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原创短篇小说 > 芦苇的素材库
本书标签: 原创短篇  写作  写作素材     

可以写进古言小说的 药理知识

芦苇的素材库

一、「汤方」:常见病症的经典方剂(带「煎服法」「功效」,适合主角治病/救急)

古言中最常见的「药理展示」场景,是主角给病人开方。需突出方义逻辑(每味药的作用),让读者觉得「合理且有细节」。

示例1:风寒感冒(体虚者)——桂枝汤(《伤寒论》经典方,温和安全)

柳娘子蜷在塌上,浑身发抖,咳嗽带稀痰。女主搭脉时,觉其脉浮缓,舌苔薄白,便道:「这是风寒束表,营卫不和。需用桂枝汤解肌发表。」

她提笔写下:「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生姜三片(切),大枣四枚(擘),甘草一钱(炙)。右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盏,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

「桂枝辛温,能散风寒;白芍酸收,可敛阴液,二者相伍,一散一收,不致汗出太过。生姜助桂枝散寒,大枣补脾胃,甘草调和诸药。喝完药要盖被子发汗,汗出透了,寒邪就散了。」

柳娘子喝了三剂,果然汗出热退,咳嗽也轻了。

示例2:肺热咳嗽(小儿)——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清泻肺热)

李员外的小公子发热咳嗽,痰黄黏稠,夜里哭闹不止。女主看了舌象,舌红苔黄,脉滑数,便道:「这是肺热壅盛,需清泻肺火。」

她取桑白皮、地骨皮各三钱,甘草一钱,粳米五钱。先将前三味煎水,去滓后加入粳米,煮成稀粥。

「桑白皮泻肺平喘,地骨皮退虚热,甘草调和,粳米护胃。这粥甜丝丝的,小公子应该肯喝。喝两天,痰就清了。」

果然,小公子喝了粥后,咳嗽渐止,夜里也能安睡。

二、「药材」:特性与辨识(带「生长环境」「形态」「性味」,适合采药/鉴定场景)

古言中常有的「采药」情节,可通过药材细节增加画面感与真实感。比如主角进山采药,辨认药材的过程,既能展示专业知识,又能推动剧情(比如遇到危险、发现稀有药材)。

示例1:黄精(补气养阴,适合久病体虚者)

女主背着竹篓上山,沿着湿润的山坡寻找黄精。她记得《本草经集注》里说,黄精「生山谷肥地,叶如百合,根如姜形,色黄而润」。

转过一块青石,她看见几株叶片披针形的草本植物,蹲下身拨开泥土,露出底下肥厚的根茎——正是黄精。根茎呈圆柱形,表面黄白色,有细纵纹,质地坚实。

「黄精要选生长三年的,药力才足。」她用刀削去外皮,露出里面黄色的肉质,「生黄精有小毒,需用酒蒸制,才能去掉刺激性。蒸好的黄精,味道甘甜,能补脾胃、润心肺。」

她把黄精装进竹篓,心里想着府里的老夫人,久病体虚,正需要这个补补。

示例2:雪莲花(温肾壮阳,生长于雪山之巅)

冬天的天山,积雪没膝。男主为了救中毒的女主,冒险去采雪莲花。他记得药农说过,雪莲花「生于海拔四千米以上,花色紫红,形如莲花,香气浓郁」。

他在雪地里爬了三天,终于在一处悬崖边发现了它——花朵藏在冰雪中,花瓣薄如蝉翼,泛着淡淡的紫色。他小心翼翼地摘下花茎,用布包好,揣在怀里。

回到客栈,女主已经昏迷不醒。男主将雪莲花与白酒一起煎服,不久,女主的脸色渐渐红润,呼吸也平稳了。

「雪莲花性温,能祛寒除湿、补肾壮阳。」男主看着女主醒来的样子,轻声说,「幸好找到了。」

三、「炮制」:药材的处理(带「过程」「作用」,适合展示角色的细心/专业)

古代药材多需炮制后才能入药,比如附子、半夏等有毒药材,炮制方法直接影响药效与安全性。可通过炮制过程展示角色的专业度,或制造冲突(比如炮制不当导致中毒)。

示例1:附子(回阳救逆,有毒,需严格炮制)

药铺里,学徒小李拿着刚买来的附子,问女主:「姑娘,这附子怎么炮制?」

女主接过附子,指了指墙角的胆巴水缸:「先把附子浸泡在胆巴水里,每天换一次水,泡七天。胆巴能去附子的毒性。」

七天后,小李把附子捞出来,切片。女主又说:「用甘草、黑豆煎水,把切片泡三天。甘草能解百毒,黑豆也能解毒。」

泡好后,女主把附子放在锅里,用小火炒至表面微黄。她捡起一片,放在鼻子下闻了闻:「没那么刺鼻了,毒性大减。」

「若炮制不当,附子里面的乌头碱没去掉,吃了会心跳加快,甚至昏迷。」女主严肃地说,「上次有个药铺贪快,没泡够时间,有人吃了附子汤,差点丢了命。」

示例2:蜜炙黄芪(增强补中益气功效)

女主坐在灶前,把黄芪切成薄片。她倒了半碗蜂蜜,放在小火上熬,直到蜂蜜变得粘稠。

「黄芪本来就能补气,但蜜炙后,更能入脾胃,补中益气的效果更好。」她把黄芪片放进蜂蜜里,翻拌均匀,让每片都裹上蜂蜜。

然后,她把裹好蜂蜜的黄芪放在瓦罐里,小火慢熬。不一会儿,蜂蜜的甜香混合着黄芪的药香,弥漫了整个厨房。

「好了。」她把黄芪捞出来,放在通风处晾干。「等太子爷的脾胃好了,就能用这个黄芪炖鸡,补补身子。」

四、「禁忌」:用药的注意事项(带「十八反十九畏」「特殊人群」,适合制造冲突/悬念)

古代医书里有「十八反」「十九畏」等用药禁忌,可用于制造剧情冲突(比如反派故意用错药,主角救场),或展示角色的谨慎。

示例1:十八反(甘草反甘遂)

府里的少爷突然腹痛难忍,呕吐不止。大夫诊断后,开了一个方子,里面有甘草和甘遂。女主看了方子,脸色大变:「这是十八反!甘草和甘遂不能同用!」

「为什么?」老爷急得直跺脚。

女主解释道:「十八反歌诀说『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甘遂和甘草是相反的,同用会产生剧毒,会损伤脾胃,甚至危及生命!」

她赶紧换了方子,去掉甘遂,加了白术、茯苓,煎服后,少爷的腹痛渐渐止住了。

后来查明,是药铺的大夫粗心,把甘遂当成了白术。老爷重重赏了女主,还把原来的大夫赶出了府。

五、「偏方」:民间简易疗法(带「材料」「做法」,适合日常场景/角色互动)

古言中常有的「民间偏方」,可增加生活气息,比如主角给丫鬟治小病,或百姓向主角求助。这些偏方要简单易操作,符合古代的生活条件。

示例1:小儿夜啼(蝉蜕+薄荷)

李府的小少爷夜里总是哭闹,闹得全家都睡不好。管家请女主去看看。

女主看了小少爷的舌象,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她问:「小少爷是不是白天睡得多,晚上就哭?」

管家点头:「是的,白天睡不醒,晚上就闹。」

女主笑着说:「这是心火旺,白天睡够了,晚上就睡不着。」她开了个偏方:「用蝉蜕三个,薄荷叶二钱,煎水服之。」

「蝉蜕能疏散风热,薄荷能清心火,合起来能治小儿夜啼。」她又叮嘱,「晚上不要让小少爷睡太早,白天多逗他玩一会儿。」

管家照着做了,果然,小少爷夜里不哭了,睡得很安稳。

示例2:烫伤(獾油)

厨房的小丫鬟不小心打翻了热水,烫伤了手。女主赶紧拿了獾油,涂在她的手上。

「獾油是从獾的脂肪里提炼出来的,能止痛生肌。」她轻轻擦拭着小丫鬟的手,「涂上后,不要碰水,过几天就好了。」

小丫鬟疼得直抽泣,女主又拿了一块干净的布,裹住她的手:「别怕,我小时候也烫伤过,用了獾油,很快就好了。」

过了三天,小丫鬟的手果然消肿了,也没留疤。她感激地对女主说:「姑娘,你真是我的救命恩人。」

六、「象征」:药材的情感寓意(带「文化内涵」,适合情感线/剧情隐喻)

古代很多药材有文化象征意义,比如当归代表思乡,合欢花代表夫妻恩爱,红豆代表相思。可通过药材赠送或提及,增加角色的情感互动。

示例1:当归(思乡)

男主要去京城赶考,女主送他一包当归。

「此去京城,路途遥远。」她把当归递给男主,「记得常写信回来。」

男主接过当归,笑着说:「我知道。等我中了状元,就回来娶你。」

后来,男主在京城遇到了困难,想起女主送的当归,心里暖暖的。他写了一封信给女主,信里说:「见字如面,当归在怀,归期不远。」

示例2:合欢花(夫妻恩爱)

女主和男主定情的那天,男主送了她一朵合欢花。

「合欢花的叶子至暮而合,象征着夫妻恩爱,百年好合。」他把花插在女主的发间,「我希望我们能像合欢花一样,永远在一起。」

后来,男主被派去边关打仗,女主每天都会摘一朵合欢花,放在窗前。她相信,等男主回来,他们会像以前一样幸福。

终于,男主回来了。他看到女主窗前的合欢花,笑着说:「我回来了,我们的合欢花,也回来了。」

上一章 怎么写“病娇” 芦苇的素材库最新章节 下一章 小说怎么写“挥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