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穿透薄雾,在康复训练室的地板上投下细长的光带。纵卿漫对着墙角的发球机,正在做第十组左手击球练习。汗珠沿着她的下颌线滑落,在晨光中闪烁如钻。
康复师站在一旁记录数据,突然开口
康复师 角度再调整15度。记住用核心发力,手臂只是传导
就在这时,训练室的门被推开。国家队的科研团队带着新设备进来,领队的张博士笑着举起一个银色仪器
张博士 来得正好!试试这个刚研发的生物反馈仪
他们小心地在纵卿漫的健康手臂贴上传感器,屏幕随即亮起,实时显示着肌肉活动的波纹图像
张博士 现在尝试发球,注意看屏幕。当肌肉发力方式正确时,曲线会变成绿色
纵卿漫凝神屏息。第一次尝试,曲线显示红色;第二次,黄色闪烁;第三次——一道完美的绿色弧线划过屏幕!
张博士 很好!就是这个发力模式!
张博士兴奋地记录
记住这种感觉!
训练结束时,纵卿漫的左手已经酸软得握不住水杯。但她眼中闪着前所未有的光芒——那些抽象的发力要领,第一次以如此具象的方式被她理解和掌握。
午后,孙颖莎带着一身训练场的汗水跑来,神秘地眨眨眼
孙颖莎走,带你去个地方。
科研组根据你的情况设计的。 孙颖莎递来特制的轻型球拍
孙颖莎绿色区域用30%力量,黄色50%,红色…...呃你现在还不能打红色
第一个球飞出,轻轻击中绿色区域。电子屏亮起:“优秀!肩部稳定性+1”。
纵卿漫渐渐沉浸在这个新游戏中。她发现击中绿色区域需要极精准的控制力,这比发力击球更难,却也更有趣。阳光透过高窗洒落,她在墙前来回移动,像在跳一支熟悉的舞蹈
许昕可以啊蔓蔓!这控制力比某些人强多了!
他故意瞟向樊振东,引来一阵笑声。
马龙认真观察了一会儿,突然上前
马龙试试加入步伐训练。记得世锦赛那个经典球吗?就是这样控制中寻找机会。
他示范了几个步伐衔接动作,纵卿漫跟着学,受伤的手臂随着身体自然转动,竟感觉不到疼痛
夕阳西下时,纵卿漫已经能连续击中二十次绿色区域。最后一下击球完毕,电子屏突然绽放烟花动画:“恭喜创造新纪录!”
在众人的欢呼声中,纵卿漫望向场边——严指导不知何时来了,正和孙颖莎站在一起。教练眼中闪着欣慰的光,而孙颖莎笑得比屏幕上的烟花还灿烂
回病房的路上,纵卿漫的左手还在微微发抖,但心里却装满沉甸甸的喜悦。月光洒在康复计划本上,她郑重写下:“今日收获:1.找到核心发力感;2.连续击中20次绿色区域;3.学会控制中移动”。
最后她添上一行小字:“原来每一步突破,都比想象中更快乐。”
窗外繁星点点,一如训练馆里亮起的感应墙,每一颗都在属于自己的轨道上发光。纵卿漫轻轻活动着受伤的肩膀,感受到一种全新的力量正在悄然生长。
夜风送来远处训练馆的击球声,那么远,又那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