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词畔碎光
本书标签: 校园  古风  文集   

青瓷瓶里的旧光阴

词畔碎光

春分后的雨丝裹着青苔气息,斜斜扑在雕花窗棂上,将青石板洇染成一幅未干的水墨长卷。林砚秋握着半片碎瓷瓶,指尖碾过冰裂纹里渗着的浅褐茶渍——那是陈墨生去年在景德镇淘来的豆青釉瓷,出海前一日不慎碰落,她小心收捡残片时,发现每道裂纹都像极了他画中蜿蜒的山径。案头青瓷笔洗里浮着三两片辛夷花瓣,粉白边缘浸着水痕,恍若他离别时欲言又止的唇色。

她对着光举起碎瓷,薄釉透出幽蓝,仿佛能看见那年姑苏寒山寺的暮春。陈墨生倚着枫桥画塔,青衫领口落满柳絮,笔尖在宣纸游走时,惊起的锦鲤甩尾溅起水珠,正打在他眉间痣上,像沾了片金箔。她蹲在船头替他理纸,指尖触到他握笔的手,虎口处有常年磨墨留下的薄茧,温热得像晒过太阳的鹅卵石。如今笔洗里的花瓣正随砚台边的水滴打转,像极了当年那尾游向桥洞的锦鲤,而画案上的《溪山行旅图》停在未竟的山腰——他惯常用来皴擦岩壁的斧劈皴,此刻在宣纸上只剩半道凌厉的墨痕,如同被海风突然截断的归期。

檐角铜铃被风撞出细碎声响,惊落几片新绿。她忽然想起扬州瘦西湖的画舫,他执狼毫替她画侧影时,湖风掀起鬓边青丝,在宣纸上扫出几缕淡墨,他却笑道“此乃天然披麻皴”。彼时她伸手接桃花,花瓣却从指缝滑落,追着船尾涟漪漂向月洞桥,像句悬在半空的“早日归”。如今瘦西湖的画舫仍载着游人穿行,只是船头再无青衫男子调色,她腕间的翡翠镯空落落地晃,碰着碎瓷瓶发出清响,惊飞了檐下新筑巢的燕子。

更深漏断,青铜镜里的螺子黛在烛影中融成青烟,模糊了镜中人的眉峰。她握着狼毫补画《溪山行旅图》,笔尖悬在留白处迟迟未落——那里本该是他最擅长的远山,用石青混着少许金粉,在暮色里泛着幽光。出海前他留下的航海图边角卷起,上面用朱砂标着泉州港的方位,墨线旁有行小字:“待得青金石,为卿调石青”,字迹被海水洇得微淡,像他临别时眼底未落的潮。

月光漫过雕花槅扇,在画案上投下竹影,恍若那年竹西亭的午后。他握着她的手教画披麻皴,笔尖在宣纸上来回游走,说“山的筋骨藏在皴法里,如同人心藏在墨色中”。她偷瞄他垂落的睫毛,在眼下投出蝶翼般的影,却不想墨色一滞,在山腰洇出块黑斑。他却搁笔笑道:“此乃云气氤氲,天公助我。”如今黑斑仍在,只是再无人替她圆场,笔尖悬在黑斑上方,她忽然发现,那晕染的墨色竟与碎瓷瓶缺口处的茶渍一般,都是时光留下的印记。

深秋的风裹着细沙掠过窗纸,发出蚕啃桑叶般的沙沙声。林砚秋对着菱花镜更衣,藕荷色罗裙在镜中晃出残影,腕上玉镯顺着瘦削的手腕滑到肘弯,像截空置的竹节。案头菊瓣已枯,蜷曲的金黄贴在砚台边缘,她忽然想起他曾说“人比黄花瘦”太过哀婉,不如“墨比秋山瘦”来得贴切,说罢便画了幅瘦菊图,花瓣用焦墨勾勒,叶脉里藏着极小的“砚秋”二字。

初遇时的城隍庙早换了模样,可她还记得那幅《潇湘竹石图》:墨竹枝干斜倚,竹叶翻卷如潮,他说“竹枝若不欹侧,便失了风的形状”。如今她站在空荡荡的画摊前,袖中碎瓷片硌着掌心,忽然明白,原来等待就像画中翻卷的竹叶,看似凌乱,每片都朝着归人的方向。回到画室,未竟的《溪山行旅图》上落着片梧桐叶,叶脉在宣纸上投下阴影,恰好补上了他未画完的皴法——原来时光从未停笔,它在等待里藏着无数种可能。

倭寇之乱后的岭南,梅雨季来得格外绵长。林砚秋抱着半箱画稿躲在骑楼底下,雨水顺着瓦当滴成帘幕,打湿了怀中用锦缎裹着的碎瓷瓶。那些被海水浸过的绢画早已泛黄,霉斑像海上的浮沫,唯有碎瓷瓶的冰裂纹在水汽中愈发清晰,每道纹路都映着他教她辨识瓷釉时的神情:“豆青釉要在窑火最暗处才能养出这种幽蓝,如同思念要在时光深处才能生出光彩。”

晚年的珠江边,木棉花开时像漫天落霞。她坐在藤椅上翻看虫蛀的画稿,《长江万里图》的残页上,他用朱砂点的航标已褪成浅红,却仍倔强地在纸上游走。最后一页夹着半幅信笺,画着破损的瓷瓶,瓶中辛夷花瓣缀着银点——那是他坠海前最后的信,银点原是碎银箔,如今已氧化成灰,却仍能看出当年他在月光下一片片粘贴的认真。她忽然懂得,有些离别不是结束,而是将思念酿成了瓷釉里的结晶,永远封存着未说出口的千言万语。

暮色漫过珠江时,水面漂着几盏河灯,像散落的星子顺流而下。林砚秋将碎瓷瓶捧在掌心,冰裂纹里的茶渍在夕照中泛着琥珀光,恍若那年寒山寺的烛影、瘦西湖的月光、竹西亭的墨香,都在这小小的瓷片里交融。远处传来归船的汽笛,惊起一滩水鸟,翅尖掠过水面的刹那,她仿佛看见他青衫磊落,正踩着细碎的光斑,从时光的另一头向她走来,手中握着的,是半块打磨好的青金石,蓝得像他们从未褪色的初见。

夜风渐凉,她将碎瓷瓶贴近胸口,那里有心跳与记忆的共振。原来所有的等待都不是虚空,就像碎瓷终将在时光的窑火中重新凝结,思念也会在岁月的釉色里沉淀成永恒——当笔尖落下时,未竟的山径会延伸向重逢的路口,而心头的愁绪,终将化作瓷釉上那道最动人的冰裂,在某个春暖花开的日子,绽放出跨越时空的清辉。

注: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上一章 深秋雨:关于深情的三种注脚 词畔碎光最新章节 下一章 髻鬟松处见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