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微风卷起银杏大道上的落叶,阳光斜斜地洒下,映得满地金黄如同一幅油画。张家玮从图书馆大门走出来,手里抱着一摞厚厚的电气工程教材,脚步不紧不慢。他低头思索着刚才研究的一个技术公式,脑海中各种思路交错碰撞,直到一阵熟悉的脚步声打断了他。
抬起头,他的目光与陈都灵相遇。她站在不远处,双手插在外套口袋里,目光带着几分冷淡,但又隐约透出一种复杂的情绪。“嘟嘟?”他愣了一下,随即嘴角勾起一抹惯常的笑意,“还真是一点儿没变啊,还是这么爱走路不看路。”
陈都灵没有回应他的调侃,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眼神里似乎藏了些难以言喻的东西。“好久不见,牛牛。”她的声音轻飘飘的,却像被风吹散的落叶一样毫无温度。
张家玮察觉到气氛异样,试图用玩笑掩盖:“怎么了?这么多年过去,你还记仇我叫你这个小名吗?”
“不是因为这个。”陈都灵的声音低沉而克制,话音刚落,她便稍稍提高了一些音量,“最近听说了一件事——你是不是故意针对林安然?别告诉我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这句话像一把无形的刀,直接刺进了张家玮的心口。他的嘴角抽动了一下,眉头也跟着皱了起来。“什么叫‘针对’?我只是完成自己的课题,比她更努力罢了。如果这也算针对的话,那按你的逻辑,我岂不是每天都在对你有所保留?”
陈都灵的脸色变得有些苍白,但她并没有退缩。“你总是这样,把自己的野心包装得冠冕堂皇!”她的声音越发尖锐,甚至吸引了周围行人的注意,“有人因此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而你却从来没有想过朋友的感受!”
银杏叶在他们脚边飞舞,伴随着两人的争执愈发激烈。路过的同学纷纷侧目,窃窃私语,仿佛这场争吵本身就是一道校园风景线。然而就在话语愈演愈烈时,陈都灵突然停了下来,深吸一口气,声音软了几分,“其实……我现在也有点麻烦,正好想找个人商量。”
张家玮怔住了片刻,看了她一眼,眼底闪过一丝怀疑,但更多的却是耐心和关心。“什么麻烦?”
陈都灵犹豫了一下,目光垂落在远处的树影间。“是我的一个航天设计项目,遇到了数据分析方面的瓶颈。目前的数据建模总差那么一点东西,让我觉得很无力。”她说到这里,顿了顿,像是在衡量措辞,然后终于抬起头直视着他,“我本来不想麻烦别人,但既然遇到你……你能帮我看看吗?”
空气顿时变得安静下来,只有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在耳边作响。张家玮默然片刻,上下打量了她一番,最终点了点头。“好,不过你得答应我一件事。”
“什么事?”陈都灵警惕地问。
“别再把我当成敌人看待。”他的语气难得认真起来,目光坚定地锁定住她,“无论我们之间有什么误会,至少在这件事上,让我帮你的同时,也是帮我自己找回一点曾经的东西。”
这番话让陈都灵微微怔住。她没想到张家玮会如此坦诚,但也正是这份真诚触动了她内心深处的某种柔软。最终,她轻轻点了点头,声音低不可闻:“那我们明早航实验楼见。”说完,她转过身,迈步离去,留下张家玮独自站在原地。
夕阳渐渐西沉,金色的余晖笼罩整条银杏大道,也笼罩着张家玮的身影。他望着陈都灵远去的方向久久未动,脑海中不断浮现小时候两人一起嬉戏的画面。他知道,这次的重逢不仅仅是一次偶然的碰面,更像是命运开启的新篇章。
第二天清晨,南航实验楼外笼罩在一层薄雾之中,清晨的寒意还未完全消散。陈都灵早早到达,站在门口等待张家玮的到来。她今天特意穿了一件米白色的长款风衣,整个人显得干练又精神,手里提着笔记本电脑包,目光时不时扫向路面尽头。
当张家玮匆匆赶到时,迎面扑来的第一缕晨光恰好照在他的脸上,为原本略显疲惫的表情增添了一丝暖意。“抱歉,路上堵车耽搁了一会儿。”他说完,放下肩上的背包,拍了拍衣服上可能沾染的灰尘。
陈都灵抿了抿嘴唇,看不出喜怒哀乐,只是淡淡回了一句:“没事,刚刚到不久。”
两人并肩走进实验楼,电梯内的空间狭小且略显闷热。陈都灵盯着屏幕数字快速跳动,而张家玮则随意靠在墙壁上,偶尔瞥向她,发现对方的姿态虽依旧矜持,但似乎已不像昨天那般疏离。
到了五楼的实验室,陈都灵打开电脑开始展示自己的项目成果。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排列成表格、曲线图,复杂的方程式令普通人望而却步,但对张家玮来说却并不陌生。
“这里的问题在于,”陈都灵指着一组数据解释道,“我们的飞行器在高速运行状态下会出现气动力分布异常的情况,现有模型无法准确预测其影响范围。虽然尝试了一些修正算法,但效果始终不够理想。”
她的话语中透着些许焦虑,同时也夹杂着对自己能力的强烈认可。然而,这些情绪并没有逃过张家玮的眼睛。他仔细观察屏幕上的每一个细节,并提出几个关键性问题,帮助她重新梳理思路。
“或许,你可以尝试使用一种基于非线性的优化方法来调整模型参数。”张家玮拿起笔,在草稿纸上迅速画出思路框架,“把每个阶段的误差值作为参考,逐步逼近最佳解。”
陈都灵的目光亮了起来,显然受到了启发。“这个方向我没考虑到……确实值得一试。”她伸手接过纸张,仔细端详后露出一丝微笑,“看来还是需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
这一句看似简单的话,实际上包含了她对合作态度的转变。张家玮敏锐捕捉到了这一点,心里隐隐生出一种欣慰感。“学术研究本来就是这样,总会有盲区存在。如果能相互取长补短,那就最好不过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两人专心投入讨论,不时交换意见,甚至因为某些观点不同争执几句。但这样的争论反而拉近了他们的距离,彼此之间的默契逐渐回归。
中午时分,陈都灵邀请张家玮去学校附近的食堂吃饭。他们选了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了几道简单的家常菜。用餐过程中,两人的话题不再局限于科研领域,而是慢慢扩展到生活琐事与过往记忆。
“还记得那次风筝比赛吗?”张家玮忽然笑着提起,“我们俩为了抢最后一个竹骨差点打起来,结果还是摔了个狗吃屎。”
陈都灵忍俊不禁,眼睛弯成了月牙形。“谁让你那时候那么得意,非要逞英雄呢?”
回忆涌上心头,两人的笑声混杂在餐厅熙攘的人声中,仿佛穿越了时间的隧道,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孩提时代。
饭后,他们返回实验室继续工作,直到傍晚才告一段落。走出校门时,天边已经染上了晚霞的颜色。陈都灵停下脚步,抬头看了看天空,感慨道:“没想到,还能像以前那样一起研究问题,真的挺开心的。”
张家玮侧过头看她,眼神温柔了许多。“其实,我一直觉得,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困难。”
陈都灵闻言默然片刻,然后点头同意,“嗯,我会记住你说的话。”说完,她挥挥手道别,背影渐行渐远。
张家玮站在原地,目送她离开,胸口莫名升起一股暖流。他意识到,尽管两人之间仍有许多未解的谜团和潜在的摩擦,但这次的合作无疑为他们重新建立联系奠定了基础。
夜幕降临,南航实验楼的灯光一盏盏熄灭,只剩下几扇窗户还透着昏黄的光。白天的喧嚣早已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寂静。张家玮独自走过实验室走廊,脚步轻缓,脑海中却充满了关于未来的设想,以及如何进一步推动两人的关系。
与此同时,陈都灵坐在宿舍的书桌前整理当天的笔记,思绪却不由自主地漂向张家玮的那句承诺。她知道自己选择了信任,而这种信任究竟会带来什么,只有时间才能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