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亮了一下,是妈妈发来的消息,叮嘱她训练别太累,记得喝牛奶。她回复了一个“好”字,外加一个笑脸。
窗外,北京的夜空下,训练局的灯光陆续熄灭,但通往冠军的道路上,那盏灯永远亮着。对于纵卿漫来说,新的征程,其实已经从踏上这片熟悉场地的那一刻,悄然开始了。她的眼神落在笔记上,坚定而平和。她知道,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而她,已经准备好了。
清晨五点半,生物钟准时将纵卿漫唤醒。窗外天色仍是蒙蒙的灰蓝,训练局的宿舍楼还一片寂静。她轻手轻脚地起床,没有开大灯,只借着书桌上那盏小台灯的光亮。吉·盖斯特杯在微弱的光线下泛着柔和的微光,她看了一眼,像是无声的晨间仪式,然后便换上运动服,系紧鞋带
走廊空旷,她的脚步声是唯一的回响。进入训练馆,熟悉的塑胶和汗水气味扑面而来,这是一种让她心安的味道。她没有立刻拿起球拍,而是先进行了一套长达半小时的系统性热身——动态拉伸、核心激活、脚步移动练习。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专注得仿佛这不是训练前的准备,而本身就是训练。
热身完毕,她才走到球台前。没有对手,没有多球机器,她开始进行最基础的徒手挥拍练习。正手攻、反手撕、侧身抢拉……动作重复而单调,但她沉浸其中,仔细体会着腰腿发力传递至手臂,最终凝聚于拍头的细微感觉。教练昨天指出的正手位保护不足的问题,在她脑海中反复回放,她刻意调整着重心和脚步移动的幅度,寻找着更稳定、更迅捷的衔接方式。
汗水渐渐浸湿了她的额发和后背。空旷的场馆里,只有她自己的呼吸声和脚步摩擦地面的声音。
“来得这么早?”一个温和的声音在门口响起。
纵卿漫停下动作,转头看见刘诗雯抱着保温杯站在那里,脸上带着些许惊讶和了然的笑意。
纵卿漫雯姐早。睡不着了,就过来活动一下。
刘诗雯拿了冠军,反而更沉得下心练这些基础东西了?不错。
纵卿漫用毛巾擦擦汗
纵卿漫感觉基础还是不够牢。比赛时紧张,很多动作会变形,还得练成本能才行
刘诗雯有这个觉悟,你这冠军就没白拿。(放下保温杯)来,我陪你练会儿发接发。
没有多余的寒暄,两人立刻投入到技术细节的打磨中。刘诗雯的发球变化多端,纵卿漫全神贯注地判断、移动、回击。接好了,刘诗雯会点头;失误了,两人会立刻停下来简单交流几句。
“这个球,你预判对了旋转,但出手太急,摩擦不够,容易吃转。” “嗯,我再慢一点,引拍充分点。” “对,就是这样。好球!”
时间在专注的训练中流逝飞快。当其他队友陆续来到训练馆时,纵卿漫和刘诗雯已经练得浑身湿透。
丁宁打着哈欠进来
丁宁我说两位,给不给我们留点活路啊?冠军和准冠军都这么拼,我们压力很大的!
刘诗雯那你还不快点来加入?
纵卿漫宁姐早哦
上午是技战术综合训练。纵卿漫被安排和几名模仿主要外国对手打法的队友进行对抗练习。她将昨晚笔记上总结的问题牢记在心,刻意在比赛中运用和巩固着正手位的保护和脚步衔接。
有时成功,有时失败。但她不再像以前那样因为一个球的失误而懊恼许久,而是立刻在脑海里过电影般回顾问题所在,尝试在下一次击球中调整。
教练背着手在场边观看,偶尔出声指点,更多时候是让她们自己思考和消化。
中午吃饭时,纵卿漫餐盘里的食物搭配严格遵循营养师的要求。她吃得认真,仿佛吃饭也是训练的一部分。丁宁看着她直摇头:
丁宁团子,你说你年纪轻轻,活得这么一丝不苟,乐趣呢?人生的乐趣呢?
说着把自己餐盘里的鸡腿夹给她一个
丁宁多吃点,长身体!
丁宁纵卿漫看着多出来的鸡腿,有点无奈又有点想笑
纵卿漫宁姐,我营养够的……
丁宁教练又看不见!听我的,吃了!下午力量训练才有力气!
纵卿漫最终还是把鸡腿吃了。味道很好,是一种被关怀的、踏实的感觉。
下午的力量房训练,她再次挑战了自己的极限。深蹲、卧推、核心循环……每一项都拼尽全力。汗水滴落,肌肉酸胀颤抖,但她享受着这种挑战自我、逼近极限的感觉。这让她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变得更强。
傍晚,她独自一人回到训练馆,加练了半小时的发球。不同落点,不同旋转,不同节奏。最后一个球发出,完美地砸在对方球台的小三角区,高速弹起后向下钻。
她站在原地,微微喘着气,看着那枚白色的小球最终静止在远处的地板上。
心里一片澄澈和平静。
她知道,荣誉已被收起,汗水还在继续。这座奖杯不是终点,而是照亮下一个起点的灯。而她,正坚定地站在起点上,准备着,再次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