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如白光般砸在对方球台上,弹飞出去
10-9。
纵卿漫低吼一声
纵卿漫tory!
拿下关键一分,她乘胜追击,以11-9扳回一局。
接下来的几局,成了意志和技术的双重鏖战。纵卿漫不再去想冠军的头衔,不再去在意旁人的目光,她的全部精神都凝聚在那颗白色的小球上,每一次呼吸,每一次移动,每一次击球,都倾尽所有。她甚至能清晰地感觉到,在极限的压力下,某些技术环节正在被强行打磨、重塑。
最终,她以4-2的比分艰难赢下了这场队内对抗。最后一球落地,她几乎有些站立不稳,撑着膝盖,汗水如同溪流般从下巴滴落。
小将走过来,虽然输了,眼神却亮得惊人
漫姐,你太强了!但我下次一定会赢你!
纵卿漫抬起头,喘着气,伸出手和她握了一下
纵卿漫随时奉陪。
严林罗这时才走过来,脸上终于有了一丝极淡的笑意。
严林罗这一场,价值不比世锦赛决赛低。感觉怎么样?
纵卿漫……快被拆散了。但,很爽。
严林罗嗯。记住这种感觉。以后,这就是你的日常。丁宁,诗雯,你们当初也是这么过来的。
丁宁走过来,递给她毛巾和水。
丁宁可以啊团子,扛住了。这小家伙现在猛得很,我都怵她。
刘诗雯处理关键分比之前冷静了。那个发球抢攻,很果断。
纵卿漫喝着水,感受着心脏慢慢平复,肌肉的酸胀感弥漫开来,但一种难以言喻的畅快感却在四肢百骸流淌。她真切地体会到,冠军光环带来的不只是压力,更是这种能将自身潜能逼迫到极致的、残酷而珍贵的磨砺。
接下来的日子,仿佛按下了快进键。每天的训练都像是在打仗。技术环节被拆解得更加细碎,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近乎严苛。她的正手位保护被反复锤炼,脚步移动的范围和速度要求提升到了新的标准,反手技术的杀伤力和稳定性也需要在高速对抗中再上一个台阶。
她泡在训练馆和力量房的时间越来越长,有时甚至需要队医强制她休息。身上总是贴满了肌效贴,旧伤处需要更精心的护理和放松。晚餐后的散步成了固定的减压方式,三人行变成了偶尔的四人行、五人行——更多感受到压力的队友加入了进来,彼此交流,互相打气。
纵卿漫的社交媒体更新频率变低了,偶尔发一张训练馆的夜景,或者一盘几乎看不到油水的健康餐,配文简单:“练”、“吃”、“拼”。粉丝们在她以往的动态下留言鼓励,她很少回复,但每一条都会看。那些支持,是她枯燥训练生活里温暖的星光。
这天晚上,她正对着录像分析自己的技术动作,敲门声响起。来的是领队和主教练。
李隼卿漫,没打扰你吧?
纵卿漫有些意外地起身
纵卿漫李隼教练,教练,请进。
严林罗开门见山
严林罗下个月,亚洲杯名单确定了。你单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