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平常的周六!林瑶如往常一样去舞蹈室练习舞蹈!
晨光透过舞蹈室的百叶窗,在木地板上切割出整齐的金色条纹。林瑶踮着脚尖推开玻璃门,熟悉的练功房气息扑面而来——消毒水混着松香,还有墙角绿萝叶片上凝结的露水清香。她轻车熟路地把帆布包挂在12号储物柜,换上磨得起毛边的粉色舞鞋,鞋尖处还贴着上次六一演出时残留的银粉。
压腿杆旁的落地镜映出她舒展的身影,马尾辫随着身体起伏甩出利落的弧线。“嗒嗒嗒”的足尖点地声与音响里流淌的《天鹅湖》旋律渐渐重合,林瑶的指尖在空中划出柔美的弧度,忽然瞥见镜中多了道身影。陈老师倚在门框上,手里的保温杯腾起袅袅热气:“今天试试把第三组旋转再提速0.5拍?上次大赛评委特别强调过肢体爆发力。”
窗外飘来隔壁烘焙店的黄油香气,林瑶却浑然不觉。她对着镜子反复调整拧身的角度,汗湿的练功服在后背洇出深色水痕。当第十三次成功完成连续五圈挥鞭转时,墙上的挂钟已指向正午,阳光斜斜照在把杆上,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像是在地板上写满等待绽放的诗行。
暮色将舞蹈室的镜面染成琥珀色,林瑶仍在重复最后一组高难度动作。她的额头布满细密汗珠,发梢早已黏在脸颊,可眼神依旧坚定。陈老师站在一旁,目光随着她的动作移动,手中的保温杯不知何时早已凉透。
当最后一个动作定格,林瑶微微喘息着看向镜子,却发现老师正红着眼眶朝她走来。陈老师轻轻拭去她脸上的汗水,声音带着难得的颤抖:“丫头,你知道吗?我教了二十年舞蹈,见过无数有天赋的孩子,但像你这样,既有老天爷赏饭吃的灵气,又肯下苦功夫的,真的太少太少了。”
她拉着林瑶走到窗边,夕阳的余晖为两人镀上金边:“你看每次压腿,别人疼得直掉眼泪,你咬着牙还在数节拍;别人练几遍就喊累,你永远主动加练。刚才那个转体动作,你从上个月就开始琢磨,今天终于做到了教科书级的完美。”说着,陈老师轻轻点了点她的眉心,“这份悟性加上这股拼劲,将来的舞台一定属于你。”
林瑶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耳尖泛红。窗外的梧桐树沙沙作响,晚风裹着花香吹进舞蹈室,这一刻,所有的疲惫都化作了满心的暖意。
蝉鸣声透过半开的窗户涌进舞蹈室,林瑶刚用毛巾擦去额头的汗,就见陈老师递给自己一个文件袋,夕阳将她手中的文件袋染成淡淡的金色。“来,歇会儿。”陈老师把保温杯推到她面前,镜片后的目光却带着少见的郑重,“我这儿有个全国青少年舞蹈大赛的直通名额,组委会特别强调要推荐最有潜力的选手。”
林瑶握着水杯的手指微微收紧,杯壁沁出的水珠滑落在掌心。她想起上周在电视上看到的大赛画面,舞台上的聚光灯如同银河倾泻,选手们的舞姿在光影间绽放。“可是……”话到嘴边又被她咽了回去,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杯身上凸起的花纹。
陈老师轻轻按住她的肩膀,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别想着‘可是’。我看过你的夜训视频,凌晨两点还在扣动作细节;也记得你在练功房吐过的那些次——没有谁比你更配这个机会。”她突然翻开文件夹,抽出一张印着烫金logo的邀请函,“怕,就输一辈子;敢试,才叫舞者。”
窗外的蝉鸣忽然变得震耳欲聋,林瑶盯着邀请函上跃动的艺术字,喉结轻轻滚动。一滴汗水顺着下颌线坠入领口,她听见自己沙哑却清晰的回答:“老师,我去。”
陈老师眼底闪过欣慰的光,布满老茧的手指在文件袋里摸索片刻,抽出一叠用彩色回形针别好的资料。纸张间滑落的往届获奖作品光盘泛着金属光泽,封面上还贴着便签,密密麻麻写着“2012年金奖《敦煌飞天》——水袖轨迹解析”“2013年冠军作品转场设计”。“这是近三年的冠军作品,”她将光盘塞进林瑶掌心,指尖残留着粉笔灰的触感,“你抽空逐帧研究他们的编排思路和舞台表现力,注意看这些高光时刻是如何用肢体语言抓住观众眼球的。”
说着,陈老师展开被红笔圈画得如同蛛网的赛程表,褶皱处还粘着半片干枯的枫叶。“距离初赛还有45天,”她用铅笔尖点着“即兴编舞考核”的加粗黑体字,“组委会今年新增了随机命题环节,这是我们接下来主攻的方向。”转身从墙角拖出布满划痕的软垫,上面还沾着零星的亮片,“每天早晨提前两小时来,先用瑞士球强化核心力量,下午的课专门拆解当代舞的抽象表达。”
突然,她猛地掀开音响盖,取出张泛黄的CD:“听,这是我二十年前参赛时的伴奏带,当时评委就说我的呼吸韵律踩在了每个鼓点缝隙里。”沙哑的嗓音混着电流杂音在空荡的舞蹈室回荡,陈老师的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仿佛与二十年前那个在舞台上旋转的少女重叠。她突然抓住林瑶的手腕,将冰凉的秒表塞进她掌心:“从现在开始,每一秒都是倒计时。”
林瑶垂落的睫毛在眼下投出细密的阴影,她小心翼翼地接过那叠资料,指尖触到边缘被翻卷的毛边,像是触摸到无数个伏案整理的深夜。最上方的评分细则首页,陈老师用荧光笔将"创新性表达"和"情绪感染力"标成醒目的玫红色,空白处还贴着便签,字迹力透纸背:"你的柔术优势可融入此环节!"
走廊突然炸开银铃般的笑声,几个低年级学员追逐着跑过,发梢的亮片在夕阳里一闪而逝。林瑶却觉得那些喧闹像被按了静音键,此刻的舞蹈室安静得能听见彼此的呼吸——陈老师后颈被汗水浸湿的碎发,自己掌心沁出的薄汗正晕开资料边角的墨迹。
"从明天开始,每天加练两小时。"陈老师突然拍了下她的肩膀,力度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当温热的掌心离开时,林瑶才惊觉自己的后背早已绷得发僵。"但今天先回去好好休息。"陈老师弯腰拾起掉在地上的光盘,银色碟面映出两人重叠的倒影,"养足精神才能迎接硬仗,记住,真正的较量不是和别人,是和昨天的自己。"
暮色漫过把杆时,林瑶抱着资料走出教室。楼道感应灯忽明忽暗,她低头看见自己的影子随着脚步不断拉长,像条蜿蜒的路,通向某个未知却滚烫的远方。手中的文件袋窸窣作响,那些被翻卷的毛边此刻不再扎手,反而像是无数细小的火焰,在掌心跳动。
走出舞蹈室大楼,晚霞把天空染成浓烈的橙红色,像是打翻的调色盘。林瑶站在台阶上,轻轻抚摸着资料封皮上陈老师手写的寄语,那些工整的字迹仿佛带着温度。街边的梧桐树在风中沙沙作响,几片叶子打着旋儿落在她肩头,又被晚风卷走。
林瑶抱着文件袋站在公交站台,路灯次第亮起,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手机在包里震动,是妈妈发来的消息:“听说陈老师找你谈话了?不管决定如何,我们都支持你。”"宝贝,晚上想吃什么?妈给你做。"林瑶嘴角不自觉上扬,快速回复道:"想吃您做的糖醋排骨!"发完消息,她深吸一口气,仰头望着深蓝色的天空,一颗星星正在云层后若隐若现,就像舞台上那束等待她的追光灯。
林瑶捏紧包带往家走。昏黄的路灯将她的影子拉得老长,每一步都踩着自己摇晃的轮廓。路过常去的文具店时,橱窗里陈列的金色奖章模型突然晃了她的眼——仿珐琅材质在霓虹灯下流转着细碎的光,绶带末端还缀着微型流苏,像极了电视里全国大赛领奖台上的模样。
玻璃倒影里,她看见自己发白的指节死死攥着包带,指甲几乎陷进帆布。那些藏在心底的憧憬与不安瞬间翻涌:憧憬是站在聚光灯下的万众瞩目,不安却是对未知挑战的恐惧。要是发挥失常怎么办?要是辜负老师和父母的期待又该如何?蝉鸣声突然变得刺耳,她别开脸快步离开,帆布鞋却像灌了铅般沉重。
推开家门时,熟悉的米白色吊灯将玄关照得暖融融的。餐桌上的银耳羹还冒着氤氲热气,枸杞浮在琥珀色的汤汁表面轻轻摇晃。“回来啦?”妈妈系着碎花围裙从厨房探出头,鬓角沾着几缕被汗水浸湿的头发,“快趁热喝,加了你最爱的红枣。”
餐桌上已经摆好了几道她爱吃的菜,糖醋排骨油亮红亮,飘着浓郁的香味。爸爸正在往碗里盛汤,看见她回来,笑着说:"快洗手吃饭,今天这排骨,你妈可是研究了新做法。"
话音落下!爸爸递了个硬壳文件夹走出来,深蓝色毛衣袖口还沾着油墨,“这是全国赛的往届评分标准,你陈老师刚发来的,爸帮你打印出来了。”他将文件轻轻放在餐桌上,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装订处凸起的金属夹,“我和你妈研究了整晚,发现评委特别看重……”
林瑶盯着文件夹上“全国青少年舞蹈大赛评分细则”的烫金字样,突然发现边缘有被反复翻阅的折痕。妈妈悄悄往她碗里添了勺莲子,温暖的瓷碗贴上掌心的瞬间,所有情绪突然溃堤。她低下头,任由眼泪砸进滚烫的羹汤,在表面溅起细小的水花。
妈妈放下筷子,眼里满是骄傲和心疼:"宝贝,不管结果如何,只要你努力了,爸爸妈妈就为你骄傲。但也要注意身体,别太累着自己。"爸爸则举起酒杯(其实是果汁):"来,敬我们未来的舞蹈家!"清脆的碰杯声中,林瑶感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饭后,林瑶回到房间,把资料和光盘整齐地摆在书桌上。台灯的暖光洒在桌面上,她翻开评分细则,开始认真阅读。窗外,月光渐渐爬上窗台,伴着偶尔传来的虫鸣声,林瑶沉浸在资料的世界里,为即将到来的挑战做着准备。这一夜,她睡得格外踏实,梦里都是舞台上闪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