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证的日子选在一个普通的周二。没有媒体知晓,没有盛大仪式,只有他们和必需的几位工作人员。
早晨七点,徐馨站在衣柜前犹豫不决。白色太像婚纱,彩色又不够庄重。最终她选了一件淡蓝色的连衣裙,简洁大方。
刘宇宁来接她时,穿着合身的白衬衫,头发仔细打理过。看到她的瞬间,眼睛明显亮了起来:“很好看。”
去民政局的路上,两人都有些沉默。不是犹豫,而是一种郑重的平静。徐馨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裙摆,直到刘宇宁轻轻握住她的手。
“紧张?”他低声问。
徐馨老实点头:“有点。”
民政局刚开门,他们是最早的一对。工作人员显然认出了刘宇宁,但专业地保持平静。填表、拍照、宣誓...流程简单得让人恍惚。
当那两个红本子递到手中时,徐馨才真切地意识到:他们结婚了。
走出民政局,北京的天空意外地湛蓝。刘宇宁站在台阶上,仔细端详结婚证上的照片,嘴角扬起温柔的弧度。
“刘太太。”他轻声唤道,这个称呼让徐馨心跳加速。
上车后,刘宇宁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盒子。不是戒指,而是一把钥匙。
“这是...”徐馨疑惑。
“我们的家。”他微笑,“我偷偷准备半年了,想给你一个惊喜。”
新家在郊区一个安静的小区,独栋别墅带着小花园。装修是徐馨喜欢的简约风格,每个细节都能看到用心:符合人体工学的厨房操作台、奶奶专用的无障碍卫生间、甚至还有一个她梦寐以求的家庭图书馆。
最让徐馨感动的是工作室的设计——并排的两张办公桌,既独立又相连,像极他们的关系。
“喜欢吗?”刘宇宁有些紧张地问。
徐馨环顾这个充满爱意的空间,眼眶发热:“这就是你最近神秘兮兮的原因?”
他笑着点头,牵着她参观每个房间。主卧的床头挂着一幅画:洛杉矶的星空下,两个身影并肩而立。那是根据他们的照片请画家创作的。
“这里可以种你喜欢的玫瑰,”刘宇宁指着花园,“那边给奶奶建个阳光房。”
徐馨站在落地窗前,看着阳光洒满庭院。这里不像明星豪宅,更像一个真正的家。
“其实我也有礼物送你。”她轻声说,从包里取出一个文件袋。
里面是她这些年的全部积蓄——不多,但是她能做到的最大诚意。还有一份详细的理财计划,显示她如何规划他们的未来。
刘宇宁看着这些,眼神复杂:“你不用...”
“我想和你一起建设这个家。”徐馨打断他,“不是被照顾,而是共同成长。”
这一刻,他们真正理解了婚姻的意义。
中午,他们简单吃了外卖,像普通新婚夫妇一样讨论家具摆放。下午则去看望奶奶,老人看到结婚证时喜极而泣。
“好好好,”奶奶握着他们的手,“要互相珍惜,一辈子。”
傍晚,刘宇宁发了一条简单的微博:
【已婚。谢谢所有祝福,我们会好好生活。】
配图是交握的双手,戒指在夕阳下闪光。
这一次,舆论出乎意料地温和。大多数粉丝送上祝福,同行纷纷祝贺,连之前唱衰的媒体也转变口风。
“看来大家终于接受了。”徐馨翻看评论,感慨道。
刘宇宁从背后环住她:“因为真爱值得被祝福。”
新婚生活平静而甜蜜。他们保持着工作上的专业,但下班后会一起买菜做饭,像普通夫妻一样分享日常。
一个周五晚上,徐馨在书房处理文件,刘宇宁在客厅弹吉他。旋律是她熟悉的《守候》,但歌词有了细微变化:
“不再等待/因为你在/每个明天都值得期待...”
她走到门边,静静聆听。歌唱完,刘宇宁抬头看她:“喜欢新歌词吗?”
徐馨点头,走到他身边坐下。月光透过窗户,将他们的影子投在地板上,交融在一起。
“下周要去威尼斯电影节,”刘宇宁把玩着她的手指,“和我一起走红毯吧,以妻子的身份。”
徐馨有些犹豫:“我怕抢了你的风头。”
“你永远是我最耀眼的光环。”他微笑。
威尼斯的水城风光与洛杉矶截然不同。当徐馨穿着得体礼服,与刘宇宁并肩走上红毯时,闪光灯亮如白昼。
这次,她没有躲闪,而是从容地微笑挥手。刘宇宁始终牵着她的手,偶尔低声介绍遇到的电影人。
《紫川》获得最佳外语片奖时,刘宇宁在获奖感言中特别致谢:“最后,谢谢我的妻子徐馨。是你让我明白,最好的表演不是演技,而是真诚地生活。”
镜头对准台下的徐馨,她微笑着,眼中泪光闪烁。
回国后,生活回归平静。他们逐渐找到平衡点:既是工作伙伴,又是生活伴侣。偶尔会有小摩擦,但总能以理解和包容化解。
一个秋日傍晚,他们在新家的花园里喝茶。夕阳将天空染成金色,玫瑰开得正好。
“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吗?”刘宇宁突然问。
徐馨微笑:“你迟到了十分钟,还挑刺说咖啡太甜。”
“其实是因为紧张。”他坦白,“看到你的第一眼,就觉得这个女孩不一样。”
徐馨靠在他肩上:“我当时想,这个明星真难伺候。”
两人相视而笑。岁月静好,大抵如此。
夜深时,刘宇宁在书房写新歌,徐馨在旁边看剧本。偶尔抬头,目光相遇,便是一个会心的微笑。
这就是他们选择的幸福:不是轰轰烈烈,而是细水长流。在星光见证下,两个灵魂彼此守候,共同成长。
而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