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小城褪去了白日的暑气,凉爽的晚风吹拂着街道两旁的垂柳。张桂源、陈奕恒、左奇函和杨博文四人沿着熟悉的街道慢慢走着,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曾经的学校。
学校的大门紧闭,透过铁栅栏,可以看到里面的操场和教学楼,在月光下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银纱,静谧而又亲切。“还记得咱们当年偷偷翻墙进去打篮球的事儿吗?”陈奕恒笑着看向众人,眼中闪烁着回忆的光芒。
张桂源忍不住笑出声:“那时候门卫大爷可没少追着咱们跑,有一回还差点被抓住,吓得我好几天都不敢来上学。”几人你一言我一语,那些被岁月尘封的趣事纷纷涌上心头,笑声在寂静的街道上回荡。
“说起来,咱们毕业之后,学校变化还挺大的。”杨博文扶了扶眼镜,看着翻新的教学楼感慨道。左奇函举起手机,“咔嚓”一声拍下眼前的画面:“是该记录一下,这可是咱们青春的见证。”
离开学校后,他们来到了小城的中心广场。广场上依旧热闹非凡,大妈们跳着欢快的广场舞,孩子们在喷泉边嬉笑玩耍。四人找了个长椅坐下,望着热闹的人群,一时间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桂源,这次回来负责的项目,压力大吗?”陈奕恒率先打破沉默,关切地问道。张桂源揉了揉太阳穴,苦笑着说:“压力不小,是一个关于城市形象宣传的广告策划,客户要求高,时间又紧。不过好在对这座城市熟悉,多少有点优势。”
杨博文思索片刻,说道:“要不咱们帮你出出主意?虽然隔行如隔山,但说不定能提供些不同的思路。”左奇函也连忙附和:“对,我拍过不少小城的照片,知道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它的特色,肯定能给你灵感。”陈奕恒拍了拍胸脯:“我认识不少本地的商家和社区,宣传推广这块儿,能帮你搭搭桥。”
张桂源看着身边热心的兄弟们,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太感谢你们了,有你们帮忙,我心里踏实多了。”
随后的几天,四人开启了“头脑风暴”模式。左奇函带着张桂源穿梭在小城的大街小巷,拍摄了大量素材,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老巷、古色古香的建筑、热闹的集市,都被一一收录进镜头。陈奕恒则联系了各个社区和商家,收集了许多市民对小城的热爱与期待的故事。杨博文利用自己的金融知识,帮张桂源分析市场和受众需求,提出了不少新颖的宣传角度。
在一次讨论会上,张桂源根据大家提供的素材和建议,初步构思出了广告方案的框架。“我想以小城的人情味和烟火气为切入点,展现它独特的魅力。通过一系列的短片和平面广告,让更多人了解这座城市的温暖与美好。”张桂源兴奋地阐述着自己的想法,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陈奕恒笑着说:“看来咱们这几天的努力没白费,这个方案要是做出来,肯定能让小城火一把!”
方案的雏形有了,但后续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张桂源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每天忙得不可开交。而陈奕恒、左奇函和杨博文也没闲着,只要一有空,就会过来帮忙,或是提出修改意见。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是在为张桂源的工作助力,更是在重拾那份久违的默契与信任。曾经的年少轻狂,如今已化作相互扶持的力量,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而他们的故事,也随着这个项目的推进,翻开了全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