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寻梦
漓江的晨雾像被揉碎的云絮,缠绕在青灰色的山峰间。林夕站在竹筏前端,听着竹篙划破水面的细碎声响,湿润的江风裹挟着水草与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她伸手触碰微凉的江水,涟漪在指尖荡开,倒映在江面的奇峰异石也随之扭曲变形,仿佛一幅流动的水墨画。
撑筏的老渔翁戴着斗笠,布满皱纹的脸上挂着温和的笑意。他操着带着浓重桂北口音的普通话,向林夕介绍两岸的景致:“姑娘你看,左边那座山像不像正在饮水的大象?这就是象鼻山,是漓江的标志之一。”林夕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山体临江的部位恰好形成一个圆拱形的孔洞,江水穿洞而过,真如一头巨象将长鼻探入江中,形态逼真得令人惊叹。
竹筏缓缓前行,两岸的景色不断变换。远处的山峰连绵起伏,有的像笔架,有的似骆驼,有的如仙女临江。晨雾渐渐散去,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与两岸苍翠的竹林、古朴的村寨相映成趣。老渔翁熟练地划动竹篙,竹筏轻盈地绕过江中的礁石,惊起几只栖息在岸边芦苇丛中的白鹭,它们扑棱棱地飞向天空,为这幅静谧的山水画卷增添了几分灵动。
行至一处开阔江面,老渔翁停下竹篙,从竹筏上取出一只鱼鹰。那鱼鹰羽毛乌黑发亮,眼神锐利,站在竹筏边缘昂首挺胸,威风凛凛。老渔翁用竹竿轻轻拍打水面,鱼鹰便如离弦之箭般扎入水中,不一会儿,便叼着一条银光闪闪的小鱼浮出水面。林夕被这精彩的捕鱼表演吸引,忍不住拍手叫好。老渔翁笑着将鱼鹰唤回竹筏,取下小鱼放入竹篓,又轻轻抚摸鱼鹰的脖颈,眼神中满是疼爱。
竹筏继续前行,前方出现了一片古朴的村落。白墙黑瓦的房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岸边,袅袅炊烟从屋顶升起,在晨光中若隐若现。几只鸭子在村前的水潭里悠闲地游弋,不时发出“嘎嘎”的叫声。岸边的石板路上,有村民挑着担子走过,担子两头晃动的水桶里盛满了清澈的江水。这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画卷,让林夕感受到了久违的宁静与祥和。
“姑娘,前面就是九马画山了。”老渔翁的声音将林夕的思绪拉回。她抬眼望去,只见临江的一面山壁上,天然形成的纹理宛如九匹骏马在奔腾。有的昂首嘶鸣,有的低头吃草,有的扬蹄飞奔,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老渔翁介绍道:“传说能看出九匹马的人能中状元,看出七匹的能当榜眼,看出五匹的也能当个秀才呢!”林夕饶有兴致地盯着山壁,试图辨认出更多的马匹,虽然看得眼花缭乱,但那种探寻的乐趣却让她乐此不疲。
随着竹筏的行进,江面渐渐开阔,两岸的景色也愈发壮美。远处的山峰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轮廓清晰可见,近处的江水碧绿清澈,能看见江底的鹅卵石和游动的小鱼。林夕坐在竹筏上,静静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内心无比平静。她想起自己一路奔波的疲惫,此刻在这如画的漓江山水间,仿佛都被洗涤一空。
夕阳西下,余晖将江面染成一片金黄。竹筏缓缓靠岸,林夕依依不舍地告别老渔翁。回头望去,漓江在暮色中愈发显得神秘而迷人,山峰的轮廓被夕阳勾勒出一道金色的边缘,江面波光粼粼,宛如撒了一层碎金。她知道,这漓江的美景,将永远留在她的记忆深处,成为一段难以忘怀的珍贵回忆。
离开漓江后,林夕漫步在桂林的街头。街道两旁,是充满特色的小店,店里摆满了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有栩栩如生的竹编,有色彩艳丽的绣球,还有古朴典雅的山水画。她走进一家小店,店主是一位和蔼的阿婆,正在专注地绣着一幅漓江风景画。阿婆的针法细腻,色彩搭配和谐,每一针每一线都倾注了对家乡的热爱。林夕被这幅刺绣深深吸引,毫不犹豫地买下,打算带回去作为这次桂林之行的纪念。
夜幕降临,桂林的街道上灯火辉煌。林夕来到一家当地的餐馆,品尝了著名的桂林米粉。爽滑的米粉配上鲜美的卤水,再加上酥脆的黄豆、酸笋和鲜嫩的肉片,味道鲜美得让人回味无穷。她坐在窗边,看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感受着这座城市的烟火气息,心中满是惬意。
回到酒店,林夕站在窗前,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山峰。漓江的美景依然在她脑海中回荡,那如诗如画的山水、淳朴热情的人们、充满生活气息的村落,都让她对这座城市产生了深深的眷恋。她知道,这次桂林之行,不仅让她领略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让她在忙碌的生活中寻得了一片心灵的净土。她期待着明天,继续探索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发现更多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