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子街派出所的早晨,总是从一碗热腾腾的米粉和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开始。
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在磨得发亮的水磨石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油墨、消毒水和食物混合的独特气息。
林晚已经逐渐融入了这个忙碌而充满人情味的集体,她的工位紧邻着调解室,桌上除了电脑和卷宗,还多了一盆绿意盎然的小多肉,旁边放着她那个印着卡通猫咪的保温杯。
齐翔宇端着自己的搪瓷缸子(所里发的劳保用品,印着褪色的“奖”字)走向茶水间续水,目光习惯性地扫过林晚的工位。
她正埋头在一份材料里,眉头微蹙,手指无意识地把一缕垂下的发丝绕在耳后,侧脸在晨光里显得柔和而专注。
齐翔宇的脚步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随即恢复如常,只是握着缸子的手指微微收紧。
他发现自己最近这种“习惯性扫视”的频率有点过高了。
这不好,不够专业。
他在心里提醒自己,将目光强行移开,专注于开水壶里翻滚的气泡。
案件一:消失的“孝心款”——共情是钥匙
上午九点刚过,一位头发花白、穿着洗得发白中山装的老大爷,在一位社区工作人员的搀扶下,颤巍巍地走进了派出所接待大厅。
老人姓周,七十有三,布满皱纹的脸上老泪纵横,干瘦的手紧紧抓着一个破旧的布袋,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警察同志…警察同志啊…我的钱…我攒了一辈子的钱…没了啊…”
老人泣不成声,口音浓重,带着绝望的颤抖。
张鹏迎了上去,齐翔宇和林晚也立刻放下手头工作围拢过来。
接待室里,老人断断续续地讲述了他的遭遇。
他省吃俭用攒下的三万元“棺材本”,被一个自称“康寿百年”保健品公司“高级顾问”的小伙子骗走了。
小伙子叫小刘,嘴甜得很,隔三差五上门,送点不值钱的水果鸡蛋,陪老人聊天,嘘寒问暖,比亲儿子还亲。
一来二去,老人放下了戒心。
小刘便向他推荐一个“千载难逢”的“养老床位投资项目”,承诺高额回报,还带他去看了“豪华”的养老院样板间(后来证实是租用的场地)。
老人被说动了,稀里糊涂地把三万元现金交给了小刘。结果,小刘拿了钱,手机一关,人间蒸发。
齐翔宇的视角:
他立刻进入工作状态。
大脑高速运转,条理清晰地下达指令:
1.固定证据:详细记录老人描述的小刘体貌特征(身高约175cm,偏瘦,左眉角有颗痣,本地口音但夹杂外地腔)、联系方式(已关机)、行骗过程细节(时间、地点、接触方式)。
2技术支撑:联系分局反诈中心,提供嫌疑人手机号(虽关机,但可追溯关联信息),申请调取老人居住小区及周边关键路口的监控录像,时间锁定在老人交钱前后。
3.走访摸排:安排警力重点排查老人居住社区及“康寿百年”公司可能的虚假办公点(经查,该公司未在工商注册),走访邻居、社区工作人员,寻找目击者或对小刘有印象的人。
4.资金追踪:
询问老人交钱方式(现金),虽难追踪,但需固定证言。
他冷静地向老人解释办案流程,承诺会尽力追查,但语气是职业化的沉稳,带着安抚却也透着距离感。
林晚的介入:
她敏锐地捕捉到老人情绪濒临崩溃,自责、恐惧、绝望交织。
在齐翔宇询问基本情况的间隙,她轻轻坐到老人身边,没有立刻说话,只是递过去一杯温水,抽了几张纸巾放在老人颤抖的手边。
等齐翔宇问完关键问题暂时停顿时,她才用放得很轻、带着同理心的语气开口:
“周爷爷,您先喝口水,缓一缓。这事儿不怪您,是那个骗子太坏了,专门挑像您这样心善的长辈下手。”
她不是空洞的安慰,而是点出了骗子的目标性,减轻老人的自责感。
老人的情绪稍微平复一些,开始絮叨起更多细节:“小刘他…他说他老家也是农村的,不容易…还说他最喜欢吃我煮的红薯粥…他那天来拿钱,还说等赚了钱,要带我去北京看天安门…”
” 说到这些“温情”
细节,老人更是悲从中来。
齐翔宇在一旁记录着,这些细节看似琐碎,但他明白对刻画嫌疑人心理画像有帮助。
他注意到林晚听得很专注,不时点头,引导老人继续说下去。
“他提过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