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原创短篇小说 > 芦苇的素材库
本书标签: 原创短篇  写作  写作素材     

怎么写“事与愿违”

芦苇的素材库

1. **明确且强烈的“愿”:**

* **清晰目标:** 角色必须有一个非常具体、读者能够理解和共情的强烈愿望或目标。这个“愿”是故事的驱动力。

* **动机充分:** 为什么角色如此渴望?背后的深层动机(爱、恐惧、复仇、生存、认可、自由等)让目标更有分量。读者需要理解角色为什么非做不可。

* **读者期待:** 成功的“事与愿违”会让读者在某种程度上**期待**角色成功,或者至少理解他们行动的合理性。读者需要和角色一起“上船”,驶向那个目标。

2. **付出努力与代价的“为”:**

* **积极行动:** 角色不能只是空想,必须**付出真实的、具体的努力**去实现目标。行动需要展现出决心、智慧、勇气,甚至是牺牲。

* **克服小障碍:** 在通往最终“事与愿违”的路上,让角色克服一些小困难或取得阶段性小胜利。这既能展示他们的能力/决心,也能**建立“胜利在望”的错觉**,让最终的失败更具冲击力。

* **付出代价:** 角色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必须付出**时间、精力、情感、资源、关系甚至道德**等方面的代价。付出的越多,最终的“违”就越苦涩、越有意义。

3. **设计巧妙且必然的“违”:**

* **根源在“愿”或“为”本身:** 这是“事与愿违”最有力量的核心。失败或反向结果**最好源于角色目标的内在矛盾、性格缺陷、错误判断或所采取行动本身的副作用**。

* **内在缺陷/盲点:** 角色的性格弱点(傲慢、冲动、多疑、贪婪、天真)直接导致了失败。例如,为了复仇变得和仇人一样冷酷,最终众叛亲离。

* **目标本身的矛盾/不可能性:** 目标本身就有问题(如追求永恒的生命、完全的控制、绝对的纯洁)。例如,想保护某人而过度控制,反而逼走了对方。

* **行动的意外连锁反应:** 角色采取的行动引发了完全意想不到的、超出控制的连锁反应,导致结果与初衷背道而驰。例如,为了救人撒了一个谎,这个谎像雪球般越滚越大,最终害了更多人。

* **信息差或误解:** 角色基于错误或不完整的信息行动,导致结果南辕北辙。

* **外部力量的反噬:** 角色利用某种强大的外部力量(如魔法、科技、权势)达成目标,但该力量有不可控的代价或反噬。例如,用黑魔法复活爱人,结果复活的是个怪物。

* **逻辑必然性:** 虽然结果是“违”,但读者回头看时,应该觉得这个结果是**符合故事逻辑、角色性格和之前铺垫**的。不能是纯粹为了“虐”而强行转折。伏笔和线索要埋好。

* **戏剧性与意外性:** 结果应该是读者(甚至角色)在那一刻**意想不到**的,带来强烈的戏剧冲击。但这种意外感必须建立在前面逻辑铺垫的基础上,否则就成了“机械降神”。

4. **展现“违”的后果与影响:**

* **情感冲击:** 详细描写角色面对“事与愿违”时的反应:震惊、崩溃、愤怒、悔恨、麻木?这是情感高潮。

* **实际后果:** 失败带来了哪些具体的、现实的后果?损失了什么?处境如何恶化?

* **角色转变:** “事与愿违”是角色成长的催化剂。经历失败后,角色获得了什么教训?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性格发生了什么改变?是变得更坚韧、更智慧,还是更绝望、更扭曲?这是“事与愿违”的**核心价值**所在。

* **主题深化:** 通过这个“违”,你想探讨什么主题?人性的局限?命运的残酷?选择的代价?因果的无常?努力的无意义?还是失败本身的价值?让这个情节服务于你的故事主题。

**具体写作技巧:**

1. **利用伏笔与反讽:**

* **戏剧性反讽:** 让读者**比角色更早知道**某些信息(角色不知道的真相、行动的潜在危险、对手的计划),这样当角色满怀希望地行动,最终走向失败时,读者会感受到强烈的“哦不!”的预感和无力感,反讽效果拉满。

* **微妙伏笔:** 在角色行动过程中,埋下最终导致失败的种子。可以是一些被角色忽略的小细节、一句看似无关紧要的对话、一个不以为然的警告、或者角色自身某个微小但关键的失误。这些伏笔在当时不显眼,但在失败发生后,读者会恍然大悟。

2. **营造“胜利在望”的氛围:**

* 在最终失败来临前,让角色(和读者)觉得目标触手可及。描写他们的信心、短暂的喜悦、放松警惕。这种氛围与紧随其后的打击形成强烈对比。

3. **“违”的时机选择:**

* 选择在角色**投入最多、希望最大、代价付出最惨重**的时刻,让“违”发生。这种落差感最强。

4. **展现角色的挣扎与选择:**

* 在通往失败的路上,给角色一些关键的决策点。让他们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基于自己的性格和当时的情境做出(事后看是)错误的选择。这比被动接受失败更有戏剧张力,也更体现角色的能动性和责任。

5. **区分“挫折”与“事与愿违”:**

* 挫折是暂时的阻碍,角色可以通过调整策略继续追求原目标(虽然难度增加)。

* **真正的“事与愿违”意味着角色最初的核心目标在根本上已经无法实现,或者实现的结果与初衷完全相反。** 这是一个**质变**的节点,迫使角色不得不面对现实,重新定义自己或目标。

**经典案例启发:**

* **《俄狄浦斯王》:** 俄狄浦斯一生都在逃避“弑父娶母”的预言,他的每一步逃避行为(离开养父母、杀死陌生人、破解斯芬克斯之谜成为忒拜王、娶了王后)都恰恰是在**实现**那个预言。这是最经典、最宿命论的“事与愿违”。

* **《麦克白》:** 麦克白为了权力(愿)弑君(为),结果陷入无尽的猜忌、恐惧、众叛亲离,最终灭亡(违)。他的野心和罪恶感是根源。

* **《了不起的盖茨比》:** 盖茨比倾尽一生财富和心血,想重现与黛西的旧梦(愿),他的盛大宴会、奢华生活都是为了吸引对岸的绿光(为),最终却死于误会,黛西也离他而去,梦想彻底幻灭(违)。他的执念和对“过去”的虚幻追求是根源。

* **《天龙八部》萧峰:** 想追查身世真相为父母报仇(愿),积极调查(为),结果发现自己苦苦追查的“大恶人”竟是亲生父亲,自己误杀了爱人阿朱(违)。身世之谜本身和复仇的执念是根源。

* **《活着》福贵:** 一生都想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愿),不断努力、挣扎、适应(为),但时代洪流和命运的无常一次次夺走他所有的亲人(违)。主题直指生命的脆弱与生存的坚韧。

上一章 小说里的极限拉扯 芦苇的素材库最新章节 下一章 怎么写be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