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区的雨总是带着铁锈味。
我站在废弃报刊亭的阴影里,数着3号公寓亮灯的窗户。雨水顺着我的黑色雨衣滑落,在脚边汇成小小的血泊——哦不,只是积水,上次处理工作服时漂白剂用得有些过量了。
三楼右侧的窗户蒙着蕾丝窗帘,隐约可见一个纤细身影正在摆弄什么。我的望远镜里,那个业余玩偶师正用粗糙的手法给一个人偶接头发。她每扯一下,那人偶的陶瓷脖颈就发出细微的"咔"声。
"你会弄坏它的..."我不自觉地咬住手套指尖。上周在二手市场见到这个1840年的法国古董人偶时,我就该不惜代价买下来,而不是让它落入这种人之手。
口袋里的红布突然变得滚烫。这是上一个作品的“遗物”,现在正隔着防水袋灼烧我的大腿。
雨水渗进我的领口。19:57分,目标人物放下人偶走向厨房。我趁机检查装备:电击器电压正常,迷梦药剂在低温下保存完好,新的玫瑰形血模已经消毒——完美。
转角处突然传来脚步声。我迅速隐入墙角的阴影,看着两个巡警慢悠悠地走过。高个的那个正在抱怨:"...又是失踪案,监控少得可怜的老城区..."
他们的警用雨衣在路灯下泛着令人作呕的荧光黄。我低头看了看自己精心挑选的哑光黑雨衣,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在这种地方,我们谁更显眼呢?
---
门锁是老式的十字型,比我预计的还要简单。
"谁?"她的声音隔着门板传来,带着玩偶师特有的那种轻柔颤音。我调整呼吸,让声线变得温和:"物业维修,楼下反映您家阳台漏水。"
开门的瞬间,我闻到了松节油和蜂蜡的味道。她比资料照片上还要符合标准——身高165cm左右,脖颈线条优雅得像天鹅,右手小指有一道旧伤疤。完美。
"漏水?我明明..."她的疑惑很快变成了惊恐。电击器接触她腰侧的刹那,我注意到她今天涂了带闪粉的指甲油,在昏暗门廊里像星星一样闪烁。
迷梦药剂需要20秒生效。我搂着她慢慢滑倒的身体,趁机打量这个工作室:墙角堆着廉价的合成纤维假发,工作台上散落着掉漆的丙烯颜料,一个眼睛装反了的陶瓷人偶正用诡异的眼神盯着我们。
"暴殄天物..."我轻轻把昏迷的她放在工作台上,开始布置手术单。那些劣质工具被我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我的专业器械:德国产的人偶关节刀,瑞士钟表匠用的精密镊子,还有特制的透明导管。
她的脉搏在颈动脉处跳动,像即将停摆的八音盒。我抚过她的锁骨,在预定切口位置画上标记。这次要尝试新的放血角度,让玫瑰冰格里的血瓣更加饱满。
窗外一道闪电划过,照亮了她梳妆台上的照片。原来她叫林晚秋,27岁,去年还在人偶制作比赛获过奖。我微笑着取出冷冻的玫瑰花枝——现在她将真正成为艺术品了。
---
23:40,一切准备就绪。
第一刀下去时,她的身体在麻醉状态下仍本能地抽搐。我不得不停下欣赏这美妙的反应——看呐,即便是昏迷中的人类身体,也比最精密的自动人偶更有生命力。
血液顺着导管流入玫瑰模具的样子,让我想起小时候看过的沙漏。只是这次流走的不是时间,而是一个灵魂的全部温度。我哼着母亲教的摇篮曲,小心调整导管角度,确保不会产生任何影响美观的血泡。
"关节处理是重中之重。"导师的教诲在耳边响起。我先用热毛巾软化她的韧带,再以专业手法卸开肩关节。那声清脆的"咔"简直天籁,比任何交响乐都动听。她的右臂现在可以360度旋转了,就像真正的古董人偶那样。
凌晨1:23,我遇到了小麻烦。她的腰椎比预想的更坚韧,常规手法无法达到理想的弯曲度。我不得不取出骨科手术锯,这工具上次使用还是在二号藏品身上。锯刃摩擦骨头的震动让我手臂发麻,但想到完成后她将呈现的完美坐姿,这点不适又算什么呢?
妆容部分我选用了哑光质地的特制粉底。她的脸颊需要营造出"刚刚睡醒"的自然红晕,眼影则是模仿我最爱的那个1890年德国人偶的配色。当我把她的睫毛一根根夹翘时,突然发现她的左眼内眦有颗几乎不可见的小痣——多么惊喜的彩蛋啊!
"你会是我最棒的作品。"我对着已经冰冷的她说,同时将稀释的福尔马林注入她的皮下组织。防腐处理必须现在就做,等尸体僵硬就来不及了。
---
清晨4:17,最后的修饰完成。
我把她安置在客厅的玩偶陈列柜里,周围是那些粗制滥造的现代复制品。多么讽刺的对比——那些塑料眼睛呆滞无神,而她经过我处理的玻璃义眼却闪烁着生命的光彩。
红布被我系在她的手婉上,相信这次警察一定会并案处理的。
离开前,我调整了空调温度。20℃是最佳保存环境,既能延缓腐败又不会让皮肤起霜。她的梳妆台上摆着半杯喝剩的牛奶,我顺手把它倒进盆栽——细节决定成败,真正的艺术家从不留下破绽。
雨停了。我站在楼下回望那个窗户,晨光中她坐在玩偶间的剪影美得令人心碎。下次该带束真花来的,塑料花配不上这样的杰作。
---
地下室的标本墙上新增了一个相框。
林晚秋的眼球在特制溶液中缓缓旋转,旁边是前两位藏品的手部皮肤标本。
窗外的警笛声由远及近又渐渐消失。我抚摸着冰凉的玻璃罐,突然想起忘记问二号藏品的名字了。不过没关系,等整个系列完成,我会给她们统一编号的。
留声机里放着德彪西的《月光》。我闭上眼睛,手指随着旋律在膝盖上敲打节拍。下一个会是谁呢?也许是那个总在公园写生的女孩,或者是古董店新来的男店员...
雨又开始下了。我拿起刻刀,开始在人偶基座上刻下今天的日期:x年x月×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的第n件绝世珍品诞生的日子。
他们永远不懂。
当警方对着红布研究时,我在精心打磨新买的骨锯;当心理学家分析"连环杀手童年创伤"时,我正在调整四号目标的防腐剂配比。
暴力?不,这是升华。当林晚秋的皮肤在福尔马林中变得半透明时,当二号藏品的头发在特殊溶液里永远保持光泽时——我完成的不是谋杀,而是时间的防腐工程。
法医说三号作品的血液流失量异常。当然异常,你们这些庸人怎会明白,放血是门艺术:太快会破坏毛细血管网,太慢又影响肢体柔韧度。那个雨夜我花了42分钟,就为让她的脸颊保留最后一丝红晕。
最令我发笑的是媒体称我为"人偶师杀手"。拙劣的标签。我不过是把她们从终将腐烂的血肉,变成了永恒的艺术品。
下次该在作品旁边留张字条的:"请用鉴赏的眼光,而非警用强光手电。"
案件分析:
(1)仪式化犯罪
- 固定模式:所有受害者均被重新塑形,呈现"人偶化"特征(关节可活动、摆出特定姿势)。
- 签名行为:
- 使用红布(残留着上一案被害人血迹)系在受害者手腕。
- 现场摆放单支白玫瑰(花茎切口显示使用专业园艺剪刀)。
(2)反侦察手段
- 误导性线索:
- 凶手故意在死者指甲内残留迷梦(丙泊酚改良剂),诱导警方追查医疗系统人员。
- 抛尸地点均选在监控死角,但尸体摆放处却刻意暴露(如商场橱窗、玩偶展览柜)。
- 时间控制:
- 所有案件均发生在雨天(利用雨水冲刷痕迹)。
- 尸体发现时间固定在上午8:00-9:30(警方交接班盲区)。
(3)潜在动机分析
- 艺术表达型杀手:
- 受害者被"改造"的精细程度远超必要(如林晚秋案中,凶手为其嫁接人偶关节)。
- 凶手可能自视为"人偶艺术家",杀戮仅为创作手段。
挑衅执法机关:
- 在第三案现场,凶手用防腐剂在镜面写下"下一个更完美”
法医解剖记录(林晚秋案)
解剖时间:x年×月x月14:00
主检法医:周xx
1. 尸体外部检验
- 姿势固定:
- 尸体呈坐姿,四肢关节均被脱臼后重新定位,使用牙科钢丝加固。
- 手指关节处有微小穿刺伤(疑似注射防腐剂)。
- 皮肤处理:
- 全身涂抹哑光树脂涂层(与高端人偶保养品成分一致)。
- 颈部切口被伪装成"项链"(插入透明导管,外涂遮瑕膏)。
2. 内部解剖发现
- 血液抽离:
- 颈动脉与股静脉均有穿刺痕迹,但无挣扎淤青(证实生前被麻醉)。
- 胸腔内残留20ml玫瑰香精(与血液混合后注入冰模成型)。
- 器官摘除:
- 眼球被置换为玻璃义眼(内刻数字"03")。
- 肝脏与部分皮下脂肪缺失(疑似凶手带走"纪念品")。
3. 毒理检测
- 迷梦药剂:
- 鼻腔黏膜检测到丙泊酚+LSD混合制剂,导致受害者产生幻觉。
- 胃内容物中发现洋地黄苷(延缓心脏停搏,确保放血过程完整)。
4. 死亡原因与时间
- 直接死因:急性失血(总失血量达2800ml)。
- 死亡时间:×年x月x日 23:00-02:00(利用空调低温延迟尸僵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