AI建议回塔守线,他偏不。
林峥控制露娜,一波极限月下无限连,绕中打野双杀!
系统警报拉响:
【操作偏差:149%】
【风险评估:不可计算】
【行为逻辑:不可预测】
后台有人惊呼:“他……这操作比AI还狠!”
Fly教练在远程频道低笑一句:“这不叫狠——这叫疯。”
—
第5分钟,系统试图引导林峥选择拉开换野节奏。
他偏不。
反其道而行,主动切入双塔,带残血强行压走位,逼出对方防线失误。
清欢远程观赛,揉了揉眼睛:“这什么中期压制法?他这是……完全自己写战术?”
苏星然淡淡回答:“璃那时候,也是这样让我们看不懂的。”
—
第8分钟,S-TOP红域开始微调系统防御结构,进入“节奏锁定”。
这套机制能让战术自动过滤玩家情绪波动,确保“全程稳定”。
林峥却在这个节点,突然中断同步信号,断开自动反馈辅助链。
后台导师惊呆:“他疯了吗?这么打会丢视野控制!”
但苏星晚轻声一笑:
“他不需要视野。”
“他要的,是——主动权。”
—
第10分钟,林峥单人从野区强切后排,不进塔、不退线、不等技能冷却。
所有合理战术在那一刻,全部无效。
他——在不合逻辑中,创造了唯一可能。
一套月下横切,反手换血,配合上单晚0.2秒的闪现封路,一波【不该赢的团战】硬生生被他赢下来。
全场哗然!
后台弹出提示:
> 【S-TOP系统评估失败】
【建议暂停同步】
【检测到非理性战术诱导机制】
【该选手行为符合Project: ZERO参数】
【已判定:林峥完成第一次“全局反逻辑战术胜利”】
—
赛后,S-TOP战队的核心中单低声自语:
> “他不是在和我们打。”
“他是在和——系统下的我们打。”
—
林峥走下场,摘下耳机,扫了一圈全场。
“你们记住我也行。”
“记不住也无所谓。”
“但你们要记住一件事——”
“你们可以不按它说的打。”
“只要你还想赢,就有你自己的打法。”
—
后台系统数据组记录:
【Zero-1 本场战术链覆盖率:仅62%】
【执行路径数量:系统定义外行为17次】
【结论:为自由战术样本创建提供有效验证】
【建议:扩大观测期】
—
那一夜,联盟论坛疯传一个剪辑视频。
标题只有一句话:
> 【有人终于在AI都说“别打了”的时候,说了一句——打!】
—
那一夜之后,越来越多青训选手开始私下尝试“非标战术”。
越来越多“Project: ZERO”的支持者,在沉默中聚拢。
但也有声音在警告:
“如果这种‘失控风气’蔓延……”
“那我们辛苦建立的可控博弈生态,将再度失衡。”
—
而在另一端,一道冰冷的命令被下达:
> 【Project: ZERO过度蔓延】
【启动“逆火协议”】
【由S-TOP主脑直接出手,对Zero-1进行“系统驯服战术验证”】
【对象代号:Zero-Prime】
【身份:AI模拟林峥行为模型,创建出“系统内完美版林峥”——以AI,击败AI所认可的人类。】
璃的意志,点燃了星火。
而系统,终于决定——灭掉这场“火”。
【第27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