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我的训练。”
“我能看清场上的局势。”
“我敢于为我的选择承担责任。”
她在心中默默地重复着这些积极的暗示。渐渐地,一种平静而坚定的力量感,从内心深处升腾起来。她知道,这并非一蹴而就,但至少,她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下午是身体素质训练。在力量房里,她按照计划进行着核心力量、爆发力和耐力的训练。每一组深蹲,每一次卧推,她都全力以赴,感受着肌肉的灼烧感和力量的增长。她将这种身体的锤炼,也视作对意志力的一种磨砺。当极限来临,想要放弃的那一刻,她便在心中默念:“关键时刻,顶住!”
夜晚,训练基地安静下来。纵卿漫独自一人,再次来到空无一人的训练馆。她没有开大灯,只打开了她们常用球台上方的那一盏。灯光倾泻下来,在墨绿色的胶皮上投下一圈明亮的光晕,周围是沉静的黑暗,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她和这张球台。
她不需要教练,不需要对手。她只是拿起球拍,站在台前,开始自发地、有目的地练习那些战术套路。发球,抢攻,衔接,防守,变线……每一个动作,她都力求完美,同时在心里反复咀嚼着白天的领悟。
她刻意在练习中设置“关键分”情境,比如告诉自己,“这个球是9:9”,然后去处理。她观察着自己心态的细微变化,努力将冥想时那种“相信”和“果断”的感觉,带入到每一次击球中。
有时,她还是会犹豫,还是会选择保守。但她不再苛责自己,而是停下来,深呼吸,重新在脑海中预演一遍正确的选择,然后继续。
汗水顺着下颌线滴落,在安静的场馆里发出轻微的“嗒”声。在这近乎孤独的练习中,她感觉自己在与内心最深处的对手进行对话,也在与那个潜力无限的自己逐渐融合。
练习结束,她关掉灯,走出场馆。初夏的夜空,繁星点点,清凉的晚风拂过她发热的脸颊。身体是疲惫的,但内心却充盈着一种扎实的、不断累积的力量感。
回到宿舍,她在日记本上写道:
“今天,我看到了决策层面的差距,也看到了改变的曙光。技术是武器,但心态是使用武器的双手。让手更稳,让心更定。路还长,但方向已然清晰。感谢宁姐,感谢张导,也感谢没有放弃的自己。”
她知道,明天的训练还会有新的挑战,未来的比赛更是充满未知。但此刻,她无比确信,那颗在春日里被唤醒的、关于热爱与勇气的种子,正在这片属于汗水与梦想的土壤里,深深扎根,悄然生长。属于乒乓球运动员纵卿漫的故事,正翻开充满力量的新篇章。
接下来的日子,纵卿漫进入了更为紧张的封闭集训周期。训练内容不再局限于个人技战术打磨,更多地融入了针对特定打法、特定对手的模拟对抗和团队配合演练。训练馆里的气氛凝重而高效,空气里弥漫着汗水和竞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