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营造氛围
感官描写
视觉上,可以描写昏暗、模糊或者扭曲的环境。例如:“黑暗如同粘稠的墨汁,吞噬着每一寸空间,只有远处偶尔闪烁的微光,像是垂死之人的眼球,飘忽不定。周围的轮廓都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揉皱了,树木的形状怪诞,伸展着扭曲的枝干,仿佛在无声地召唤着什么。”
听觉方面,运用模糊不清、若有若无的声音。比如:“一阵低沉的呢喃从四面八方传来,像是在耳边,又像是来自遥远的地方,那声音夹杂着风声,分辨不清是何种语言,却让人心头发紧,每一次试图听清,声音就戛然而止,只留下死一般的寂静,随后又再次响起,如同幽灵的叹息。”
嗅觉和触觉也能起到作用。“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腐臭的气息,像是有什么东西在黑暗中腐烂已久,冰冷潮湿的风拂过皮肤,像是有无数冰冷的针在刺着,却又看不见任何东西。”
环境设定
选择一个本身就带有神秘和恐怖感的场景,如古老的废弃城堡、深不见底的森林、荒无人烟的废墟等。“那座城堡矗立在悬崖之上,周围弥漫着浓雾,城堡的墙壁爬满了不知名的藤蔓,犹如绿色的蛇群。窗户里透出微弱的、摇曳的光,像是鬼火。城堡的大门紧闭着,门上的雕刻已经模糊不清,却散发着一种让人不敢靠近的压迫感。”
二、刻画角色心理
内心活动
直接描述角色的恐惧想法。“她的心跳陡然加快,一种莫名的恐惧涌上心头。她不知道黑暗中隐藏着什么,每一个阴影似乎都隐藏着一个未知的危险。她的脑海里不断闪过各种可怕的念头,是幽灵?还是吃人的怪物?她不敢停下脚步,却又不知道该往哪里跑。”
通过角色的回忆和对过去的联想来加深恐惧。“这个地方让她想起了小时候听过的那个恐怖传说,传说中这片森林里有会吸食人灵魂的邪灵。此刻,周围的寂静让她更加确信,传说中的邪灵可能就在附近,她的冷汗浸湿了后背,脚步变得沉重而踉跄。”
身体反应
描写角色因恐惧而产生的身体变化。“他的脸色变得煞白,嘴唇微微颤抖,眼睛瞪得大大的,眼珠像是随时都会从眼眶里掉出来。他的呼吸急促而浅薄,仿佛下一秒就要窒息。他的四肢发软,却又因为紧张而微微颤抖,像是两根煮过头的面条。”
三、构建情节发展
模糊的威胁
不要明确指出威胁是什么,而是通过一些间接的方式来暗示。例如:“她在黑暗中走着,突然感觉脚边有个东西在蠕动,她低头一看,只看到一堆黑色的、黏糊糊的物质,还在不断地变换形状。她想尖叫,却发现自己发不出声音,那东西似乎在向她的脚踝靠近,她只能感觉到一股冰冷滑腻的触感。”
逐渐升级的悬念
从轻微的疑惑开始,逐步增加紧张感。“一开始,他只是觉得在古老的宅子里有些奇怪的声音,他以为是风声。但随后,他发现房间里的一些小物件会莫名地移动位置,他开始感到不安。接着,他听到了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可宅子里除了他并没有其他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脚步声越来越近,他也越来越恐惧。”
保持悬念和节奏控制
不要过早地揭示未知事物的真相。在情节发展中,要有张有弛。比如,在角色逐渐接近恐惧源头的时候,可以插入一些看似平静但又充满疑点的情节。“他小心翼翼地朝着那声音的来源走去,就在他快要靠近的时候,他发现地上有一块奇怪的符文。他刚要仔细查看,那脚步声却突然消失了。他松了一口气,但心中的疑虑却更加浓重,因为他不知道这符文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那脚步声为什么消失。”
四、利用角色互动和对话
紧张关系
在角色之间制造紧张气氛。例如:“她和她的朋友一起走进了那座废弃的医院。她的朋友一脸镇定,而她却满脸恐惧。她的朋友嘲笑她的胆小,却不小心踢到了一个破旧的铁架子,发出了一声刺耳的响声。她的朋友也瞬间变得紧张起来,两人的眼神交汇,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恐惧。”
不同的应对方式导致冲突
“当他们听到那诡异的哭声从地下室传来时,他想冲下去一探究竟,而她却拼命拉着他说不要去。他觉得她是个胆小鬼,她却认为他有勇无谋。他们的争吵声在黑暗的走廊里回荡,而那哭声却越来越近,他们的恐惧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加深。”