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骄阳炙烤着药田,方桂花蹲在特制的苗床前,眉头拧成了结。移植回来的"金线芩"长势远不如预期,原本粗壮的根茎变得纤细,药香也淡了许多。
"东家,这已经是第三批了。"老药农周大爷擦着汗,"按《本草衍义》的法子试过,还是不行。"
方桂花轻轻拨开一株幼苗的根部。土壤湿度、酸碱度都符合要求,可就是长不出野生的那种药效。她忽然想起在现代看过的一篇论文——某些珍稀药材需要特殊的微生物环境。
"周大爷,去挖些原生地的土来,连草根一起。"她站起身,"再找几个瓦盆,咱们做个试验。"
••••••
三天后,县衙门口贴出了一张醒目的告示:
"悬赏求方:凡能培育'金线芩'成功者,赏银二十两!——陈记药行"
这在青山镇可是破天荒头一遭。往常都是药行藏着掖着技术,哪有公开悬赏的?不到半日,整个县城都传遍了。
"东家,来了个怪人。"傍晚时分,春桃神秘兮兮地进来通报,"说是南边来的游方郎中,要当面跟您谈。"
方桂花在偏厅见到了这位"怪客"。老者约莫六十出头,一身粗布衣裳,腰间却挂着个精致的药葫芦。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双手——十指修长,指甲修剪得一丝不苟,分明是常年处理精细活计的。
"老朽姓白,岭南人士。"老者开门见山,"听说娘子在寻培育'金线芩'的法子?"
他从药葫芦里倒出些黑色粉末:"此物名'乌金散',乃岭南秘方。掺在土中,可仿原生地之性。"
方桂花接过细看。粉末中有些许金属光泽,闻着有股淡淡的硫磺味。她心中一动——莫非是某种矿物质微量元素?
"白先生要多少酬金?"
"不要钱。"老者语出惊人,"只求在娘子药田旁建间草庐,专研药性。"
方桂花立刻明白了。这是个真正的药痴,比起钱财更看重研究环境。而她提供的,正是最理想的药材基地。
"成交。"她当即拍板,"不仅给您建庐,还配两个学徒帮忙。"
••••••
协议达成后,"金线芩"的培育突飞猛进。白老头的"乌金散"配合特制腐殖土,让移栽成活率提高到七成。虽然药效仍略逊野生,但比起普通黄芩已是天壤之别。
方桂花迅速划出五亩上等田专种"金线芩",四周建起两人高的篱笆,还安排了昼夜巡逻。这架势,连陈铁山看了都摇头:"比县衙大牢还严实。"
第一批成品出来后,她特意制作了五十瓶"金线仙芝露",瓶身缠着金丝,塞子用蜜蜡封死,专供省城最顶级的药铺。定价?每瓶五两银子!
"东家,济安堂的少东家带了个京城来的贵人。"这日清晨,春桃急匆匆来报,"说是太医院的院士,非要见您不可。"
方桂花整了整衣衫,心知这是关键时刻。太医院代表着官方认可,若能拿下这块招牌...
花厅里,一位面容清癯的老者正在品鉴"金线仙芝露"。他先观色,再闻香,最后取银针蘸取少许尝了尝,眼中精光一闪。
"方掌柜,此物制法可有典籍依据?"
"回大人,参照了《本草品汇》和《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桂花早有准备,呈上一本手抄册子,"民妇略作改良,详录于此。"
老者翻阅片刻,突然拍案:"妙!这'冷浸热提'之法,正合《内经》'阴中求阳'之理!"他转向方桂花,"方掌柜可愿将此方献于太医院?自然,会有相应褒奖。"
方桂花心头一跳。献方意味着技术公开,但...太医院的背书却是无价之宝。
"民妇斗胆提个折中之法。"她恭敬道,"愿将基础方献上,但保留'金线芩'的炮制秘法。太医院所需'金线仙芝露',陈记愿专供。"
老者捋须沉思,最终点头:"可。另有一事——圣上秋猎在即,需备上等金创药。方掌柜可能承办?"
方桂花强压心中狂喜。皇家订单!这意味着"陈记"将正式跻身"御用药商"之列!
••••••
正当生意蒸蒸日上,一场危机却悄然而至。这夜方桂花正在核对账目,忽听后院传来一阵犬吠。陈铁山抄起柴刀冲出去,却只看到几个黑影翻墙而去的背影。
药田里,三畦"金线芩"被连根挖走,泥土上留着杂乱的脚印。最令人心惊的是——白老头的草庐也遭了贼,桌上的研究笔记不翼而飞!
"是王扒皮的人。"陈铁山从地上捡起个铜钱,"他家庄丁的月钱都用这种穿孔钱。"
方桂花面沉如水。她早该料到对方会来这一手。技术被盗,意味着独家优势将不复存在...
"无妨。"她突然冷笑,"传话下去,三日后在药行公开'金线芩'的种植之法。"
春桃惊得瞪大眼睛:"东家!这可是咱们的命根子啊!"
"照我说的做。"方桂花眼中精光闪烁,"记得多请些药农,尤其是跟王扒皮有来往的。"
三日后,陈记药行门前人山人海。方桂花当众演示了"金线芩"的种植要点,甚至给每人发了一份抄录的技术要点。唯独没提的,是白老头那"乌金散"的配方。
"诸位,'金线芩'虽好,但有个致命弱点。"她指着几株病苗道,"极易染上根腐病,需每月施一次特制药剂。这药方嘛..."
她故意拖长声调,目光扫过人群中的几个可疑面孔:"只有我陈记掌握。凡诚信合作的药农,可低价购买;若有人想偷师..."
话未说完,白老头突然捧出个瓦盆。盆中几株"金线芩"根部发黑腐烂,正是用了被盗笔记中不完整的方法培育的!
人群中顿时哗然。那几个探头探脑的家伙,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
月底盘账时,"金线仙芝露"的订单已经排到年底。更妙的是,三百多个药农签了"技术合作契"——他们提供原料,陈记提供防病药剂,形成了一条牢不可破的产业链。
王扒皮偷去的,不过是个残缺的技术;而方桂花得到的,是整个行业的掌控权。
"东家,太医院的匾额送到了!"春桃兴奋地冲进书房。
方桂花放下账本,望向窗外。阳光下,"御药供奉"四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这不仅是荣誉,更是一张通往更广阔天地的通行证。
她轻轻摩挲着桌上一株新培育的"金线芩"。下一步,该把生意做到江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